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周末秦初那些事儿
10785400000020

第20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立志强国,大胆革新

战国时期诸侯国相继改革以图强,在变法改革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显著,在军事上的改革却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最。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并非出类拔萃,但却是他向塞外少数民族学习,对传统的兵制兵服进行了大改革,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逝世。魏、楚、秦、燕、齐以凭吊为借口,各派万人精锐部队来到赵国,都想趁赵国旧君辞世、新主未立之机瓜分赵国。在赵国危在旦夕的情况下,赵国大臣肥义极力辅佐太子雍,以不惜与敌方同归于尽的气势,与各国展开殊死的斗争,最终打退了敌人,挽救了赵国。第二年,公元前325年,年方12岁的赵武灵王登基。这时候,赵国四面强敌环视,而国土中间又横插着一个中山国。这个中山国是白狄族建立的一个国家,曾经被魏将乐羊子攻灭,后来因隔着其他国家不便控制,又让中山国借机复国。中山国横在赵国中间,使其裂为以邯郸为中心和代郡为中心的两大块,如鲠在喉,实在令赵国非常难受。赵国要想在战国诸雄中有所作为,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中山这个心腹之患。赵武灵王是一位有理想、有气魄的国君。他一心想要复兴赵国,决定大胆改革,励精图治。

赵国是在三家分晋后由赵襄子创建的。其领土范围包括现在的山西中部、陕西东北和河北西南地区,境内地势多山。赵国在历史上曾经十分强盛,后来实力渐渐衰微,以致东边和北边的林胡、楼烦以及与它相邻的中山国,都对它虎视眈眈。

经过多年的准备,赵武灵王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进攻中山,开始还算顺利,可是不久便遭到反击,赵国的车兵和步兵被中山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不但很快退回国境,连边境重镇郡邑也沦入敌手。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赵国攻打中山时,燕人也乘人之危夹击中山,但也被中山人迎头打了回去,领兵之将还丧了命。中山一个区区小国,同时抗击两个大国的进攻,还能取胜,这给了赵武灵王很大的震动。由此引发了一场撼动朝野的改革。

在这一次亲自经历的实践中,年轻的赵武灵王发现赵军将士的最大毛病之一就是行动不灵活。不仅作战工具不灵活,战车在山地简直就如废物一般,而步兵作战速度又太慢,转移不灵,而且将士们长袍大袖,外裹重甲,穿戴起来像套上厚重的壳子,非有大力气才能运转得动。加上穿戴时需多层系扎,费时费力,敌军一旦这时来袭,就只好弃甲而逃。

为此赵武灵王把目光指向了赵国北面居住的各种胡人部落。他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的风采,一个个身着紧身短衣,长裤,外套轻坪,跨在马上,弯刀劲弓,来去如风,只是缺乏约束,组织性差了点。赵武灵王思想开放,能够审时度势,锐意创新。赵武灵王由此想到,如果能学习胡人的长处,再加以中原的军事组织,岂不是兼有两者之利?

赵武灵王就把此想法告诉了身边的大臣楼缓。

赵武灵王对楼缓说:“我们赵国北临燕国、东胡,西接秦、韩等国,还与中山相邻,它们对我国都是威胁。如果不奋发图强,无异于坐以待毙。长期以来,我们与胡人作战时屡次失利,这跟我们的衣装和作战方式很有关系。首先是我们的士兵穿的宽衣长袖,碍手碍脚,不如胡服那么轻便。其次,我们的战车又大又沉,驾驭起来很不方便,不如胡人单骑作战灵活。我想让全体将士改穿胡服,学习骑射,你看如何?”

楼缓听后眼前一亮,激动地说:“大王英明!臣也有此想法,只是不敢提出,还是大王有魄力。如果改为胡服骑射,我们的劣势就不复存在。那样的话,我们一定可以扭转局势,战胜胡人!”楼缓当即表示同意他的想法。

而后,他又召来相国肥义,向他讨教此事是否可行。肥义鼓励他说:“凡事不能迟疑,首鼠两端必然一事无成。相传舜曾向有苗氏学习过舞乐,大禹治水经过裸国,也随之裸身,因此改装易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利国利民,就应该坚定地去做。”肥义的一番话,坚定了赵武灵王的决心,他随即找来一套胡服穿上,发誓道:“我决心易服改装,骑射教民,就让世人都来笑话我吧!但是胡地和中山必归我属!”

胡服骑射,影响深远

中原国家向来轻视夷狄。当满朝大臣听说赵武灵王要穿胡服、学骑射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有人说:“堂堂中原大国竟然穿起蛮夷之服,那像什么样子呀!”有人把怒气全撒在楼缓身上,说是他唆使大王这么做的。

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

于是,赵武灵王派人去请公子成说:“家族听命于长辈亲属,国家听命于君主。现在我让国人改换服饰,但是叔叔您却不穿胡服,我害怕天下人会议论的。治理国家有一定的规律,是以有利于百姓为根本;从事政治有一定的原则,政令得以施行为主要。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因此希望仰仗叔父的声望来成就更换胡服的功业。”公子成拜了两次叩头至地说:“我听说中原地区,是圣人所教化的,是礼乐所施用的,是胡人所参见跟赴的,是蛮夷族所取法效仿的。现在赵王却舍弃这些而沿袭胡人的服饰,改变自古以来就有的规则,违逆百姓的心思,我请赵武灵王对此事深思熟虑啊!”使者将公子成的这番话回报给赵王。赵武灵王亲自前往请求公子成说:“我们赵国东边有齐国、中山国,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楼烦、秦国、韩国接壤。现在却没有骑射准备,那么怎么能够守住国土?以前中山国依仗齐国强大的兵力,侵犯我们的土地,用绳索捆绑我们的人民,引来大水围住鄗地。辱没了社稷神灵,鄗地几乎不能守住了,以前的君主以之为耻辱。因此我改变服装训练骑射,是想防备边境四地的危难,向中山国报仇。但是叔叔您却只顺着中原地区的风俗,害怕改变服饰的恶名,忘记了鄗地之事的耻辱,这不是我所期望的啊。”公子成心想,君王言之有理,于是听从了命令,赵武灵王便赐给他胡人的服饰。

第二天公子成穿上胡服上朝。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多。

不到一年,一支人数众多、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就练成了,从而取代了赵国车兵的地位,成为与步兵并驾齐驱的两大主战部队之一。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亲率这支年轻的骑兵,闪电般地袭取了中山国的宁蔑,然后移兵北上,千里跃进,大破林胡和楼烦诸部落,迫使他们北迁大漠,献马乞和,成为赵之藩属。赵武灵王在新辟的土地上设立云中、雁门两郡,并在原阳设立“骑邑”,即训练骑兵的基地,常年训练骑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小试锋芒却功效大著,再次将目标指向了中山国。

赵武灵王在进攻中山之前,采取于十分审慎的布置。尽管与周边无战事,并派使臣同时出访秦、韩、楚、魏,齐,但他仍然调集部分兵力戒备边境,以防不虞。万事俱备之后,他开始了进攻中山之役。吸取上次进攻失败的教训,这次他采用分路进攻的作战方针。先遣两军由中山西部进攻,然后主力分成三路由中山南部五面突袭。这一仗,赵铁骑大显威风,疾如闪电势若骤雨,很快就占领了中山国大片国土,而且险要尽得,中山国都处于赵军兵锋之下。中山国被迫请和,割让南部四邑,失去三分之一的国土。从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300年五年里,赵军先后五次进攻中山,次次以中山割地告终,最后终于把中山这个一度名闻天下的小国从中国的版图上抹去了。从此赵国东西南北合为一块,喉中无鲠,眼中去钉,可以专心对外。

平灭中山之后,赵国骑兵再次大败楼烦王,并在北边大修城池,先后修了赵王城和夫人城。同时,两条边境长城也渐次竣工,赵国北疆至此无虞。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公元前299年,他正式传位给儿子,就是赵惠文王。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带着几个手下人,上秦国去。到了咸阳,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使臣”后,觉得那个“使臣”的态度举止,既大方,又威严,不像个普通人,心里有点犯疑。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他,发现那个“使臣”已经不告而别了。客馆里留着一个赵国来的手下人。秦昭襄王把他找来一问,才知道他接见的原来就是有名的赵主父。秦昭襄王大吃一惊,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精兵,连夜追赶。追兵到函谷关,赵主父已经出关三天了。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原各国的军事作战方式,从此战车这种作战方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被骑兵所取代。此后,赵国名将辈出,成为东方六国中唯一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大国,直至长平之战。

“胡服骑射”是历代史家所称颂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不因循守旧,能够突破当时轻视夷狄的传统思想,不拘一格地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同时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坚持实施这一改革,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很有气魄的改革先锋,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