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抚触按摩健康法
10778700000008

第8章 如何对待好动的孩子

1.如何面对好动、调皮的孩子

如何面对调皮的孩子,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动。面对孩子,父母此时能做的也许只是需要一点点特别的关注。当你冷静下来后,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选择一个玩具,比如大皮球,让孩子到户外用力去踢,消除他们长时间的压抑心情。再有就是用音乐化解孩子的情绪,轻柔的音乐会使孩子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接触大自然,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去一些能吸引孩子兴趣的地方,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户外活动可以让小宝宝彻底地释放所有的精力。

让调皮的孩子多多动手,比如,和父母共同制作他最爱吃的巧克力饼干,当他发现将所有准备的食物混合,竟如同变魔术般地变成美味的饼干时,会引起他的浓厚兴趣,借此疏解他的旺盛精力。

2.不要把孩子的活泼好动当成多动

多动与正常孩子的活泼好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时时处处都在胡闹捣乱,其多动完全是盲目性的。后者的活泼好动却可能是有目的性的,而且换在另一些场合如在陌生人面前,就可能安静下来。如何区别儿童的活泼好动与多动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是否有自控力:活泼好动的孩子虽然调皮好动,但他们一旦遇到感兴趣或新鲜事情,如看图画书时,便能集中注意力,安静下来,不受干扰。但多动症患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即使在做很感兴趣的事情或游戏时,也难以坚持到底。

(2)做事是否有目的性:活泼好动孩子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他们做事有意图、有计划、有安排。而多动症患儿做事易冲动,无计划,做事杂乱无章,常常有始无终。

(3)智力发展是否正常:一般来讲,好动的幼儿学习成绩差,往往是由于注意力分散,学习不太认真所致,只要能对其行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就可以使其多动行为得以纠正。而多动症是一种轻微的心理疾病,它对幼儿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3.不要轻易给孩子戴“多动症”的帽子

尽管某些儿童确实早在学龄前已显现出多动的苗头,学步期就手脚不停地吵闹,不肯好好吃、好好睡,上幼儿园后从来不肯静静地听老师讲课等。即便如此,也还需跟踪观察一段时间,至少到6周岁才能下结论。

面对许多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来的种种多动症状,家长不应该急着给孩子定性,而是注意随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孩子鼓励而不是更多的压力,要多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许多家长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对孩子的苛刻要求会加重其行为问题的产生。所以降低期望值,减轻孩子思想压力,是重要措施之一。

4.哪些疾病会伴随多动症出现

一些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在掌握语言或学习技能方面同时存在困难,即伴有特定方面的学习障碍。由于它经常干扰精神集中和注意力,会使学习障碍患儿的学习变得加倍困难。

几乎近半数的多动症患儿在感觉到对自己不利时会过度反应或言词激烈。他们可能会很固执、爱发脾气、有攻击性或反抗情绪,有时这些会发展为更严重的行为异常。

有的多动症儿童会感到焦虑,即使在并没有什么可恐惧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到紧张和不安。由于情绪异常和注意力异常总是相伴发生,如果帮助患儿处理好以上这些感觉,将有助于他们治疗和克服多动症所带来的影响。

5.转变对待多动宝宝的方式

佳佳5岁,一直被视为调皮的孩子,他讨厌上幼儿园,经常被强迫着去。曾有一段时间,在教室里,他总是显得焦躁不安,不停地踢着椅脚,只要有机会一定把教室弄得一团混乱。

在经历了一次次管教失败的教训后,佳佳的父母在一位有经验老师的建议下采取了新的方式来教导他。他们不再强迫佳佳乖乖地坐好不动,而是引导他,发挥他做动作的优势。佳佳的反抗慢慢减少了,对于需要动手做的课程兴趣越来越浓,老师的表扬一天天多起来,佳佳现在每天早上都迫不及待地要上学,突然之间,似乎一切都改变了。因此,那些被标上“多动儿”或“学习障碍”标签的小朋友,一旦将他们旺盛的精力运用到“他们的学习方式”上,便可能成为班上学得最积极,学得最快的小朋友。

对于一些好动的小朋友来说,身体是他们本能的学习工具。如果你的孩子明显地在肢体动觉智能上有过人之处,你可以在家里利用一些简单的运动和观念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们在人生的起点上能够有个好的开始,继而延续至日后的学校生活和未来人生的学习历程。

对于天生被赋予用不完的精力和高度肢体动觉智能的小朋友,也就是坐不住的儿童来说,运用肢体进行学习的结果简直就像是在变魔术。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要总是试图让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让他们一动不动地练习写字或是绘画,而是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运输玩具,搭摆玩具,帮助大人干一些事情,他们的“破坏力”就会转变成创造力。

6.感觉统合是怎么回事

3岁的朵朵在父母、老师的眼里,是个心不在焉、不专心、不听指挥的孩子。大人和她说话时,她好像与己无关、毫不在意,必须要家长、老师一遍遍重复、一次次提高嗓门,她才像是如梦初醒,稍有反应。朵朵的记忆力很差,即使千辛万苦让她听明白大人的要求了,转眼间她又会忘得干干净净。奇怪的是,朵朵对那些不被注意的细小动静却很敏感,注意力常常被吸引过去。

邻居家壮壮快4岁了,从小就开始学弹钢琴、背唐诗,聪明活泼、能说会道,可是他脾气大、易受惊,在幼儿园里也坐不住,不认真听讲,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新东西很快就会没兴趣。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经常向老师告状,说壮壮老是欺负别人。妈妈为此十分着急,担心他得了多动症,可奶奶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小男孩都调皮,上学后自然就会好的。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请家长不要过多惩罚孩子。其实,这些孩子是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他们需要的是家庭、学校的特殊矫治和训练。

7.感觉统合是人体活动的基础

大脑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运动觉、前庭平衡觉、本体感等身体各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分析处理,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过程称为感觉统合。

大脑的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以宝宝击打一个运动的球为例,首先,我们的眼睛看到一个球体在向自己运动过来,此时,宝宝通过视、听、触等感官功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像警察一样的指挥者对宝宝的上肢、下肢和整个身体发出击打球体的指令。如果是进行模仿、舞蹈、计算等更加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感觉统合协调性要求则更高了。因此,感觉统合是人体活动的基础。

8.感觉统合失调的及时发现

我们身边有些孩子和同龄孩子比较起来显得特别胆小、黏人、敏感,或者老是坐立不安、拒绝与人接触,甚至有攻击性。其实,这些现象都与人体感觉统合协调性有关。

住高楼很难得到下楼活动的孩子,习惯于玩电子玩具,手指等部位的精细动作锻炼较少的孩子,没有经过充分爬行阶段就直接进入跑、走阶段,躯干、四肢及左右脑的协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的孩子,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这种现象如不及早纠正,势必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要提倡孩子多参加各种运动,勤动手、动脑,加强精细动作的锻炼。如果已经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建议及早到正规的机构进行训练,越早进行训练,效果越好。

9.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训练

平衡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手脚笨拙,如常撞倒东西或跌倒。本体统合失调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如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

(1)平衡能力训练:主要刺激大脑前庭平衡器官,选择项目包括大滑板、吊缆、大龙球、跳跳球、羊角球等。

(2)大肌肉动作即肌力训练:选择项目包括翻滚、爬行、滑板爬、趴地拍球、仰卧起坐等。

(3)节奏感训练:选择项目有平衡板、拍球、跳床、跳绳等。

(4)方向感训练:训练儿童指认上、下、前、后、左、右,并配合传接球。

10.视觉统合能力训练

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学习时会出现阅读困难,如漏字窜行、翻错页码、计算粗心、抄错题目、忘记进退位。写字时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等视觉上的错误。

(1)视觉联想能力训练:有助于解决几何问题、应用题问题、形象思维等问题。

(2)视觉记忆能力训练:对于儿童辨认、思维、理解有很大帮助。内容包括注视、追踪、模仿画、卡片排列、看记符号译码等。

(3)视觉分辨能力训练:帮助抄写正确,提高速度,加快阅读速度。内容有辨认图形异同、仿画、点连线、迷宫、找相同、找隐蔽图形及镶嵌图形等。

(4)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提高注意力和写作业的速度。内容包括跳绳、抛接球、拍球、模仿绘画等。

11.听觉统合能力训练

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平时有人喊他,他也不在意,好像与他无关。同时,这样的儿童记忆力差,对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1)听觉分辨能力训练:帮助儿童克服在课堂上“听不清”的情况,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内容包括训练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不同的音色,分辨相近的声音等均可增强儿童听觉的分辨率。

(2)听觉记忆力训练:加强听觉记忆广度,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产生联想,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力。

(3)听觉理解力训练:提高辨识声音及了解他人说话内容的能力。首先应帮助儿童建立倾听的态度,如服从口令,指出所听话语的错误等。然后做找图形、填数字等游戏,将所听信息与图画、动作配合起来,使意义更完整。

(4)听说结合能力训练:提高联想、推理、判定等能力。内容包括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补充句子,听故事自编故事结局等。

12.防御过当或防御过弱

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即所谓触觉敏感或迟钝,或称做防御过当或防御过弱。

有前一种症状的儿童,表现出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弱,所以喜欢包裹在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例如,喜欢保持原样和有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

有后一种症状的儿童则反应慢,它是产生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的问题。

13.多动儿童的家庭行为治疗

儿童多动的医学名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生活中这些孩子往往具有多动、易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三大特点。近些年它已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们目前仍试图找到治疗它的最好办法,家庭治疗和行为治疗应当优先考虑。

家庭治疗可以帮助父母学会如何处理自己面对的挫折,如何持续的关怀和积极的帮助孩子,如何调整你对孩子的期望值。

行为治疗教父母如何在家庭和学校创造一个能使你的孩子不再变得易于受刺激和注意力分散的环境,帮助你的孩子形成应对的特殊能力。多数医学专家认为,家庭指导和行为治疗对幼儿或学龄前的这些儿童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