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护理学
10777400000057

第57章 肛肠病证

肛门病证是指因风、湿、热、燥、气虚、血虚等引起的,与肛门直肠有关的一系列病证,临床常见病证有痔、肛裂等。

一、护理概要

“护理评估”

1.病因病机肛门疾病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外感常见有风、燥、湿、热;内伤多为饮食不节、起居不调、情志内伤、脏腑亏损、气血虚弱等引起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风挟热邪易损伤肠络,热结肠燥,或素体虚弱,或临厕久蹲则易生痔;气虚下陷则痔核脱出;热结肠道迫血忘行则易发便血,燥伤阴液则易发便秘;脏腑热结肠燥、排便努责则易成肛裂。

2.四诊资料常见有便血、痔核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或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回纳,需用手推回纳。另有肿痛、糜烂、坏死而成内痔嵌顿,肛门坠胀,有异物感,肛门排便时疼痛,呈阵发性刀割样疼痛或灼痛便秘等。

“护理问题”

1.风热肠燥缘于风挟热邪损伤肠络,故致便秘,便血,肛门疼痛。

2.湿热下注缘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酒醴之品,乃致湿热蕴结,下注于大肠,故见便血色鲜,量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疼痛。

3.气滞血瘀缘于久坐久立或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而使血瘀结滞,故肛门肿物脱出,甚至嵌顿,坠胀疼痛,肛门紧缩,裂口色紫黯。

4.脾虚气陷缘于脾胃失运气虚下陷,而致肛门下坠感,痔核脱出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

5.阴虚津亏缘于素体阴虚,而使肠道失润,故便秘,便时疼痛,点滴下血,裂口深红,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

“护理措施”

1.生活调护养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临厕勿久蹲努责,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每天进行缩肛运动,并注意肛门清洁,避免感染;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起居有常,保证睡眠,避免久坐久立和过度劳累。

2.饮食调护忌食醇酒辛辣、鱼腥鲜发、炙煿类食品。多饮开水,饮食定时定量,多食蔬菜水果。

二、病证举要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本节只介绍内痔和外痔。内痔生于齿线以上,好发于截石位的3、7、1l点处。其特点是无痛性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外痔发于齿线以下,其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脱出,有异物感。本病证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刺激食物,长期便秘,久泻、久痢,久坐久立、负重远行等导致湿热下注,风热肠燥,气虚下陷,使肛门直肠部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而形成本病。

西医学中的各期内痔及炎性外痔,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

清热凉血,利湿解毒。

“辨证施护”

1.内痔

(1)内伤肠络

主症: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地榆槐角丸,外用五倍子汤、苦参汤水煎先熏后洗,或用药液作热湿敷,后用消痔膏外敷患处。

饮食调护:饮食宜忌见概要。可选用鸡冠花粥,先将鲜鸡冠花45g洗净,水煎,去渣取汁加水与糯米同煮为粥服食。

(2)湿热下注

主症: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苔薄黄腻,脉弦数。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脏连丸;外治同风伤肠络证,亦可用痔疮锭塞入肛内。

针灸调护:取长强、承山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饮食调护:饮食宜忌见概要。可选用绿豆粥,先煮绿豆至熟,再加入米熬成粥服用。

(3)气滞血瘀

主症:便血量较少,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形成血栓及水肿,触痛明显,舌黯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止红肠澼丸;外治用消痔散敷患处,亦可考虑手术治疗。

饮食调护:饮食宜忌见概要。可选用木耳粥。先将黑木耳浸泡半日,与米同煮为粥服用。

(4)脾虚气陷

主症:肛门下坠感,痔核脱出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补中益气丸;外治用朴硝、花椒加开水泡熏洗,再外敷消痔膏、五倍子散等。

针灸调护:针刺承山、长强,艾灸百会穴。

饮食调护:饮食宜忌见概要,宜清补饮食。可选用僵蚕莲藕汤,将莲藕洗净,与僵蚕10g同煮,加红糖调味,吃莲藕喝汤。

2.外痔

(1)湿热下注

主症:便后肛缘肿物隆起不缩小,坠胀明显,甚则灼热疼痛,便干或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药物调护:内服同内痔之湿热下注证;外治若肿胀明显,用苦参汤水煎先熏后洗,或外敷消痔膏、黄连膏等。

饮食调护:饮食宜忌见概要。可选用绿豆汤、西瓜水内服,或以鲜菊花、车前草、蒲公英、金银花水煎代茶。

(2)血热瘀阻

主症:肛缘肿物突起,肿痛剧烈难忍,肛门坠胀疼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其色暗紫,伴便秘、口渴、烦热,舌紫苔淡黄,脉弦涩。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地榆槐角丸;外治用苦参汤熏洗,并外敷消痔膏。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饮食调护:饮食宜忌见概要。可选用木耳柿饼汤,将黑木耳、柿饼去蒂,红糖适量同置锅中,加水适量煮汤饮用。

小结

本章介绍了常见外科病证的辨证施护。中医外科护理学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环境卫生、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消毒隔离、灌肠、导尿、热敷、坐浴、针灸、拔罐等多方面逐渐积累,不断丰富充实,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不断丰富,其定会向更广、更深、更科学、更实用等全方位拓展研究范围,从而真正培养出既具有实践才能,又具有扎实医学护理基础知识的外科专业护理人才。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疖的特点的是()

A。灼热疼痛B。突起根浅C。肿势局限

D。出脓即愈E。可渗液结痂

2.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首选方剂为()

A。无味消毒饮B。仙方活命饮C。三妙丸或龙胆泻肝丸

D。参苓白术散E。血府逐瘀丸

3.乳痈最多见于()

A。中年妇女B。初产妇C。妇女妊娠期

D。多产妇女E。青年妇女

4.痈的临床表现特点,不正确的是()

A。局部红肿热痛B。发病迅速C。易肿、易脓

D。易溃、易敛E。易造成内陷

5.引发痈的最常见外邪是()

A。风湿、风热B。气郁、火郁C。暑湿、热毒

D。寒湿、湿热E。瘀血、痰湿

二、简答题

1.急性湿疹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2.气滞血瘀型痔如何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