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枭双雄:刘邦
10788200000001

第1章 平凡家世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丰邑(今江苏丰县,当时属沛)中阳里村,生活着一户姓刘的农民,主人刘太公,主妇刘氏。刘家世代务农,加上刘公夫妇吃苦耐劳,所以生活虽然艰难,依靠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却也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普通的人家,普通的人,然而一件神秘的事情却降临到了他们身上。

一天,刘氏因事外出,走路走得久了,就感脚下乏力,刚好路边有一柳树,于是便坐下休息。谁知困意袭来,正当似睡非睡之时,忽见一披甲神人从天而降,立在身旁,略停片刻,便向自己走来……以后之事,就昏然不觉了。

刘公在家,见妻久出不归,心中惦念,正要离家相迎,见天色突变,一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四处一片昏暗。刘公更加着急,忙拿了雨具,奔出家门,向大泽方向赶去。临近大堤,远远看见妻子坐在一棵树下,对天气的变化没有任何反映,更为惊奇的是妻子周围的云雾越积越浓,云雾中金光浮动,似有蛟龙腾跃。见此,刘公惊恐万分,不敢前往,停步观望。不久,云气渐散,天气转晴。刘公忙跑到妻子身旁,见她睡意方醒,问起刚才情况,她只说:“我走路乏了,在此休息,朦胧中见有一金甲神人来到身边,以后的事情就记不清楚了。”刘公听后,心中暗暗称奇,忙扶起妻子回到家中。

不料刘氏从此有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产下一个男婴来。因为排行第三,就起名刘季。这个刘季,便是后来当了汉朝开国皇帝的刘邦。而以上那场如梦如幻的情景,后来也变成了刘邦本是“龙种”的“铁证”,被太史学家司马迁正式地写进了《史记》。

刘太公的家境在当地来说,实在是太平常了,平常得他甚至没能留下一个真实的名字,他的妻子,别说名字,连姓氏也无从考究。后来,司马迁撰写《史记》,尽管那时离刘邦在世之日还不足百年,司马迁翻遍了皇家馆藏的所有图书,走访了刘家的亲朋近邻,也未能找到刘邦父亲的真名和刘邦母亲的实姓,只好在其不朽巨著《史记》里如实记叙说:“刘邦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但是后世一些研究历史的人,认为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不给他的父母查出个真名实姓,似乎是对皇帝的最大不恭,于是,多方牵强,百般附会,竟把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弄得十分复杂,以致于众说纷纭。东汉学者王符,在作《史记》索隐中说刘邦的父亲叫“刘熵”,魏晋时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里则说刘邦的父亲名刘执嘉,刘邦的母亲姓王。也有人极力反对,认为刘邦的母亲不是姓王,而是姓温。以胡编乱造闻名于世的《春秋握成图》还费尽心机地给刘邦的母亲查证出个非常雅致的名字:“含始”。这事让唐朝初年的学者颜师古很有些愤愤然。他在《汉书·高帝纪》索隐中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媪,女老称也,史家不详注高祖母之姓氏,无得记之,故取当时相呼称号而言也。其下王媪之属,意义皆同。至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

学者们不但要为刘邦的父母“考究”出名字,还要再为刘邦“考究”出一个名贵的出身,否则,就难以显示出伟人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品性,也解释不出他之所以会成为伟人的内在原因,于是,又苦心孤诣地给刘邦挂靠上一个高贵的血统,说刘邦是远古时代大圣人唐尧的后裔。刘邦建立的汉朝,也是继承了帝尧的事业。

据说尧初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后迁入唐(今山西临汾西南),所以世称为陶唐氏。班固在《汉书·高帝纪》的《赞》里郑重其事地写到:“史书《春秋》记载着晋国太史蔡墨的话:陶唐氏衰弱后,他的后代有个叫刘累的,怀有驯龙的绝技,为夏王孔甲专门养龙。商、周两朝,刘氏后人仍被封为诸侯;春秋时期,他们在晋国做官,采邑封在范(今河南省范县东南),就以范作为姓氏。鲁文公时(公元前7世纪末),范氏家族受晋灵公和赵宣子迫害,逃往秦国。七年以后,范氏族人一部分回到晋国,一部分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那支,恢复了他们过去的姓——“刘”。

但是,秦国的刘氏和沛县的刘氏相隔数千里,如何才能把他们的血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对此,西汉经学家、楚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做了突破性的发展。他补充说:“战国时期,刘氏的族人随同秦军伐魏,被魏军俘虏。秦灭魏的时候,魏被迫把都城从梁(今河南开封)迁到沛县的丰邑。”刘氏的族人也随之迁到了丰邑。

为此,刘向还编了一首《高祖颂》的歌,供人们传唱。歌词是:“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做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这里的“丰公”,即太公的父亲,刘邦的爷爷。

刘向为了使他的“考据”更具说服力,又举出刘氏祖坟在丰邑的事实做佐证。他说:“这是由于刘氏族人迁到丰邑的时间不长。又说,刘邦即皇帝位后,设祖宗祠堂祭祀,就分了秦、晋、梁、荆(丰属荆楚)四个层次。经过如此多人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终于得出了“汉承尧运”的结论。

刘邦的长相,也被描绘得非同寻常。史书上说他眉骨挺耸,鼻梁高大,天庭宽广。丰满的额角上隐隐约约呈现出龙的身影,额下留一副漂亮的五绺长须,左腿上生有七十二颗黑痣。睡觉的时候,总有一条金龙护罩全身,让人不敢逼视。真是赫赫君主相,堂堂帝主容。

刘邦兄弟四人,大哥叫刘伯,结婚后没过几年就死了,大嫂带着孩子寡居乡间。二哥叫刘喜,又称刘仲,从小老实巴交,跟着太公在家务农。老大、老二和老三刘邦都是刘媪生的,老四刘交则和刘邦同父异母。刘交喜欢读书,小时候曾跟着名儒浮丘伯学过《诗》,为人多才多艺,在刘邦的兄弟行中,他是惟一的知识分子,刘邦平时与刘交的关系也最亲。刘邦聚众起兵后,刘交经常跟在刘邦身边,帮助刘邦出谋划策。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有着中国普通农民质朴憨厚的典型性格。为人勤俭,持家有方。农忙时节下田种地,农闲时间还做点小生意,这可以从他的社交圈中得到验证。刘邦当了皇帝,把太公封为“太上皇”。这位“太上皇”住在皇宫里,只管享清福,从不问政事,闲暇时间打发不完,就把过去的老伙伴邀到宫廷里玩。这些被邀请的人,多是屠夫、小贩、酒店老板、大饼店掌柜一类,由此可知,刘太公与他们过去有着相同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