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枭双雄:刘邦
10788200000024

第24章 垓下之战

汉王四年九月,项羽与刘邦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羽解除荥阳之围,率领大军东归。

刘邦也想要按和约引兵西归,经张良、陈平劝谏,决定追击项羽。

汉王五年(公元202年)十月(汉以十月为岁首),汉王率大军追赶项王,到达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南面时,汉军驻扎下来。为对楚军形成围攻的形势,汉王令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各自率大军前来,约定日期在楚地会合,组成联军,对楚军发起围攻。

自楚汉战争以来,汉军除刘邦所直接统率的部队外,由韩信所直接统率的部队、破魏、破赵、破代、破齐,刘邦不止一次地抽调或剥夺韩信部下的精兵到荥阳前线与楚军作战,在楚汉战争中确实发挥了独当一面的重要作用。彭越自归属刘邦之后,在魏地(今河南)独立作战,游击楚军,经常截断楚军向荥阳运送粮食的粮道,在楚汉战争中也发挥了独挡一面的特殊作用。韩信和彭越所直接统率的两支部队,兵员众多,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在楚汉战争中曾多次大败楚军,为汉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王与韩信、彭越约定的会合地点是固陵(今河南太康县南)。当汉王统率大军到达固陵时,韩信和彭越却按兵不动,没有派大军如期前往固陵。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回师发起攻击,大败汉军,汉王退入壁垒,深挖沟,高筑垒,对楚军采取守势。固陵战败的事实再次表明:没有韩、彭部队的参战,刘邦只是凭自己所直接统率的部队与项羽直接统率的部队作战,刘邦是敌不过项羽的。

在不利的形势下,汉王一筹莫展地对张良说:“诸侯的军队不听从我的调遣,这该怎么办才好?”

张良回答说“楚军兵疲粮尽,眼看就要败亡,而韩信、彭越却没有得到分封的土地。韩信虽被立为齐王,但没有明确为他划归所辖封地的疆界,他们的军队不按期到来是很自然的。君王如果能与他们共同分享天下,现在可以立即把他们招来,如果不能,事情的成败就难以预料了。君王如果能把陈县以东直到海滨的地区全部划归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区全部划归建成侯彭越,使韩、彭二人为着自身的利益‘各自为战’,这样楚军是很容易被打败的。”

刘邦对张良的这个计谋连声叫好,当即派出使者告知韩信、彭越说:“合力攻击楚军,楚军破灭后,自陈县以东直抵海滨的土地封给齐王,睢阳以北直到谷城的土地封给彭相国。”

使者到达后,分别向韩信、彭越转告汉王的旨意,韩、彭二人都说:“今日进兵击楚。”

韩信率大军从齐地向楚地进发,这时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黥布已进入九江国。十一月,刘贾率兵南渡淮水,围攻寿春(今安徽寿县),派人向楚国大司马周殷诱降。周殷叛楚,用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的兵力屠灭了六邑(今安徽六安县东北),率领九江国的部队迎接黥布,与黥布合兵同行,屠灭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城父村)。于是,韩信、彭越、黥布的部队与刘邦所统帅的大军全部会合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

项羽率楚军到达垓下,由于兵少且军粮已经用尽,与汉军交战而不能取胜,不得不退入壁垒之中。此时,刘邦已与各路诸侯会师,汉兵与诸侯兵把垓下楚军重重包围起来。

为瓦解楚军军心,汉军战士于夜间在四面唱起了楚地的歌曲。寂静的夜晚,阵阵楚歌时时传来,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忽高忽低,此起彼伏。歌声把被困在重围之中的楚军将士从困倦和睡梦中唤醒。楚兵们听着那熟悉的家乡歌曲,心想偌大的楚国,众多的楚人,如今怎么竟都变成了汉王的军队?这四面的楚歌声,不就是从四面的汉军阵地上传出来的吗?

被围困的楚军将士,大都是跟随项羽转战多年,在所向无敌的统帅之下,人人如同猛虎,所向披靡。而如今,又都身陷重围,粮食已尽,自知难以逃生。危难之中,昔日那倍感亲切的楚歌,今夜却是那样地凄凉,令人顿生绝望之念。确切地说,在四周的汉军发起总攻之前,汉军在四面所唱起的楚歌声,把楚军将士以往的勇气和信心即他们的灵魂给摄走了,似乎都变成了六神无主的躯壳。总之,四面的楚歌声从思想上解除了楚军的武装。试想,在这种形势和气氛之下,楚军将士还能够像当年在巨鹿城下那样“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吗?

作为楚军将士最高统帅的项羽,此刻正在军帐中沉默无语。忽然间,他听到壁垒四周传来的楚歌声,大吃一惊,说道:“难道楚地已全被汉军占有了么?为什么汉军中有这么多的楚人!”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觉得大势已去。此刻,他感到身边同他感情最深的,一是多年伴随他经历风雨的美人虞姬,一是多年来供他骑坐的、以“骓”命名的骏马。酒酣之后,项羽起身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歌词的大意,是说自己是力大无比、气吞山河的盖世英雄,然而由于天时不利,连战马也不肯向前奔腾了。既然战马已经不肯向前奔腾,这可怎么办呢?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可怎么安置啊?

项羽把这首自作的歌词反复吟唱数遍,虞美人也含痛附和着伴唱。项羽这位一向出生入死的英雄,也不禁“泣下数行”。军帐中的左右侍臣,历来只见过项羽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哪里见到过统帅慷慨悲歌,泣下数行。面对着这种场面,那些视死如归的壮年汉子,也不禁泣不成声,不能抬起头来再看统帅一眼。

在后人流传和编写的这段故事中,当项羽在慷慨悲歌之时,虞美人在军帐中为项羽舞剑抒情,向项羽做最后的诀别,并自刎于项羽的面前。项羽心中明白虞美人自刎身亡的一片深情厚意,是为了不给自己的突围增加包袱,是提示自己应当立即冲出重围,不可再于帐中延误片刻。虞美人的行为,似乎给项羽以无穷的力量,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就在虞美人自刎的当天深夜,项羽告别了亲人的遗容,带领部下的壮士和骑兵800余人冲出汉军的重重包围,向南方飞驰逃去。直到第二天天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逃出重围。刘邦得知项羽竟能从重重包围中逃走,大为惊讶,立即令骑兵将领灌婴率5000名骑兵紧追不舍。

项羽带领随从骑兵飞速急驰,天明后已渡过淮河,汉军的骑兵哪里能追赶得上?不过,跟随项羽的战马飞速奔逃的,此时只剩下100余名骑兵,其余的都掉队了。项羽逃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这里远离垓下已有300里的路程。慌忙之中,项羽迷失了道路,便向路旁田野中的一位老翁问路。这位“老翁”可能是因为项羽杀害义帝对他怀恨在心,便欺骗项羽说:“往左走。”项羽向左奔走,结果战马陷入了一片沼泽之中。待项羽的百余名骑兵从沼泽中挣扎出来的时候,灌婴所率领的5000名汉军骑兵已经赶到。项羽又带领随从骑兵向东逃走,他坐下的“骓”马四蹄飞奔,尘土四起,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时,只剩下28名骑兵了,而后面追赶上来的汉军骑兵却有数千人。

能随同项羽一同奔驰的28名骑兵,他们的战马虽说是比不上“骓”,但也堪称是高头大马,骑士们勒住缰绳后仍在长声嘶鸣,前蹄刨土,还想向前方奔去,而马上的28名骑士,个个稳坐于马上,手持长戟,上身笔直,面色铁青,一个个犹如铜铁铸成的塑像。总之,这28名骑士和28匹战马,是从项羽的千军万马中所熔炼出来的精华。虽说是在危亡关头,却个个精神抖擞,是项羽大军的军魂所在。此时此刻,这28名骑兵,在精神上依然保持着无敌的神威。

项羽回首望去,见汉军骑兵遮天盖地般追来,尘埃四起。他考虑到一味奔逃已不是出路,便下令跟随的骑兵停了下来,对28位骑兵说道:“诸位兄弟,我起兵至今已有8年了。8年之中,我身经70余次战斗,凡是敢于敌挡的,无不被我击破,凡是被我攻击的,无不被我降服,从未曾有过败阵,这才称霸于天下。然而今天却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并非是作战上有什么过错。今日要决一生死,为诸君痛快地战上一场,定要接连三胜敌人,为诸君表演溃围(突破包围)、斩将(斩杀敌将)、刈旗(砍断敌军旗帜),令诸君知道是上天要灭亡我,并非是作战上有什么过错。”

于是,项羽把28名骑兵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杀。当时,汉军骑兵已将项羽等人重重包围,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看我为您们斩杀他们的一将!”说完,令四队骑兵四向冲击,并约定到山的东边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吼一声,呼喊着乘战马急驰而下。项羽的兵马所到之处,汉军无不溃散,斩杀了一员汉军将领。当时,汉军的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奉命追赶项羽。临近项羽时,项羽怒目而视,大声呵叱,把杨喜的人马吓得退避到数里之外。项羽与骑士们在山东面的三处会合,汉军弄不清项羽在哪一处,就兵分三路把骑士们重新重重包围起来。项羽再次奔驰而下,又斩杀汉军一名都尉,杀死百十个敌兵。当项羽把骑士再度聚拢在一处时,仅损失两名骑兵而已。项羽向骑士们问道:“怎么样?”

“正像大王所说的那样。”骑士们都佩服地回答。

当年的历史画面向人们展现出:在数千名汉军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项羽同他的28名骑兵,依然是无敌的!

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使他和28名随从骑兵,除损失二人外,已经冲出了汉军的重重包围。于是,项羽一行人马飞速地来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一段长江,又称乌江。江西岸有个渡口名乌江浦)边上。项羽想渡长江,回到他起兵的江东(即长江南岸)。而乌江亭长此时正把一只小船停靠在岸边,等待着项羽的到来。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说狭小,但也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人,足以称王于天下,愿大王急速渡江。大江之上,现在只有我这只小船,汉军赶到后,也无法渡江。”

面对着长江的滚滚流水,项羽眼前再次浮现出8年前率领八千名江东子弟兵渡江反秦的雄伟场面,那是何等壮烈!而如今,这八千名子弟兵都已捐躯沙场,无一生还,这如何向江东父老交待?想到这里,英雄一世的项羽毅然地打断了想要“东渡乌江”的念头,笑着对乌江亭长说:“天上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况且我项籍当年率领八千名江东子弟渡江北上,如今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的父老们怜爱我,拥戴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我什么,我项籍难道不有愧于心吗?”

项羽略微停顿了一下,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改换了另一种语调和表情,对亭长说道:“我知道您是位长者,我骑这匹战马已有五年,所向无敌,曾经一日行走千里,不忍心杀掉它,就送给您吧。”

项羽把战马送给乌江亭长后,令骑士全部下马步行,持短兵器同敌兵交战。项羽把“骓”送给亭长,与汉骑兵步战,表明他已不再想冲出重围。在千军万马的重重包围中,项羽的神威有一半是借助他这匹骏马;否则,他怎能冲出重围?当然,项羽在步战中也是无敌的。下马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亦身被十余创。”看来,他无论如何也逃不出重围了。这时,项羽回头看见了他的旧日相识、现任汉军骑司马的吕马童,说道:“你莫非就是我的熟人吗?”司马童面对项羽,指示给王翳说道:“这就是项王。”

项羽对马童说:“我听说汉军悬赏千金买我的人头,封邑万户,今日我就给你们一些恩德吧。”

说完,项羽自刎而死。

项羽自刎而死,王翳割取项羽人头,其余的骑兵互相践踏争夺项羽的肢体,相互残杀而死的骑兵有数十人。结果,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及杨武等四人,各得项羽一肢体。五人把所得头颅、四肢合在一起,正是项王的尸体。因此,汉王把封地分为五份,封吕马童为中水(今呵南献县西北)侯,封王翳为杜衍(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侯,封杨喜为赤泉(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侯,封杨武为吴防(今河南省遂平县)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羽死后,楚地全部向汉军投降,唯鲁地(今山东曲阜市)不降。汉王率大军想要屠城,兵至曲阜城下,还可听到城中的弦歌诵读之声,认为鲁人坚守礼义,为君主死节,便拿出项羽的人头令鲁人观看。鲁地父老见项羽已死,这才投降汉军。当初,楚怀王曾始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鲁地最后投降,因而按照鲁公封号应享有的礼义,将项羽安葬在谷城(今山东曲阜市西北的小谷城)。

汉王为项羽发丧,洒泪而去。项羽这位历史人物和他的形象,给后人的启迪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沉痛的教训,也有激动人心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