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10785900000014

第14章 大泽乡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虽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老百姓并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为了一统天下,秦始皇四处征战,而且在兼并六国之后,还让人仿照六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重新建造,各国宫殿多达二三百座。没多久又开始兴建豪华的始皇陵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再加上修筑长城、驰道(为了皇帝巡游而修筑的宽敞大道)等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样一来,老百姓根本无暇顾及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生活受到了严重破坏,最后造成“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馈,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的局面,对此,老百姓的怨言颇多。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不仅没有收敛暴政,反而变本加厉。他信任善于玩弄权术的赵高,诛杀有功的大臣和自己的兄弟,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公子扶苏的死,激起了众怒。但稀里糊涂的胡亥丝毫没有察觉出这些隐患,他征调了二三百万人继续修建阿房宫和始皇陵,每日寻欢作乐,不顾百姓死活。终于爆发了“反对暴秦”的农民起义。

在推翻秦帝国的各种力量当中,首先发难的是陈胜。

陈胜,字涉(司马迁把他的传记列为《陈涉世家》),陈郡阳城人,在今河南商水西南。年轻的时候,他受雇佣帮人耕田,突然停止干活,走到田垄上,怅恨久之,说:“苟富贵,无相忘。”旁边的人笑他,说:“你一个帮工,哪来的富贵?”陈胜叹息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这段资料意味着,陈胜是当时最穷的人,农村的无业游民,一点田产也没有。即使好一点,算自耕农,田产也有限得很,必须打短工才够家用。“佣耕”表明他是雇农,有一定人身自由,靠出卖力气挣钱,而不是佃农。又有大志,与一般庸庸者颇为不同。

朝廷征夫,陈胜揭竿

公元前209年,胡亥下令征发一批劳役到渔阳(今北京密云县)。但是,大雨连绵不断,当这批人冒雨赶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时,前面的道路被洪水冲毁了,队伍无法前行,每个人都焦灼不安,因为按照规定,如果误了时间,所有的人都会被斩首。

这时,队伍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挺身而出。

他们俩仔细分析了大家的处境,然后说:“如今被大雨阻隔,耽误了期限,即使赶到也是死路一条,不如起来造反,干一番大事业,就算是失败,左右也不过是死。”

吴广点头称是:“没错,咱们老百姓受到的暴政实在太多,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但是,咱们以什么理由造反呢?”

陈胜说:“我听说当今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他根本没有继位的资格,当初立的太子是扶苏,因为扶苏反对父亲的暴政,结果被打发到北边去了。几个月前,始皇突然病死沙丘,赵高、李斯等人却宣布胡亥是新皇帝,然后处死了公子扶苏。虽然咱们不清楚宫闱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扶苏的贤明有目共睹;另外,楚国名将项燕一向为楚国人敬仰,很多人以为他逃跑了,可实际上,他早被杀了,我们不如以这两个人的名义倡导天下,响应者肯定很多。”

这一番分析有理有据,吴广认为很有道理。他们俩是身份低微的奴隶,想要号令天下,很难让人信服。想到这里,二人便找到算命先生求助。

第二天,他们将写有红字的布放入鱼腹,再命属下买回来烹煮,属下切开鱼肚子一看,布上写着“陈胜王”三个大字。

晚上,士兵们又看到住处附近燃起了大火,并传来“大楚兴,陈胜王”的声音,仔细一听,好像是狐狸发出来的一样。当时的老百姓本来就很迷信,他们深信狐狸有灵性,绝对不会骗人。因此经过这一番安排,陈胜在他们心中就是名副其实的天子了。

由于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带领士兵的两个将尉只有喝酒解闷。这时,吴广走过来,故意说要逃跑,将尉一听果然震怒,他拿起鞭子就向吴广挥过来,吴广眼疾手快,夺过他的宝剑将其杀死,陈胜也跑过来杀死另一名将尉。

接着,他们将900个人召集起来,慷慨激昂地说:“我们遇到大雨,已经误了期限,都要被杀。即使不被杀,戍边也没什么活路,十有六七回不来。壮士不死则已,死就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末尾八字,遂成千古名句。

这番鼓动性很强的话果然收到了效果,大家振臂高呼:“敬受命!”

就这样,陈胜、吴广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人民起义。陈胜自封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由于项燕是楚国大将,大泽乡是他当初活动的地方,大部分士兵又都是楚国人,因此为了顺应民心,他们打出“大楚”的旗号。

他们袒露右肩,自称大楚,垒起一个土台子,向神誓约结盟,把将尉的头祭了天。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这支不足千人的队伍虽然缺少足够的粮食和兵器,但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诛暴秦”。而且组织严密,战斗力强,因此一路上所向披靡,迅速攻下大泽乡。首战告捷后,军队更加壮大,接着又攻克了蕲县(今安徽宿县南),当他们来到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经拥有几万步兵、几千名骑兵、马车六七百辆了。

陈县,原是西周、春秋时期陈国的国都。战国后期,楚国也曾在此建都(楚国迁都四次)。陈县有这样光辉的过去,自然被秦帝国列为镇压、安抚楚人的重要据点。当时有一条鸿沟,连接黄河与淮河,沟通河南、黄淮、关中三大地区。陈县坐落在鸿沟边上,南北漕运往来,都要经过这里,是一个重要城市。秦始皇分天下为郡县,陈郡郡治就设在陈县,有郡守(行政长官)、郡尉(军事长官)、郡监(监察长官),都是帝国的高级官吏,由皇帝亲自任免。陈县是陈郡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军防设施及秦军战斗力肯定超过前面六县。

不知何故,陈县的郡守、县令竟然都不在,郡尉也不知去向,镇压起义军的担子落到郡丞头上。郡丞,郡守的副官,掌兵马,官秩六百石,比郡守的二千石差了不少,甚至还不及县令。秦法规定,万户以上曰县令,万户以下曰县长,县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县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陈县既是郡治所在地,也是中原的重要城市,县令的官秩多半比郡丞高,最差也是平级。现在起义军来了,临时让一个级别可能比县令还低的官员来总领全郡,秦军一方只怕人心不齐。好在这位郡丞不是胆小怕死的人,所以还能一战。

敌人缺了核心领导,陈胜自然欢喜。

两军在最高的一座城门楼里展开搏杀。战斗颇为激烈,那名郡丞当场战死,算是为帝国捐躯,秦兵败走。陈胜率领他的大楚军第一次占领大城市,如果它能够算大城市的话。至此,陈胜连克七县一郡,再不是大泽乡九百流寇模样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从姓氏来看,陈胜与陈国、陈县、陈郡应该有某种关联。陈郡又是陈胜、吴广的家乡——陈胜的老家距陈县三十五公里,吴广的老家距陈县也是三十五公里,都属陈郡。陈县距大泽乡也不远,才两百公里。把这些情况联系起来,是不是可以推想,他们攻打陈县,目的就是想打回老家?事情来得太突然,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经验,也没有任何准备,就匆忙造反了,只好凭着直觉,打回老家再说,那里的情况他们最熟悉,能得到诸多便利;祖宗牌位也在那里,能产生某种精神上的皈依感;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他们花太多时间来进行深远的谋略分析。有些事总是要先干起来再说。

这个推测可以得到部分证实:他们连夺六县,战斗路线有一个小回折,然后才打到陈县来。可以给这个小回折找到很多理由,但他们确实打到陈县来了。打回老家,只是问题的出发点,下一步怎么走,才是问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