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拒绝虚假,朋友相处贵以诚
要想得到知心的朋友,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要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这就要求为拒绝虚假,待友以诚。
以诚待人,可以在互相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表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下猜疑、戒备心理,把你当作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同时,又有开放的一面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中,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会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以诚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出,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人都不喜欢被批评,但意识到批评者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时,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得到发展。
但是,以诚待人,应当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便会与交友所期望的效果适得其反。
在中国,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境界。掌握了中庸之道,便掌握了为人处世的分寸。交友是为人处世的一部分,同样要讲中庸,除了“淡而不厌”之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即简略而文雅,温和且合情理。
交朋友,千万不可以自我为中心,让朋友围绕着你的爱好转,让一个世界都是你的色彩,你也不必跟在朋友的后面,亦步亦趋。“和而不同”,尊重自己,尊重朋友,客观、冷静、明智,才不会举措失当。
历来人们都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些真诚,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少一些戒备。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很多人交友是为求得心灵的沟通。人除了物质,还有意识,吃饱喝足,就要想事情,而这些事情,一个人“独吞”于腹是很难受的,必须找人来交流宣泄。无论是情感隐私,还是遭遇,憋在心里,时间久了,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君子之交,是为了心灵的沟通,并不具有功利的思想。而它对中国人影响之深也令人感叹。在一个特别重视交际、讲究关系的民族中,是不该以“不善交际”为美德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子之交,因为它强调的是“淡、简、文”,甚至“木讷”。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道家庄子的名言。与儒家《中庸》上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个道理。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源远流长。现代人将交友比作花香,说“友谊就像花香,越淡就越持久”,也与古人的交友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2、宽厚待友,切勿敲打心灵
人们常将一句古谚写成“无毒不丈夫”,其实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这里的“量”和“度”都是指人的心胸、气量、气度,心胸宽阔,朋友相处才能长远。
交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做事尽量减少差错;宽以待人,便是对人要宽厚容让、和气大度。
在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叫章悖,后来这个人做上了宰相,执掌大权。在他把持政局时,先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又贬至海南。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正赶上章悖垮台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东坡听到这个消息,给章悖写了封信,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叹,这么大年纪还得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安慰章悖的老母亲,并对他儿子说过去的就别提了,多想想将来云云。可想而知,苏东坡如此大度,章悖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东坡心存感激。
苏东坡的胸怀就是比一般的人宽广,对一个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他在落难时,还能尽朋友之责。
一个人不仅要自己的胸怀宽广,度量恢宏,更要注意朋友的自尊。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但如果让别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则不那么容易弥补,甚至可能为自己树起一个敌人。
朋友的自尊伤害不得。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好胜心极强,常常把事做“绝”,表明自己的正确或胜利才肯罢手,如此,就会伤及朋友间的感情。在一些小事小节上,你大可让朋友“赢”上一把,高兴高兴。
要想重视友人的自尊心,必须先抑制自己的好胜心。不过,越是神吹海侃,旁若无人地使自己出尽风头,一味地过把瘾,不仅得不到友情,只能伤了友人的自尊心。
一位先生在闲暇时找朋友联络联络感情,两人对弈。一上手,他就对朋友猛攻猛杀,搞得朋友顾前不顾后,十分紧张。而且,他自以为棋术高超,故意露了一个破绽,朋友发现,立即进攻,不想他使出杀着,还得意地说“你死定了”。把朋友弄得灰头灰脸,大不高兴。此后,他再去找朋友,对方就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再不肯与他下棋。
本来是一场轻松、愉快的友谊赛,却搞得紧张不堪,赢了棋,输了朋友。可见宽以待人就必须要抑制自己的好胜心。
3、拒绝义气用事
朋友间建立一份真诚的友谊,的确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伯牙鼓琴,子期知音,高山峨峨,水声汤汤。能够保持这份友好的情谊,使之能够经受风雨的吹打,则是更为可贵的。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友情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所谓“金无足赤”随距离的缩短的人类的暇斑也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面。于是,暇斑影子在你心灵里冲突。某些不和谐伴随出现,你和他都在内心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一至,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一旦又将友谊根基动摇,再难恢复其原来的和谐。这时你便会懊恼:为什么破坏了相互间的距离美和朦胧美。
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要强调: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离”!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气质相互吸引的过程,因此你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了好朋友,甚至“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然后结束友谊。
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又总想贴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如此自然可以和谐,但因为夫妻太过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朋友相处,重要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遇到困难时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信任,把自己的一切情况观念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是一种轻视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所结交的朋友是一个值得信赖、品行端正的人,可以说是你的幸运,万一对方是居心不良、怀有歹意而你又没有识破的人,情况就会使你大伤脑筋。
如果对方已开始打你的主意,决定在暗中“宰”你一次,那么你的这种草率做法很可能是在为对方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经常出入的地点,某些专门活动和个人隐私等,均属于个人秘密,对方不是知己,是不能轻易告诉他的,即使是你的朋友也是如此。
有些人自以为朋友和自己心心相印,说什么他都不会计较,就对他当面诉说你对他本人的不满。也许你的朋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度,则很有可能记恨在心,而伺机暗中布设圈套陷害你。因此,你在坦言之前,最好是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后果,看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否感到你的行为过于轻率,是否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友谊。当你发现对方心胸比较狭窄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对方有没有实施报复行为的可能性。
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要一味相信对方的友谊。如果对方是一个别有用心、居心不良的人,友情随时可能被玷污。因此,你必须谨慎从事,多设几道防线,预防“朋友”布下的陷阱,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常言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4、弃友时决不能心软
断绝与朋友的交往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可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藕断丝连必受其害,当断不断必遭其乱。当你通过交往,对这一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之后,就应该长痛不如短痛,收起你的菩萨心肠,在友情的大道上来一个急刹车。心理学家认为,应尽量断绝与下列朋友的往来,珍惜你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你应该做和你想做的更重要的事情。
(1)靠不住的朋友应断交
交朋友时,应注意两厢情愿,不要强求。朋友的类型有多种,但友情是互相的,即你的付出应有相应的回报,朋友之间应互爱互重,互谅互信。
有些朋友在短期内似乎与你关系不错,但时间一长便发现他靠不住,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机立断,与之断交。
(2)志不同道不合即分手
真正的朋友,需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两人结交的基础,如果两人在这些方面相差极大,志不同道不合,是很难有相同话题的,人的兴趣也必然不同,这样两人在交往时只能互相容忍,无法互相欣赏,因此,容易造成分手。
(3)俗友不深交
朋友之间的谈话多涉及兴趣、爱好、志向及对某一事的看法。如果朋友只跟你谈物质利益,谈钱,则可将之归于“俗友”之列。“俗友”对你虽无大害,但长期交往下去,一则浪费你的时间,二则难免使你变“俗”,因此不宜深交。况且这种“俗友”一般很现实,当你处于危难之时他不会对你伸出援救之手支持你、帮助你,对这种朋友,仅做一般应付即可。
(4)悖人情者不应交
亲情、爱情都是人之常情,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显示出他在人之常情中处事的态度十分恶劣,那么这种人是不能交往的。这种人往往极端自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惯于过河拆桥、落井下石,因此,这种人不可交。
(5)势利小人不屑交
如果某人是非常势利、见利忘义的那种小人,这种人不合适作为朋友出现在生活中。
例如有个企业,A当总经理时,一位高层职员经常到A家里坐,对A奉承一番,另外带一批上好礼物;而当A下台,B当上总经理时,这位高级职员马上到B家里送礼,并数落A的不是,将B捧为最英明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B领导听了群众的反映,果断地将这位高级职员冷落在一旁。
势利小人的一个通病是:在你得势时,他锦上添花,当你失势时,他落井下石。他不懂得什么是真诚,他只知道什么是权势。因此,这种人不能交往。
(6)酒肉朋友不可交
当你能给他实惠,他们看上去与你的感情很好,但当你真正需要他们帮助时,他们会一点表示都没有。
例如,有一位老师,同办公室的其他几位老师非常要好,经常一起出去喝酒。当他们酒后针贬学校的不是时,每个人都发了许多牢骚,而后来他们发的牢骚被校长得知,只有这一位老师要得到学校的处分,此时其他几位同事竟没有一个仗义执言,令这位老师十分伤心。
由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酒肉朋友靠不住。
(7)两面三刀不能交
有的人惯于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这样的人应该小心对待,更别说跟他交朋友了。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被人称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表面上对尤二姐客套亲切,背地里却置之于死地,与这样的人交往时,应多注意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反映,与这样的人在短期交往中很难发现这种性格特征,但接触时间长了便会清楚明白了。
这种两面派是千万不能结交为朋友的,不然他会令你大吃苦头。
5、当朋友借钱时,该说“不”就说“不”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有这样一个人,朋友向他借钱,总是无法拒绝,怕说了“不”,伤了对方,更怕说了“不”,给对方的生活造成困难。他的朋友们深知他的弱点,手头一紧就向他开口,当然有借有还的占大部分,但有借无还的也不在少数。小钱不还倒也无所谓,但有一天,有人向他借一大笔钱,说是要开店,这个人又无法说“不”,结果那人并没有开店,钱拿了,人也不见了。
没有勇气说“不”,往往就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要求你,拜托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而最重要的是,你无法说“不”,会越来越难以说出口,而一旦说出口,常常就造成很大的得罪。
因此,该说“不”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在什么情况之下说“不”,这才是个问题,因为如果你每天每件事都把“不”挂在嘴边,那么你也无法在人群中立足了。
我想可以先从“心”来考虑。也就是,当有人要向你借钱或要求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要先问你自己——我愿不愿意?而不是从利害来考量。如果你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相信你也不在乎,也不会后悔的;如果根本是不愿意,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勉强自己,你就不会快乐,每天活在“当时为什么不拒绝”的悔恨当中。也许你本身并没什么损失,但因违背了你的心意,这件事反而成为你的负担。
因此,当你不愿意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说“不”也不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技巧的,因为会要求你、拜托你的,大多是身边的亲朋同事,如果技巧不好,很容易就弄坏了你们彼此的关系。
技巧是因人而异的,不过也有一些原则可循:
——尽量委婉、平和,说明你要说“不”的原因,让对方有台阶下,也不致伤了和气。如果可能,迂回一点讲也可以,而不直接说“不”,对方如果不是白痴,应可听懂你的弦外之音,这是“软钉子”,而不是“硬钉子”。
不过,说“不”要学习,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拿捏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否则,让人一见就知道你的“不”并不坚定。此外,还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则的人,那么一些无谓的要求、拜托就不会降临到你身上。当然,一切还是要先看你“愿不愿意”。
6、替朋友办事,千万别勉强自己
(1)不必“有求必应”
①情理兼顾,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
在为人处世中,你总要有一点原则,拿出一个评判的标准。一般而言,这个标准就是一个“理”字。
当然,虽说“有理走遍天下”,但更多的时候更要做到“合情合理”。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你不顾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各种感情关系,一味地板起面孔按原则按公理行事,有时也会遭人的非议或受人压制。
英国蒙多马利元帅晚年退休后打算改建一处住房,但为得到所需的建筑材料和管线,他不得不先找当地的政府机构申请。按原则来说,蒙多马利元帅是没有理由提出这种申请的,所以,当地政府拒绝了这位大元帅的要求。最后,蒙多马利元帅不得不因为这点小事直接找到首相求情。
按说,首相应该是最重“理”的,但结果还是不得不以“情”为重,答应了他的要求。如果首相只顾“理”而不顾“情”,事情张扬出去,不只有损于声名赫赫的蒙多马利元帅的面子,也有损于首相的威望,因为蒙多马利元帅毕竟功名赫赫,他个人的感情还是需要特别照顾的。所以,与人相处,既要顾及到“理”也要顾及到“情”,情理兼顾,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最佳的策略。
②应答别人的请求时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
如何应答求你办事的人,也是测度你办事能力的一个方面。凡认为对的,就回答他一声:“很好!”认为不对的,就回答他:“这个问题很难说。”自认为可以办到的事就回答他:“我去试试,但成功与否现在还很难肯定。”自认为办不到的事就回答他:“这件事很难办,就目前的情况我看是没有多大的希望。”
总之,应答求你办事的人,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很容易给双方造成不欢而散的后果。一切回答,必须留有回旋的余地,万一临时不能决定,你可以回答:“让我考虑考虑,再答复你可以吗?”或者说:“让我与某某商量后,由某某答复吧!”前者是接受与不接受各占一半,后者多数是婉言拒绝。
如果求你办事的人唠叨不停,你不愿意再听下去,也有方法可以应付。你可以讲些其他无关紧要的话,转移目标,也可以直接说:“好的,今天就谈到这里为止。”然后站起身来,说声:“对不起,我还有事要办,下次再谈!”求你办事的人会中止谈话,不再与你纠缠。
记住,你的能力和帮人办事的诚意体现在行动上,而不是嘴上。在事情办成之前,还是保守些好。
③决定好接住还是抛掉“别人投来的球”
经常地,我们的内心斗争,来自我们跳入别人问题中去的趋势,某人投给你一个忧虑,而你认为你必须接住它,并做出反应。例如,假设你实在很忙,这时一个朋友打电话来,用一种激动的腔调说:“我的妈妈简直让我发疯。我该怎么办?”你不是说:“我实在很难过,但我不知道该提些什么建议。”而是自动地接住这个球并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你感到压力重重或怨恨自己完不成计划,并且所有人似乎都在向你提出要求。这样会使你很容易就漏掉了对于你自己生活的戏剧性事件的热心参与。
记住,“你不必一定要去接住这个球”是消除你生活中压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当你的朋友来电话,你可以放下这个球,意思是,你不必仅仅因为他或她在试图诱你加入,你就必须参与进去。如果你不吞下这个诱饵,那个人可能就会打电话给别人,看看他们是否会卷进来。
这并不是说你永不接球,只是说你这样做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这也不意味着你不关心朋友,或是说你愚钝或毫无用处,建起一种更平静的生活观要求我们知道自己的极限并对此过程中我们的哪一部分负起责任来。我们大部分人每天许多次让球投向我们——在工作中或来自于我们的子女、朋友、邻居、销售人员甚至是陌生人。如果我们接住所有投向我们的球,我们肯定会发疯的!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才去接另一个球,这样我们才不会感到被牺牲、怨恨,或被压垮。
舍尔德教授说:即使非常简单的事,像在你忙得没时间说话时去接电话都是抓住球的一种形式。通过接电话,你就自愿加入了一个在目前你可能没有时间、精力或思维模式去参与的社交。仅通过不接电话,你就能对你自己心灵的平静负责。这一思想也适用于被侮辱或被批评。当某人向你投出一个想法或评论,你可以接住它并感到受伤害,或者你也可以抛掉它并继续过你的日子。
④好友开口借钱时,你可以不答应
大学时的一位校友和小赵在同一个公司上班。虽然不在同一个科,但是平日私交不错。有一天他邀小赵到咖啡店,向他要求借二万元钱。
把存款提出来是可以凑足二万元借他的,但是,小赵并不想和校友在金钱上有任何的纠葛。该怎么办?以下两点原则可供借鉴:
a。不必听对方的解释
校友会向别人伸手借钱,一定有他的理由。这无异是把自己的拮据展现在校友的眼前,其中原委不用问就明白了。而且,听对方仔细说明原委后就不好拒绝了。因此,不能听对方的解释。
“开玩笑,我那有这么多钱?”
千万不可以用这种取闹似的语气,因为校友的态度是认真的。
但是,如果为了不伤及校友的自尊,而安慰地说:
“哎啊,要是我能帮上忙的话……”
这种暧昧不明的说词,在又听了对方的说明后,再要说“不”,就不容易说出口了。
“让我说出苦处,又说没钱,简直欺人太甚!”
对方一定会怒气冲天地这么想。
b。一开始就明白地拒绝
只要是关于金钱的事,拒绝时最好一开始就把态度表白清楚。
“真对不起,平常受您的照顾,真觉得过意不去,但关于金钱的事,我实在帮不上忙。”
一开始就明白地表示无能为力。如果必要的话,再说明自己因何无法借钱给他。同时,听对方诉苦也没关系。
只要是有关金钱的问题,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总会留下不太好的结果。所以,个人的金钱借贷问题,要特别谨慎处理。但是,若已经听完对方的诉苦,应该诚恳地和对方好好地商量对策。
(2)办不好的事还是不办好
当同事或亲友托你办某事时,当领导委托你做某事时,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至少也要冷静1分钟,在大脑中转一个圈子,考虑这件事自己能不能办得到,办得好。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为同事或亲友办事,应该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如果不帮他办,可能会感觉情理上不太对劲,有时事情尽管很难办,也不得不勉强答应。作为下级,对于领导委托给自己的事,虽然不乐意,但又不好拒绝,这种搪塞性的应承,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利。你可能没有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或无法做好的事情,一旦失败了,同事、亲友、领导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来评价你。
某教师分到某中学工作,市教委向该校抽人,对全市的中学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因某教师还没有安排授课,就抽了他一个。起初,他感觉为难,心想自己刚刚走出校门,不仅对本市教学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一个没交,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这位教师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这位教师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伤害。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如果,你认为这是朋友拜托你的事不好拒绝,或者害怕因拒绝会引起朋友的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更艰难。所以,办事要量力而行,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要勇敢地鼓起勇气,说声:“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您是否可以另找别人?”或者“实在抱歉,我水平有限,只能让您失望了。我想,如果我硬撑着答应,将来误了事,那才对不起您呢!”这样,你才是真正会办事的人,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
(3)不该办的事就不能办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能独来独往。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要涉及到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
有些事情,不该办时就不能办,一旦办了,可能就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当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念而托你办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
另外,有人请你代其完成工作,你的同事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往你身上推,此类情况,都应拒绝。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舞台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承担了某种社会责任或契约,就应该践约。如果,当他们不能完成任务时,你也为他们去分担责任,那你是明帮暗害他们,因为那样做束缚了他们的自信心,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
的确,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体会。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话,更是叫人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的话了。
不过,当你经过深思熟虑,知道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你或他带来伤害时,那么,就应该拒绝,而不要为了面子问题,做出违心的事来,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
(4)办不了的事就设法推托
一些比较不错的朋友托我们办事时,我们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给对方一个台阶,往往对对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办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都是行不通的。
当然,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在承诺与拒绝两者之间,承诺容易而拒绝困难,这是谁都有过的经验。
有人来托你办一件事,这人必有计划而来,最低限度,他已准备好怎样说。你这方面,却一点儿准备都没有,所以,他可是稳占上风的。
他拜托的事,可为或不可为,或者是介乎两者之间,你的答复是怎样呢?许多人都会采取拖的手法。“让我想想看,好吗?”这话常常会被运用。
但有些时候,许多人会作一种不自觉的承诺,所谓“不自觉的承诺”,就是“自己本来并未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有了承诺”。这种现象,是由于每一个人都有怕“难为情”的心理,拒绝属于难为情之类,能够避免就更好。
但要记住,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因此,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那么,当我们在朋友面前,被迫得“非答应不可”,而实际上明知这事不该答应时又怎么办?
人际关系学家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求完毕之后,轻轻摇摇头,而态度并不强烈。”
轻轻摇摇头,代表了否定,别人一看见你摇头,知道你已拒绝,接着你可以从容说出拒绝的理由,使别人易于接受你不能“遵办”的苦衷,就不会对你记恨在心。
有许多事情常是这样的,看来应该做,但一做起来很麻烦,比如你有一位好友做了人寿保险经纪,他来向你说了一大堆买人寿保险的好处,然后,他请你向他买保险;你也明知此举真有益处,但是,后来当你细心一想,如果照他的要求,你每月要付出的保险费,等于你收入的1/3,而目前你的收入,也不过是仅可敷衍日常生活所需。而你一定明白这事很难办到,你就不妨“轻轻地摇头”,然后说出自己的理由。
有些人喜欢拖,或要人家跑几次来听他的最后答复,这都不是好的应酬之道,我们不是常常听见这样的怨言:“他不答应,早该对我说呀!”
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有时,出于难为情,对于别人提出的请求没法一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许愿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许愿方式和方法。这里有三种方法可资借鉴:
①留有余地。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得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愿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②从时间上推托。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愿。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愿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愿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愿创造条件的余地。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就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厂里经济效益好,我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许愿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入情入理。
③提出必要的条件。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愿。这即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那么你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
比如,你许诺帮助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么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和“符合有关政策”对你许愿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人)。真是一石三鸟!
为人处世,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许愿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许愿。
须知,许了的愿,就应努力做到。千万不可因一时事急,乱开“空头支票”,愚弄对方。一旦自食其言,对方一定会特别恼火。
万一因情况有变而没实现自己的许愿,也应向对方如实说明原因,并诚恳地道歉,以求得对方的原谅和理解。
对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到或不想办的事情,最好及时地回绝。拒绝并不是简单地说一句:“那不行”,而是要讲究艺术:既拒绝了对方的不适当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
7、拒绝是一种艺术
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怪圈”,明明是对于你有利,你总断然否决,明明这人不适合于你,你又碍于面子,难以拒绝接受,明明是你不愿做的事情,在别人的盛邀下,只好勉强而为之。……
唉!拒绝真难!
社会发展的轮子辗碎了无数公正和直率的骨骼,其结果是,人们利用别人和自己,搭起了一张张人性交织的关系网,互相利用,互相“照顾”。于是当面对着你不愿见的人、不要做的事,你瞻前顾后,左右权衡,竟难以说出一个“不”字。
拒绝真的这样难吗?我们如何走出人情关系的误区,巧妙地说出“不”字呢?有这样一个例子:
涉世老手的朋友小D承包经营着一家新技术开发公司。几年来,由于市场瞄得准,技术开发战略决策恰当,科技人员力量雄厚,经营管理科学,企业产值和利税大幅度上升,经济效益极好,因而引得许多人都想往这个单位钻。
一天,他的一个老上司打电话,想给他推荐一个职员,能否接收。碍于面子,就让老上司带着求职者来面试。面试结果,发觉很不理想,进入公司吧,养了个庸才,而且会造成公司的招聘制度被破坏,进入口子过大过松,影响公司长远发展;不接收吧,老上司以前待自己不错,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于是,小D愁眉苦脸地来找涉世老手。
涉世老手问清情况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1)从大处、长处着想,应当拒绝。
(2)要摆明单位实际情况,让老上司及求职者明白不接受的客观原因。
(3)要顾全老上司的面子,免伤自尊和和气。
两天后,小D高兴地打电话过来,告诉涉世老手他拒绝的办法和效果。小D首先请老上司和那个求职者参观了解一下公司工作室各人员忙碌的情况和做事的难度,以及进入规章制度。接着向老上司汇报了在老上司以前指导下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年的承包合同指标。“老上司,前几年,在您的指导下,公司发展很快,公司上下都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去年年初,我们按照您的指示修订和加强了管理制度和岗位用人制度,效果非常好,希望您能继续指导。对于您介绍的这个小伙子,所学与我们不对口,公司研究没有通过,也是怕影响今年的承包指标完成。如果有别的适合单位的话,可先告诉我,我再想办法让他去试试。老上司,您看这样好吗?”
的确小D通过让他们了解实际情况,明确地说出事实“开诚布公”地拒绝了,即使不拒绝,求职者也很可能会畏缩。小D以老上司指导而定的制度,既大大恭维了老上司,给了他很大面子,同时又以制度和合同指标给老上司自己指出了“两难”境地。此外,以本单位不适合,还有别的单位可能接收,留给对方一个后路。这种拒绝法真可谓洞察人性、巧布拒绝局。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要巧妙地拒绝应该做到:
(1)让对方了解实际情况和难处,开诚布公地拒绝,使对方相信你的真诚。
(2)要给对方留下面子,切不能伤人自尊。别人之所以来你这里求职,一方面是你公司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的声誉。拒绝对方而不留面子,不仅会破坏你们的关系,而且也会影响公司招纳贤才的礼让形象。所以绝对不能以伤人自尊的方式拒绝对方。
(3)力求使对方释然、高兴地退下。让对方感觉到公司的发展也有对方的一份力量(虽然不是公司职员,但局外人的支持和帮助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使得公司增强了一份社会力量。
(4)此外,要在时间、地点上注意选择拒绝方式。一个原则是当拒绝时,要及早拒绝,坚决不拐弯抹角地拒绝,好让对方有所准备,避免招致对方的错觉和不必要的麻烦。
诚然,拒绝总会另人有不安,但是你不能不拒绝。那么巧妙地布置,把交际当舞台,安排好拒绝的主角和配角,就会把拒绝变成一门创造性的人际交往艺术,既达到了你的目的,也避免了造成关系的僵化。
巧妙的拒绝,是伴随你成功的一把小钥匙,不妨经常磨磨它,免得它生锈了。
8、与朋友相处的十九大忌律
朋友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交往越频繁,时间越长者,这种差异就表现得越明显。但差异有的是互补型差异,也有的是冲突型差异,这两种差异都需要在友谊的天平上达到一种平衡。但有时,这种平衡却被破坏了,从而使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了裂痕和不愉快的阴影。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你在某个环节上触犯了交友的戒则。
(1)忌功利心重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交友完全是实用主义,以亲疏分等次,以尊卑论级别。隋朝王通《文中子·礼乐》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凡对我有利者,则热情相待,交往甚密;对我无利者,则冷眼相待,旁若路人;对有地位、有权势的朋友,笑容可掬,十分巴结;对一般朋友,则态度炎凉,哼哼哈哈。
(2)忌斤斤计较
友谊就意味着给予,它应该是无私的。朋友相处斤斤计较,惟恐自己吃亏,这种有利必争,有荣誉不让,有责任便推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我们应该抱宽容的态度,真诚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3)忌虚伪嫉妒
在友谊的交往中,再没有比虚伪和嫉妒更可憎可恶的了。明明知道朋友有缺点有错误,却还一味恭维吹捧,朋友有了成就,有了进步,超过了自己,便妒火升腾,处处设防。这样的人只能敬而远之。
(4)忌不守信用
“不求千金,只求一诺”,做朋友就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在现实生活中,把承诺视为儿戏,以戏言相许骗取友谊与信任的人,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
(5)忌轻率庸俗
无论交什么类型的人当自己的朋友,都应慎重。没见过几回面,没说上几句话,不知对方是什么底细,什么性格就交上朋友了,往往会吃亏。时隔不久,因为一点点小事就闹起别扭来,甚至闹崩了,当“知己”时倾诉的心里话成了别人攻击自己的把柄,以至悔不当初。
(6)忌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是一种败行。别人有德于你,你切不可忘记,要设法给予回报。有的人处于逆境时,往往会深切地感受到朋友给予自己友谊与帮助的重要和珍贵。而一旦自己地位变了,便对昔日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一反常态,怠慢、冷漠,甚至把朋友拒之门外,这种人往往令人气愤。
(7)忌不拘小节
有些人向朋友借钱,自以为数额不大,便马马虎虎地只借不还;有些人去朋友家赴宴,不顾礼貌,过于随便;有的人与别人交谈总喜欢打岔争辩,不甘示弱,如此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不良习惯,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形象,还会使人感到厌恶。
(8)忌自高自大
虚怀若谷,谦和谨慎,能使人广交朋友,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而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得意忘形,夸夸其谈则会使人敬而远之,惹人反感,与人越来越疏远,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9)忌好传隐私
每个人都有心灵的秘密一角,这种秘密有时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相告,却愿意告诉自己最亲近的挚友。这种秘密包括婚恋经历、人事争端、前途打算、生理缺陷、个人恩怨等等。作为朋友,即使没有特别关照,也应替他保守这些秘密,切不可拿朋友的隐私开玩笑,更不可把它作为败坏、陷害人的把柄。当然,这种“保密”是有原则、有条件的。如果朋友触犯刑律,或做了有损国家集体的错事,就不可替他“保密”了。
(10)忌过度表现
也许你与朋友之间无话不谈,十分投机。你的才学、相貌、家庭、前途等等令人羡慕,这使你不分场合,大露锋芒,表现自己。这样会使朋友感到你在居高临下对他说话,在有意炫耀抬高自己,他的自尊心受到挫伤,不由产生敬而远之的念头。所以,在与朋友交往时,要控制情绪,保持理智平衡,态度谦逊,虚怀若谷,把自己放在与人平等的地位,并注意时时想到对方的存在。
(11)忌彼此不分
朋友之间最不注意的是对朋友物品处理不慎,常谓“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久而久之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实际上,朋友之间有超出一般人关系之处,然而你与朋友对彼此之物首先应有一个观念:“这是朋友之物,更当加倍珍惜。”“亲兄弟,明算帐。”注重礼尚往来的规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作如珍重友情一样重要。
(12)忌不拘小节
朋友之间,谈吐行动理应直率、大方、亲切、不矫揉造作,方显出自然本色。但过于散漫,不重自制,不拘小节,则使人感到你粗鲁庸俗。也许你和一般人相处会以理性自约,但与朋友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指手划脚,或信口雌黄、海阔天空,或在朋友言语时肆意打断,讥讽嘲弄,或顾盼东西,心不在声,也许这是你的自然流露,但朋友会觉得你有失体面,没有风度和修养,自然对你产生一种厌恶轻蔑之尽,改变了对你的原来印象。所以,在朋友面前应自然而不失自重,热烈而不失礼态,做到有分寸,有节制。
(13)忌随便反悔
你也许不那么看重朋友间的某些约定,对于朋友们的活动总是姗姗来迟,对于朋友之求当时爽快应承,过后又中途变卦。也许你真有事情耽误了一次约好的聚会或没完成朋友相托之事,也许你事后轻描淡写解释一二,认为朋友间应当相互谅解宽容,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孰不知朋友们会因你失约而心急火燎,扫兴而去。虽然他们当面不会指责,但必定会认为你在玩弄朋友的友情,是在逢场作戏,是反复无常、不可信赖之辈。所以,对朋友之约或之托,一定要慎重对待,遵时守约,要一诺千金,切不可言而无信。
(14)忌强人所难
当你有事需求人时,朋友当然是第一人选,可你事先不作通知,临进登门提出要求,或不顾朋友是否情愿,强行拉他与你同去参加某项活动,这都会使朋友感到左右为难。他如果已有活动安排不便改变就更难堪。对你所求,若答应则打乱自己的计划,若拒绝又在情面上过意不去。或许他表面乐意而为,但心中就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所以,你对朋友有所求时,必须事先告知,采取商量口吻讲话,尽量在朋友无事或情愿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时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强求。
(15)忌反应迟缓
当你上朋友家拜访时,若遇上朋友正在读书学习,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和恋人相会,或正准备外出等,你也许自持挚友,不顾时间场合,不看朋友脸色,一坐半天,夸夸其谈,喧宾夺主,不管人家早已如坐针毡,极不耐烦了。这样,朋友一定会认为你太没有教养,不知时务,不近人情,以后就想方设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扰他的私生活。所以,每逢此时此景,你一定要反应迅速,稍稍寒暄几句就知趣告辞,珍惜朋友的时间和尊重朋友的私生活如同珍重友情一样可贵。
(16)忌乱寻开心
有时你在大庭广众面前,或为炫耀自己能言善辩,或为哗众取宠逗人一乐,或为表示与朋友之“亲密”,乱用尖刻词语,尽情挖苦、嘲笑、讽刺朋友或旁人,大出其洋相以博人大笑,获取一时之快意,竟不知会大伤和气,使朋友感到人格受辱,认为你变得如此可恨可恶,后悔误交了你。也许你还不以为然,会说朋友之间开个玩笑何必当真,殊不知你已先损伤了朋友之情。所以,朋友相处,尤其在众人面前,应和蔼相待,互敬互慕互尊,切勿乱开玩笑,用恶语伤人。
(17)忌斤斤计较
你可能在择友交友时,认为友情胜于一切,何必顾虑经济得失,金钱不能使友情牢固。这种思想使你与朋友相处时显得过于拮据,事事不出分文,或患得患失,唯恐吃亏。对朋友所馈慨然而受,自己却一毛不拔,这会使朋友感到你视金如命,是个悭吝之人。所以朋友之交,过于拮据会显得悭吝小气,而慷慨大方则显得豪爽大度,它会使友情牢固。
(18)忌泛泛而交
你可能由于虚荣心或荣誉心所驱,也可能交友心切,认为交友愈多,本事愈大,人缘愈好,往往不加选择考察,泛认知己,患“泛交症”。此时,朋友已在微微冷笑,认为你是朝三暮四的轻佻之人,不可真心相处,你结果会失去真正的朋友。所以,朋友之交,理应真诚相待,感情专一,万不可认为泛交会使自己显赫。
(19)忌一意孤行
是朋友就要同舟共济,对好意之计应认真考虑,妥当采纳。也许你无视这点,每遇一事,一意孤行,坚持己见,无视朋友之见,依旧我行我素,结果自己吃亏,朋友受累。这必定使朋友感到失望,认为你太独断专横,不把朋友放在眼里,是个无为多事之人,日后渐渐疏远你。所以你在遇事决策时,应多听并尊重朋友意见,理解朋友的好心,即使难以采纳的意见,也要说清楚,使人觉得你在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