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主宰你的情感
10784700000020

第20章 主宰你的理智感

我们先看两则饶有意味的科学故事。

古希腊的亥厄洛被授予王权的时候,他决定向永恒的神祗献上一顶金王冠。于是,他如数付给工匠所需黄金,工匠精心制作,如期将王冠奉献给国王。经鉴定王冠与国王所付黄金重量恰好相等。事隔不久,有人告密,说匠师偷了黄金,王冠中掺了白银。亥厄洛王大发雷霆,下令检查,请阿基米德在不损坏王冠的条件下鉴定。这一难题使阿基米德坐卧不安,时时刻刻挂在心头。

一天,他去洗澡,当身子浸入澡盆时,水位往上升,这让阿基米德思索起来。开始,他十分惊奇,继而,豁然开朗,随后,突然跳出浴盆,高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不顾一切,光着身子往家里跑。原来,他在澡盆时忽然醒悟到,王冠的排水量与同样重的纯金的排水量应当相同,否则,王冠中必有假。按照他的发现,工匠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世纪,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碳原子在有机分子中相连成链的理论,即碳链学说。但是人们发现,6个碳原子成链构成的物质,虽然与苯都含有相同的碳原子,但性质各异。那么,苯是什么样结构呢?他对这个问题殚精竭虑,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乘马车回家,一阵倦意袭来,不觉朦胧睡去。睡梦中,他看见长长的碳链像一条条长蛇,翩翩起舞,忽然,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醒来他恍然大悟,苯可能是一个闭合的环结构。就这样,苯环结构的秘密被他揭开了。

人受到某种事物的启迪,在脑中往往浮现出新事物的形象,这时就会激动、惊奇。惊奇之余,又会产生怀疑。这种惊奇与怀疑的情感,就会驱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去实践探索,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盘旋萦回。当最后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激动,又是喜悦。这样的理智感,会极大地激发人们不畏艰难顽强探索的力量。为了揭开雷电之谜,使雷电与上帝分家,富兰克林冒着被雷电击死的危险,在雨中实验;"除了真理别无他求"的生物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冒生命危险在海上"漂游"了五年;镭的发现带来了物理学的革命,也给癌症病人带来了曙光,然而,终身研究镭的居里夫人却被镭夺去了生命……

不仅如此,探索和创造,还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非难。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一部《天体运行论》被搁藏了"四个九年",就因为这一学说撼动了神权,为教会所不容。然而,第一个奋起捍卫和发展哥白尼学说的人——意大利杰出的思想家布鲁诺,与宗教斗争了一生,最终抱着真理必胜的信念,大义凛然,献身于科学事业。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冒死谏请推行《大明历》。清朝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冒着杀头的危险,研究人体解剖学,写出了《医林改错》一书。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坚持和捍卫真理?又为什么对科学事业能熬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呢?这就因为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情感。这种推动他们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这种情感,在心理学上叫作理智感。

理智感就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人们总要探求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过程、结果,从中找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新的未知的东西,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对于不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惊奇、疑虑;对于新的思想,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总是充满了无比喜悦的心情。所有这些情感体验,都是理智感。可见,理智感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说来,理智感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探索,更是成功的动力。

笛卡尔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科学家的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西部小城拉哈亚。8岁时入当地耶稣教会学校学习,8年后进入普瓦界大学,年仅20岁的笛卡尔大学毕业后,到巴黎当上了一名律师。一年后,即1617年,笛卡尔投身奥伦治公爵的军队,成为一名普通士兵。但在4年的军旅生活中,他利用一切余暇,刻苦钻研数学,为他以后在数学上的建树打下了坚实基础。

笛卡尔称得上是一个十足的数学迷。早在学校读书时,常因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废寝忘食。从军后不久,部队驻扎在荷兰布勒达城,当地有名的多特大学校长毕克门,在大街上张榜征求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笛卡尔用不长的时间就揭破了难题。校长在惊喜之余,对笛卡尔大加赞许。此后,经常邀请这位年轻的士兵到家里作客叙谈,研讨数学问题。笛卡尔抓住这一机会,虚心向前辈求教。由此,笛卡尔相信自己是有数学才能的。于是,他越发认真地对待数学的探索和研究了。

笛卡尔对数学的痴迷,使他只要有空便立刻动脑筋思考数学问题。与众多数学家不同的是,他总是用哲学观点去研究数学,苦心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方法。他经常在脑子相当活跃的情况下入睡,夜里的梦也不离数学。1619年11月的一个夜晚,长期积蓄在脑际的材料涌现在梦境之中。这一夜,他接连做了三个梦,使他悟出了数学的巨大力量,并坚定地认为"数学方法是一个知识工具,比任何其它由人的作用而得到的知识工具更有力,是所有其它知识工具的源泉。"

第二天,他回忆梦境的启示,从此开始追求这一惊人发现的基本原理,并动摇了他从军的信念。他于1621年脱离了军队,到荷兰、瑞士等地游学后回到巴黎,随后又去荷兰钻研,终于完成了数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一一将"变量"引入数学,并在专著《几何学》中建立了坐标系,即笛卡尔坐标系。

生活实践中,人们认识世界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理智感也会随着不断发展。反过来,这种情感又会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巨大动力。比如,好奇心和惊奇感会驱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怀疑感会激起人去深入考察和探索,不解疑团誓不罢休。获得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或惊叹感和维护真理时的确信感,会激励人们坚持和捍卫真理的信心和勇气。对谬误和迷信的蔑视感,则会使人厌弃偏见,反对愚昧。由此可见,理智感是人们从事学习、科学研究和追求真理不可缺少的动力。

既然理智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我们青少年在学习中,就应该既要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要进行情感性的学习,让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只有让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相互促进,才能使学习活动取得成功。所以说,只有善于把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快感或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和想象中去的人,只有以理智感激发自己去不断探求的人,才能在成功的大道上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