书城传记英枭双雄:刘邦
10788200000030

第30章 诛灭韩信

再说韩信的遭遇。

汉高帝五年十二月,项羽兵败而自刎。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韩信壁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正月,汉王更立韩信为楚王,称王于淮北,都于下邳。

项羽部下的名将钟离昧,家住在伊庐,向来与韩信友好。项羽死后,钟离昧逃亡到韩信处藏身。汉高帝要抓钟离昧,得知他在楚国,诏令楚国逮捕钟离昧。

汉高帝六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高帝询问各位将领,各位将领都说:“急速发兵攻杀算了。”

高帝闻听后默然。又询问陈平,陈平推辞说:“将领们都是怎么说的?”高帝把将领们说过的话向陈平复述一遍。陈平问道:“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这件事还有别人知道吗?”

“没有。”

“韩信本人知道吗?”

“不知道。”

“陛下的精兵比得过楚国吗?”

“不能超过它。”

“陛下将领用兵的才能,有超得过韩信的吗?”

“没有。”

“如今陛下的兵不如楚国精良,而将领的才能又不及韩信,如果发兵攻打他,这是迫使他起兵反叛,我为陛下这样做感到危险。”

“那该怎么办呢?”高帝急切地问。

“古代时天子到地方上巡视,往往要会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沼泽,陛下只说是巡游云梦,在陈县会见诸侯。陈县是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闻知天子怀着和平愿望出游,势必会认为安然无事而到郊外迎接拜见陛下,陛下可乘机将他擒拿,这事只需要一个大力士就可以了。”汉高帝认为陈平说的很对,便派使者遍告各位诸侯:“我将南游云梦。”

当汉高帝将要到达楚国时,韩信感到事情有些奇怪。起想兵反叛,又考虑自己没有什么罪过;想要拜见皇上,又担心自己会被擒拿,一时犹豫不决。有人向韩信说:“如果杀了钟离昧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会欢喜,那就不会有什么祸患了。”

韩信去见钟离昧,同他商议这件事。钟离昧从韩信的言谈话语中,终于懂得了他的来意,韩信是想借自己的人头去作为拜见皇帝的见面礼,只是不好意思明说罢了。这使钟离昧良既感到意外,也很是气愤,说道:“汉王所以不敢攻取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如果想捉拿我去讨好汉王,那么,我今日死,您也会紧跟着没命了。”于是骂韩信道:“您不是老实人。”最终自杀而死。

韩信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到陈县拜见汉高帝。汉高帝令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装在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道:“果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我当然要遭到烹杀!”汉高帝说:“有人告发你谋反。”于是给韩信戴上刑具,装在车队后面的副车里,取道返回洛阳。

从陈县至洛阳,有数天的路程。一路之上,韩信思前想后,后悔当初没有听武涉、蒯通的话,今天果真落得个这样可悲的下场。在副车中,这位曾指挥千军万马、战无不胜的帝国功臣,面对自己无辜地沦为皇帝的囚徒,使得他不由不想起一年多前在齐国的一段往事。

那是在汉王四年十一月,韩信在齐国潍水大败楚将龙且与齐王田广的联军,龙且被杀,田广被虏,齐地全部被平定,汉王不得不立韩信为齐王。

项羽失去了龙且这位能征惯战的大将,十分恐惧,派盱台人武涉前往齐国劝说韩信。武涉向韩信说:

“天下人共同苦于秦朝的暴政,已是很久了,因而各路诸侯相互同心协力地反秦。如今秦已灭亡,按功劳的大小分割土地,封为王侯,以此来使士卒得以休息。如今汉王又兴兵东进,侵占他人分封到的土地,现在已经破三秦,率兵出关,收集诸侯的军队向东方进军,攻打楚国。汉王的意图是不吞并天下决不罢休,他的贪得无厌竟达到这样地步!况且汉王这个人不能令人信赖,他曾多次落入项王的手掌之中,项王可怜他而给他留条活命;然而一旦逃脱后,他便立即违背盟约,再次攻击项王。汉王的不可信赖竟然如此,这都是您亲眼目睹过的事实。

现在您虽然自以为与汉王的交情很好,尽力为他用兵作战,但最终还是要被他所擒拿的。您之所以活到今天,是因为项王尚存的缘故,他不得不借用您的力量来对付项王。当今汉、项二王的成败,关键在于您:您向西依附,汉王就会取得胜利;向东依附,项王就会取得胜利。项王如果今天被灭亡,接着便会是擒拿您。您与项王有老交情,为什么不反叛汉王而与楚国讲和、三分天下而独立称王呢?现在放弃这个良机,决心投靠汉王来攻打楚国,作为一个聪明的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么?”

韩信向武涉辞谢说:“我事奉项王,官位不过是个郎中,职务不过是持戟的卫士,进言不被听用,计策不被采纳,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大印,给予我数万人马,解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分出自己的食物给我用,言听而计从,所以我才到了今日地位。汉王如此地亲近我,相信我,我背叛他天理难容,即使是一死我也不能变心。望您代我感谢项王。”

武涉离去后,齐国有个名叫蒯通的智术之士,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在于韩信,想要用奇谋妙策来说动他,便以给人看相为名来劝说韩信道:“我曾跟名师学习过给人看相的方法。”

“先生怎样给人看相?”韩信问。

“人的贵与贱在于骨法,忧与喜在于气色,成与败在于决断,用这三个方面相互参照,万无一失。”

“好。请先生看看我的相怎样?”

“望退走左右的人。”

“左右的人都退下去了。”

蒯通见左右的人都已退下,便开口说道:“相看您的面,不过是封侯;相看您的背,却是贵不可言。”

韩信听蒯通说自己的相貌贵不可言,心中非常高兴,便急切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蒯通见韩信急切地向自己询问,这才切入正题说:“天下刚刚反秦的时候,各路的英雄建号称王。一声呼唤,天下的志士云聚,像鱼鳞那样密集相从,如同火花迸发四射,狂风从八面聚起。当这个时候,忧患在于灭亡秦朝而已。如今楚汉相争,使天下无辜的百姓肝胆涂地,父子暴骨于中原,不可胜数。楚人起兵于彭城,转战各地,乘胜追击,至于荥阳,乘着有利的形势,势如卷席,威名震动天下。然而,楚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近成皋以西的山地而受阻不能前进,至今已有三年了。汉王统率十万军队,抵距于巩、洛,以山河为险阻,一日之中交战多次,未能取得尺寸的成功,屡遭挫败而不能自救,兵败于荥阳,负伤于成皋,于是败走于宛、叶之间,这正是交战双方智勇俱困的形势。锐气受挫于关塞险要,粮食竭尽于内府之中,百姓疲惫至极,人心动荡,无所依赖。

据我料想,这种形势如不是天下的圣人贤者,便不能平息这天下的祸乱。当今两位君主的命运都悬在您的手里,您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我甘愿诚心向您敬献愚计,担心的是您不能采用啊。如果真能听用我的计策,不如让双方都不受到损害,使他们同时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这种形势下,谁也不敢首先动手。以你的贤能圣德,又拥有众多的甲兵,占据着齐地,迫使燕、赵二国服从自己,顺应着百姓的愿望,向西制止楚汉相争,为天下百姓请命,天下百姓必定闻风而奔走相告,群起响应,谁敢不服!然后分割大国,削弱强国,用来分封诸侯。诸侯既已树立,天下服从而听命,归功德于齐国。据有齐国的故地,占有胶河、泗水,用恩德来安抚诸侯,谦恭有礼,这样,天下的君王就会相继朝拜于齐国了。我听说‘上天所赐予的,如果不取来受用,反而会遭到惩罚;时机到来了,如果不采取行动,反而会遭受祸殃。’愿您能深思熟虑这一问题。”

韩信听罢,对蒯通说:“汉王待我很优厚,把他自己的车给我乘坐,把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将自己的食物给我享用。我听说:乘坐别人的车就要替人家承担患难,穿戴别人的衣服就要替人家分担忧愁,食用别人的饭食就要为人家的事业而死,难道可以为图谋私利而背弃道义吗?”

蒯通见韩信被汉王的小恩小惠所迷惑,便进一步劝解说:“您自以为要报答汉王,想要建立万世不朽的功业,我以为这就错了。当常山王张耳、成安君陈余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相互间原为生死之交。后来因为张黡陈泽的事发生分歧,二人结下怨仇。常山王反叛项羽,捧着项婴的头逃跑,归附于汉王。汉王借给常山王兵力令他与韩信一道向东进攻,终于将成安君陈余杀死在诋水之南,使陈余头与脚分家,为天下人所耻笑。这两个人当初是天下最要好的朋友,然而最终却彼此仇杀,这是什么原因?祸患就在于贪欲多并且人心隔肚皮啊。如今您想要以忠信深交于汉王,但必定不能赶上张耳、陈余当初的交情深厚吧。而所涉及到的事情和利害却要比张黡、陈泽大得多。您认为汉王不会危害于您,那就错了。大夫种、范蠡使濒临危亡的越国得以保存下来,越王勾践因此而称霸于诸侯。功成名就之后,二人不是被杀,就是逃亡他乡。这就是所说的野兽既已被打尽,猎狗就要被烹食了。从交友来说,您与汉王比不上张耳与陈余;从忠信来说,您与汉王比不上大夫种、范蠡对越王勾践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两个人的下场,足可以供您借鉴的了。愿您能深思熟虑这一问题。

况且,我听说勇敢和谋略使君主感到震惊的,则自身危险;功劳冠于天下的,则无法封赏。请允许我谈一谈大王的功绩和谋略:您东渡黄河,俘虏魏王,生擒夏说,率兵攻下井陉口要塞,诛杀成安君陈余,攻占赵国土地,威胁燕国,平定齐地,在潍水击溃楚国的二十万大军,东面杀死楚国大将龙且,西面向汉王报捷,这就是功劳之大,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上您;而谋略之高,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超出您。如今您拥有令君主感到震惊的威势,持有无法对您进行封赏的功劳,归附于楚,楚人不敢相信,归附于汉,汉人感到震恐,您想要持有这样的威势与功劳到哪里去安身呢?您处于臣子的地位拥有使君主震动的威势,名声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为您而感到危险啊。”

蒯通的这番议论,使韩信感到阵阵心寒,觉得一时无法表态,便向蒯通辞谢说:“先生暂且不要再讲下去了,我会考虑这件事情。”

蒯通深知韩信在军事上英勇果断,但在人事上却优柔寡断,知道他很难在这个问题上下定决心。几天过后,蒯通又向韩信进言,催促他当机立断,切莫错过良机。蒯通说:“善于听取意见,可以得知事物的征兆;能够计谋思考,可以把握事物的时机。不善于听取意见和计谋思考而又能长久安然无事,那是很少见的。善于听取意见而很少失误的人,难以用闲言碎语去惑乱他;善于计谋而不本末倒置的人,难以用花言巧语去扰乱他。甘心为他人做养马差事的人,就会失去取得君权的机会;留恋微薄俸禄的人,必然得不到卿相的职位。所以说智者在于能够决断,而犹豫不决则是事情的祸害。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尽心思,就会在大事上有所遗失。智慧足以洞察事物,但决定了又不敢果断地去实行,这就是祸害根源。所以说,猛虎的犹豫,不如黄蜂、蝎子的敢于放刺;骏马的踟蹰,不如劣马的慢步行走;勇士孟贲的犹豫,不如庸夫的必定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虽然有舜、禹那样的聪明,但是闭口不言,不如聋哑人的手势比划。这些都是说贵在采取行动。功业都是难于有成而易于失败,时机总是难于得到而易于失去。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愿您仔细地考虑这一问题。”

可是韩信仍不忍心背叛汉王,又以为自己的功劳很多,汉王终究不会夺去他的齐国,于是谢绝了蒯通。蒯通见自己的计谋不被采纳,为了日后免受祸患,便装疯而离去。

不久,韩信率大军参加了垓下会战。然而项羽一死,他便被剥夺兵权,并被迁徙为楚王。但是,这仍未能使韩信醒悟,仍幻想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面见皇帝,便会安然无事。直到成了囚徒,韩信才想起了武涉、蒯通在一年多前对他的劝告,然而此刻已是为时已晚了。

汉高帝回到洛阳,由于没有查出韩信谋反的证据,便赦免了他,封他为淮阴侯。

直到这时,韩信才知道高帝妒贤,于是常常借口身体有病而不肯参加朝见和侍从。从此之后,韩信日夜怨恨,平时总是居于家中,闷闷不乐,以与周勃、灌婴等人并列于侯而感到羞耻。一日韩信路过樊将军家门,进去拜访樊哙。樊哙用跪拜的礼节迎来送往,口称“大王竟肯光临臣下的家门!”韩信对樊哙这句话很敏感,以为是在嘲笑他。出了樊哙的家门,韩信自言自语地道:“我竟与樊哙这等人为伍!”

在都城,汉高帝曾同韩信闲谈各位将领才能的高低,认为各有短长。高帝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作战?”“陛下不过能带10万。”“那你呢?”“我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啊!”“多多益善,为什么还被我擒拿?”“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韩信被陛下擒拿的缘故。况且,陛下的才能是上天所赐予,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在京城居住期间,韩信曾受命于张良一道序次各家兵书。然而,韩信最终还是难逃被诛杀的命运,这是与刘邦的妻子吕氏有关。

韩信由楚王被降为淮阴侯,被留在京城中,闷闷不乐,遂生了谋反的念头,只是一时找不到机会。陈豨被任命为巨鹿郡郡守,赴任前拜访韩信,韩信与陈豨密谋,由陈豨在边境起兵造反,自己在京城做内应。

汉高帝十年,陈豨果然在边境举兵反叛。汉高帝亲统大军前往河北平叛,韩信借口有病没有陪同前去。此时,韩信已没有直接统率的部队,高帝知道他呆在京城里不开心,因而对他的不肯前往也没有在意。汉高帝离开京城,韩信暗中派人前往陈豨那里,对他说:“您只管起兵,我在京城里协助您。”于是韩信与家臣谋划,准备在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的刑徒和奴隶,抢夺府库中的兵器,并发给他们,然后袭击吕后、太子,占据京城。布署完毕后,等待陈稀的回报到来时便马上采取行动。这时,一个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想要杀死他。家臣的弟弟得知后,便向吕后密告韩信准备谋反的情况。吕后想把韩信召到宫中,趁机将他逮捕,但又考虑到韩信万一不肯就范,岂不是打草惊蛇?吕后与相国萧何商量对策,派人假装从皇上那里回来,说是陈豨已被捉住处死,列侯群臣都要到宫中去朝贺。为使韩信能入宫朝贺,由萧何亲自到韩信家中,对他说:“您虽然报恙,还是勉强入宫去朝贺一下吧。”

韩信是萧何荐举给汉王刘邦的,他逃走后又是萧何连夜把他追赶回来,拜为统兵大将,对自己有恩,这次不能不给恩人一点面子。韩信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入宫,吕后便下令武士将他捆绑起来,立即斩杀在长乐宫中悬挂乐器的“钟室”中。行刑前,韩信说道:“我后悔当初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如今竟被小小的女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之后,韩信被诛杀三族。汉高帝从征讨陈豨的前线回到长安,见到韩信已死,又是高兴又是怜惜,问吕后道:“韩信临死前有什么话说吗?”

“他说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吕后答。

“那是齐国的一名能言善辩的说客。”汉高帝说完后,立即下令齐国捉拿蒯通。蒯通被押解到长安,汉高帝问他:“你曾教唆过淮阴侯谋反吗?”

“是的,我是教过他,可那小子不采用我的计谋,所以自寻死路,落得个今日的下场。若是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逮捕并将他杀死?”蒯通无所畏惧地回答。

“煮死他!”高帝怒气冲冲地说。

“冤枉啊!”蒯通说道。

“你教唆韩信反叛,有什么冤枉的?”

“秦朝的纲纪坏乱,政权解体,山东六国地区纷纷,异姓诸侯并起,英雄豪杰群聚,秦王朝失去了帝位,天下的人都追逐它,于是才能高的人捷足先登。盗跖的狗向唐尧狂叫,并非是唐尧不仁,狗的狂叫是因为他遇到的不是自己的主人。那个时候,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而且,当时天下手持坚锐兵器想做陛下所要做的事的人多得很,只不过能力不够而已。难道这么多的人都能够全部煮死吗?”蒯通的一番语句句都是实情,言之成理,汉高帝听罢后说道:“饶了他罢。”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