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技术企业集群
10778100000034

第34章 集群生命周期与集群企业品牌演进

众多的集群理论家认为企业集群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集群成长阶段划分方法。克鲁格曼(1991)、波特(1998)和斯旺(1998)都认为企业集群的成长过程存在某种生命周期形态。即企业集群如同生物一般,存在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一个典型的集群成长周期大体包括集群形成、持续增长、饱和与转型、衰退、解体或复兴成长5个阶段。在长期研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秘鲁以及非洲国家的一些企业集群的基础上,荷兰经济学家范迪克提出了一个基于进化理论的集群五阶段成长模型(M。P。van Dijk,1997)。该模型认为,集群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发展的。根据政府对意大利集群进行干预的时间先后的研究,意大利著名集群理论家布诺梭(Bruso,1990)提出了一个集群成长的两阶段模型。意大利学者Capello(1998)提出了集群演化理论。结合研究需要,本书将采用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分为萌芽、成长、成熟、衰退4个时期。

一、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高技术集群企业品牌演进

随着集群生命周期阶段的演进,因地理空间和要素价格的上升,集群承担的生产功能向要素成本低的区域扩散,集群本身则主要承担市场交易、信息交流、技术创新和战略管理功能。相应地,集群中单个企业的规模、新企业进入数量、集群价值链的长度、集群地域辐射范围、集群产品线的宽度、集群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所占领的市场份额等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将带来集群企业品牌的相应演进。

1.萌芽期:企业品牌的孕育

(1)萌芽期的集群特征。

在萌芽期,顾客需求基本没有差异,市场供应匮乏而需求旺盛。少数企业先行一步,在特定区位开始有关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得高额的利润。由于产品品种单一,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加之,领先者的示范作用,吸引不少企业进入同一区域,而集群内企业参与经营的领域也开始由生产、研发环节向销售环节与供应环节扩展,使原有的市场型集群内部出现上下游分工联系,企业集群的雏形基本显现。

在这个阶段,集群内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企业数量众多,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比较低,而且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集群内还未出现具有明显优势的核心企业或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众多企业以专业化协作与市场原则为基准的相互合作,使集群的产业价值链条基本成形。集群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初步确立了一些最基本的联系,但因缺乏相关信任机制与行为规范,这种联系尚不稳定。各企业基于自己的资源或关系能力开始建立起早期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销售渠道体系也渐显端倪。各成员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集群内企业主要采用基于价格的竞争战略。

(2)企业品牌开始萌芽。

这一阶段集群刚刚成立,群内企业相对较少,顾客需求比较旺盛,企业处于自然营销阶段。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在低成本要素和精细分工为支撑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企业缺乏市场营销能力,不具备快速产品研发、渠道价值整合、差异化服务等功能。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规模和价格上,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能赚取工业利润,难以取得商业利润。这一时期,集群中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同质的,产品品种单一,产品质量、价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个阶段,广告和公共关系都很少,营销信息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传,集群内企业主要采用基于价格的竞争战略。所以,这一阶段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

2.成长期:企业品牌的形成

(1)成长期的集群特征。

在成长阶段,有大量企业开始涌入企业集群,先导效应产生榜样作用,边际利润高涨,进入壁垒依旧较低,因此逐步形成分工清晰、专业化效应突出的供应商子集群、生产商子集群与销售商子集群。成百上千的企业集聚在一地,企业间相互竞争,通过产品市场的细分,形成了品种、规格、样式齐全的产品链,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分工与协作,有些企业可能只生产一类产品,有些企业只生产某类产品的某一个或几个生产环节,实行专业化生产,使整个企业集群区成为一个无形的大工厂,只不过无形工厂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是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合同,组织起集群的生产经营。基于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形成了集群内部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串联状纵向结构,即产业链。由于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链内部的各个企业集中在同一区域,因此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不存在因交通、时间和费用等因素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即一个产业链内的一个企业,客观上可以选择和上下游产业链内的任何一个企业进行交易。如供应商有N1个企业,生产商有N2个企业,销售商有N3个企业,那么任何一个供应商就有向N2个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的选择,任何一个生产商就有向N3个产品销售商提供产品的选择;反之亦然。同样道理,由于生产商企业群是由大量相互协作的小企业组成的,包括零配件生产企业、部件生产企业、成品生产企业三类,它们上下相互协作,因此生产商企业群内部存在同样的微纵向串联结构。如负责零配件生产的企业有M1个,负责部件生产的企业有M2个,负责成品生产的企业有M3个。同样,零配件生产企业可以向M2个半成品企业提供零配件,半成品企业可以向M3个成品企业提供部件。这样整个产业集群的企业之间就存在[N1×(M1×M2×M3)×N3]种产品生产组合和交易途径。由于在较小范围内聚集大量同行生产者,大量竞争对手的存在,通过相互学习与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集群内部各成员之间、各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长期互惠关系因频繁的面对面交易而基本形成,信任机制与行为规范业已建立。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交互作用造就出集群内有效的学习机制,推动了集群内部的持续创新,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对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科研机构与群内企业间协同作用,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众多的企业提供可转化为商品的新技术成果和具有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才能的科研人员以及设计人员。众多企业则为大学科研机构提供资金、科研人员和毕业生进行实习的场所。在美国的硅谷,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同集群内企业一同进行高技术产品的研究、设计,为硅谷集群内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研发保障,使集群内很多高科技企业在世界行业中树立了品牌。

(2)集群企业品牌的形成。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导致集群的优势是以价格竞争力为基础的低层次优势,容易被竞争者效仿。随着集群内企业越来越多,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聚在一起,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如果竞争环境相对稳定,则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产品开发和生产组织的时间来获得价格优势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但这一阶段,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变革加速,产品市场寿命不断缩短,顾客需求开始出现个性化。虽然集群内各生产商企业群的成品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不取决于成品生产企业的优势,而是取决于成品生产企业对[N1×(M1×M2×M3)×N3]种产品生产组合和交易途径的不同选择。如果某种组合和交易途径的产品市场需求较大,大量企业就会竞相模仿,选择相同的产品生产组合,并使产品趋向无差异化。此阶段,企业集群的每个产业链内都有许多企业,由于集群内部有[N1×(M1×M2×M3)×N3]交易选择和产品生产组合,集群每个产业链内的企业又有NN种竞争与合作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某个企业要控制价格和主导市场是不可能的。不少领先企业,出于凸显产品的市场差异、应付竞争挑战以及保护创新收益的需要,开始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制定和实施品牌策略,并投入资金进行品牌推广活动。

之后,模仿效应使众多企业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开发、促销、渠道、市场营销网络;采用现代媒体和技术手段进行广告和企业整体形象塑造;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台、互联网网站等多种现代媒体传播企业产品信息。销售渠道变得更加市场化与专业化,出现了定期举行的大型贸易博览会,以及集群内部的专业化销售市场。成为集群产品的销售、企业品牌传播、获取顾客和市场信息的主要渠道。这样,通过开博览会,广告宣传推广,兴建展览、展示中心和产业博物馆,举办设计大赛、艺术表演、开发工业旅游线路等措施,不仅提高了集群整体知名度,还起到了促进产品销售、创造需求、传播最新行业经营信息、吸引外资企业进入集群、营造产业文化氛围等积极作用。随着群内众多企业品牌的出现,企业集群逐步拥有自己的集群品牌,集群品牌效应也开始发酵。集群的价值链则转变为众多企业品牌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平等协作基础上所形成的动态品牌链,集群的独特品牌竞争优势使差异化成为市场的主导战略。在众多企业品牌的支撑下,集群品牌的市场辐射力大为提高,它在加强集群内部联系、发挥集群营销效应、提高集群形象、影响顾客购买决策等方面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多媒体企业集群以联盟组织方式支持集群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进行市场调查、提供劳动培训及信息交流、开展多媒体产品展览等,同时还建立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3.成熟期:企业品牌的聚合

(1)成熟期的集群特征。

在成熟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分化,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阶段,由于企业集群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NN种交际联系渠道,企业要保护知识和信息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由于存在专业市场,市场内有许多经销商,通过货比三家,不断比较,消费者也能得到较为完备的信息。顾客的购买行为日渐成熟,对感性体验的追求也渐趋迫切,品牌成为购买决策中的重要因素,指牌购买行为占据消费主流。市场细分战略被广泛运用于企业与集群的营销工作,企业开始建立与客户的稳固关系。随着集群的成熟,群内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创新主体,都能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创新。这与单个企业的创新相比,创新活动量要大得多。同时,企业集群基于专业化分工,每个企业专司一个零配件或部件,创新的内容专一,也大大地降低了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创新的速度和效率。集群持续成长为产品差异化奠定了完备的基础。

(2)集群企业品牌的聚合演进。

产品引起的购买偏好以及广告宣传,提高了集群的进入壁垒,使市场集中的程度与速度加快,质量稳定、品牌信誉好的企业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拥有主导品牌的领先企业。主导品牌的出现强化了市场资源向其集中的势头,甚至原先平等的企业间关系也开始向主导品牌倾斜。集群基本完成由市场型向中卫型的演变,少数核心企业主导多数外围企业,价值链中的核心增值环节由主导企业控制,品牌链条也从以前的平等合作型转为主导品牌牵引型。主导企业为巩固市场地位,利用集群内质量检测中心来保证产品质量水平,通过创新网络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由于集群内部拥有[N1×(M1×M2×M3)×N3]种交易途径和产品生产组合。通过产品生产组合和交易途径的“乘数机制”,可以使这些主导企业的创新成果马上能在最终产品上反映出来,形成了集群的创新合力机制。再通过实行不同的产品生产组合和交易途径,就生产出不同的创新产品,实现了创新产品的多元化,同时加速了企业集群产品的更新。企业集群内部市场关系网络拥有的[N1×(M1×M2×M3)×N3]种交易途径和产品生产组合,以及社会关系网络拥有的NN种交际联系,也能使主导企业的创新成果能很快地在企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之间传播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企业品牌产品的差异化价值通过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经验形态的知识存量、不断地从集群内外输入新的技术与知识、建立共享的创新设施和推广采用新技术、技术联盟等手段实现企创新功能的集体内部化从而实现产品的差别化。在此阶段,企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是在接近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同时企业之间又相互依赖,任何一个企业出现产品质量和技术设备陈旧问题,都可能被集群内部其他企业所遗弃,而被排斥在集群网络之外,其在集群内部的地位和市场会被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所代替。由于企业集群销售商、生产商、供应商的串联式纵向传导机制作用,销售商会不断地给生产商传导什么商品好卖,什么商品不好卖,顾客需要什么新产品或对产品有哪些具体改进要求。生产商会马上根据销售商提供的信息改进产品或研发新的产品,同时会逼迫供应商为其提供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企业集群内部各企业的纵向和横向一体化,形成了集群内企业利害互动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只要有一个企业通过创新挣了大钱,就会牵动整个企业集群跟风模仿。因此,主导品牌的示范和领头效应对其他企业树立品牌产生重要影响。主导品牌企业还运用各种手段来影响集群内其他企业的行为,使企业集群内的联系由松散转向紧密,集群的品牌聚合效应开始出现。产业内部的分工更加细化、企业间的协作更加紧密。明确的分工使每个企业专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成本潜力的挖掘,密切的协作集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两者集结成强大的企业竞争优势,进而赢得市场,形成强大的企业品牌群。

在此阶段,集群品牌也日具号召力,在不同程度上扩展了品牌聚合效应的辐射范围,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成熟的技术创新机制以及利益保障体系,促进了技术的持续创新,贴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与新工艺不断涌现,不仅使企业集群成为一个自我更新的自组织体系,也使集群的品牌聚合效应得以不断放大。在此阶段,企业品牌伴随着集群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强化,并对集群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4.衰退期:集群企业品牌的新聚合

(1)衰退期的集群特征。

由于网络负效应,集群走向衰退。由于替代技术的出现或技术创新的产出递减,市场需求日渐萎缩,企业利润陡降。为了生存,减少亏损或变现退出,集群中的企业相互模仿降低质量和价格,这种恶性竞争行为在集群中的迅速蔓延,使整个集群的信誉扫地。

(2)集群企业品牌新聚合。

集群中的企业相互模仿降低质量和价格,特别是配套企业在产品质量升级、技术升级等方面跟不上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为了提高并控制产品质量,降低配件外包率,有些外销企业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与集群专业市场基本断绝联系。这样一来,原先联系紧密的集群走向松散化,在此阶段,集群初始的组织方式和竞争优势被逐渐打破。一些企业退出市场,从而品牌消失,也使集群的品牌链断裂,品牌聚合效应不断减弱甚至走向消亡。但也有少数有实力的企业不甘坐以待毙,它们利用原有的品牌或新创品牌,通过创新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实现经营业务的转移,利益的驱使又会诱发新的企业加入,形成新的集群,由此开始新一轮的品牌聚合进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伴随着企业集群的产生、发展,集群中会衍生出众多的企业品牌,并且也会出现一种相应的演进状态。

二、高技术集群企业品牌演进中的聚合效应

在企业集群不同阶段企业品牌的演进过程中,也伴随着集群企业品牌的聚合效应,即集群中的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市场交易的基础上以主导品牌或集群品牌为媒介对市场资源、客户资源、技术资源等重大要素进行整合配置,形成柔性的品牌价值链。

品牌聚合实际上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从品牌集群到品牌整合的过程。因此,企业集群的品牌聚合效应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品牌集群效应。当企业集群进入成长期后,在地理上集中的大量成员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会形成企业品牌的集聚和集群品牌链,从而产生三大效应:一是市场选择效应,数目众多的(最终产品)品牌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可以为顾客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降低交易成本。二是集群品牌形象效应,群内大量成员企业的品牌经营活动势必形成企业集群的品牌,提高其知名度与美誉度。反过来,又会增强顾客对群内企业品牌的认知与信任,群内企业的市场推广费用降低,市场运作风险减少。三是学习效应,众多集群企业品牌的集聚,使得企业之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这一方面可以改进企业的学习效益、增大技术溢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质量,通过内部竞争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其次是品牌整合效应。企业集群进入成熟阶段后,主导品牌或集群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增强。这样,在品牌集群的基础上,企业集群可以借助品牌的聚合、集群功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原有的品牌价值链整合优化,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竞争,从而形成辐射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更强的品牌体系,进而整合其核心能力、竞争优势。对企业集群来说,对价值链、企业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的聚合是品牌聚合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1.价值链聚合

企业集群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具有地理接近的特性。群内各个企业按照市场交易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每个企业只专注自己最有竞争力的价值链环节,这样,整个企业集群形成整体的价值链或价值体系,获得集群效应。波特(1985)提出了价值链理论,他认为一个大的价值体系中包含单个企业的价值链,主要包括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买方价值链等。价值链内部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并形成价值链的整体价值活动。价值链通过各个环节的协调及优化,产生竞争优势。

根据各国的实践可知,成熟的企业集群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供应商子群、生产商子群与销售商子群。因此,企业集群的价值链又分为上述三类价值链,与单个企业价值链的区别主要是,价值链环节每个环节上都可能集聚了多个企业。企业集群内部品牌链具有聚合效应,这就使其更适应市场需求,群内成员企业之间更易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可以使集群的价值链变得更具市场驱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集群的品牌聚合对价值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迫使群内各成员企业优化自己的价值链。主导品牌与集群品牌竞争力的高低,会影响品牌集群与聚合的效应,而主导品牌与集群品牌的竞争优势则依赖与之合作的群内各成员企业的品牌的质量、成本的高低。为了应付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那些处于同一价值链环节的企业品牌为了获取更高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得不持续优化自己的价值链,设法积极加入主导品牌链。而地理上的集中,竞争与合作的并存,集群内技术、管理经验的外溢,为成员企业的价值链优化,既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又提供了强劲的竞争动力。成员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价值链的优化,如技术的重新定位,业务流程再造,建立新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变革、技术设备升级与人员培训等。

其次,以市场方式优化整个集群的价值链,主要是通过主导品牌的竞争力以及集群品牌的市场影响来实现的。主导品牌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导品牌通过对顾客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自己的价值链增值环节,进一步拉动与影响整个集群价值链的调整;第二,主导品牌对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将市场对产品的意见与要求进行反馈,找出产品中各个零件或工序的瑕疵,并进行分析,权衡各零件在集群内外的生产成本与其他因素,根据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来不断调整自己与其他企业品牌的联结方式与合作内容,从而实现集群价值链的动态优化。主导品牌通过业务分包、培训、管理指导、信息共享、运用谈判权力、制定质量标准、向上下游延伸、合资或贷款、技术共享等措施对集群的价值链进行整合。

此外,主导品牌还具有市场细分、广告活动、业务推广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主导品牌可以影响顾客对品牌的认知与了解,进而调整集群的顾客群体与顾客价值链。集群品牌可以对集群价值链进行优化,主要是通过改善集群企业的运营环境来优化价值链的效率,主要包括政策协调、标准制定、商标注册、集群品牌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以及资质担保(如贷款信用担保)等整合措施。

2.能力聚合

品牌聚合对集群价值链具有重大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各企业的能力状况,使企业集群形成高效的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集群生产能力的聚合。集群具有品牌聚合功能,这样,集群企业就可以利用品牌的市场开拓作用,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实现对生产能力的聚合。其次,大量有良好声誉以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集聚,提高了市场对企业集群的认知与了解,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对集群营销能力的聚合。这表现在对区位品牌的支持、营销网络的复制、市场交易过程中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渗透等多个方面。再次,集群内企业透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可以将各品牌背后所代表的先进技术进行融合与嫁接。实现主导品牌对技术能力的聚合,从而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最后,借助动态的品牌联系,主导品牌或集群品牌可以实现对集群内部各企业核心能力的整合,显然,企业集群以技术共享或知识技能共享为基础,实现核心能力的聚合,从而创造并维持其持久的竞争优势。此外,品牌对集群能力的聚合作用还表现在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

3.竞争优势的聚合

产业的竞争战略包括:基于成本优势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基于差异化优势的差异化战略与聚焦战略。国内有学者提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成本优势、基于质量的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以及市场竞争优势(魏守华和石碧华,2002)。但究其实质,依旧局限于波特的竞争范式。显然,企业集群的真正优势只能包括两个:这就是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而主导品牌或集群品牌利用对集群价值链与集群能力的聚合,可以实现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聚合。一方面,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借助品牌的聚合作用而不断发酵,从而使集群维持成本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以能力优化聚合为特征的品牌聚合,易于培养集群的主导品牌或集群品牌的特色,使其区别于市场上的其他品牌,形成基于认知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品牌的差异化优势的基础在于品牌的质量,不过基于质量的差异化较难维持,也未必受市场认同,因此,只有基于认知的差异化才能迎合顾客的心理需要,并形成购买偏好。毕竟,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认知就是事实”,而透过集群品牌与集群营销,企业集群完全可以引导市场的走向,影响顾客的认知,并创造持续的基于认知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集群品牌与主导品牌相继出现,使集群能够在垂直方向的上下游分工与水平方向的协同竞争的基础上,形成以品牌为媒介的具有柔性适应能力的动态价值链。而要保持企业集群的生命力,必须利用集群中的主导品牌或集群品牌,通过品牌聚合来实现对集群价值链与能力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集群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