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护理学
10777400000056

第56章 皮肤病证

皮肤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及皮肤附属器官的疾病,临床常见病证有湿疹、白疕等。

一、护理概要

“护理评估”

1.病因病机皮肤病的病因有外因、内因之分。外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虫、毒;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血虚风燥、血瘀、痰、肝肾不足等。其主要病机为各种病因使机体营卫不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而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等。

2.四诊资料皮肤干燥、瘙痒,皮损呈多形性,有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节、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护理问题”

1.血热挟风缘于外感风热或脏腑实热,蕴郁肌肤,乃致皮疹发生迅速,游走不定,泛发于全身,或发于人体上部,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皮色鲜红、糜烂、脓疱、灼热、疼痛,伴身热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2.血虚风燥缘于脾胃虚弱或伤阴耗血,而致血虚生风化燥,故病程较长,皮疹呈苔藓样变,脱屑,干性瘙痒,皮肤干燥、肥厚、粗糙,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苔薄,脉濡。

3.湿热邪毒缘于湿热侵袭或毒虫叮咬,致使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糜烂、渗出、溃疡、结痂,瘙痒无度,可有疼痛。

4.气滞血瘀缘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而致皮损色黯、紫红、青紫,或皮肤甲错、色素沉着、瘀斑、肥厚、苔藓样变、结节、肿块,舌紫有瘀点,脉弦涩。

“护理措施”

1.生活调护防止搔抓及理化刺激;避免蚊虫叮咬;病变部位应注意清洁以防感染,勿用肥皂热水洗烫;生活应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2.饮食调护忌食醇酒辛辣、鱼腥鲜发、炙煿类食品。

3.情志调护慢性皮肤病患者,忌愤怒、抑郁,应适当增添娱乐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二、病证举要

湿疹

湿疹是一种以渗出为主要特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疹呈多形性、渗出性、病位分布呈对称性,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本病多因禀赋不耐,饮食不节,嗜酒或过食辛辣鱼腥鲜发之物、荤腥动风之品,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

“护理原则”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辨证施护”

1.湿热浸淫

(1)主症发病急,多形性皮疹,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或水泡,泡破后形成点状渗出与糜烂面,逐渐向周围蔓延,境界不清,皮损潮红灼热,剧烈瘙痒无休。可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龙胆泻肝丸或三妙丸;外治用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野菊花各10g煎汤温洗,待渗出控制后,再用青黛散麻油调搽,亦可用黄连软膏外搽。

饮食调护:选用赤小豆粥。先煮赤小豆30g至熟,再加入白米50g煮粥,或将赤小豆浸泡半日后用粳米煮粥即可服用。

2.脾虚湿蕴

(1)主症发病较缓,皮疹潮红,瘙痒较剧,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参苓白术丸;外治用三黄洗剂或黄柏霜。

饮食调护:忌食之品同湿热浸淫型。可选用赤小豆苡米粥。先用砂锅煮赤小豆30g至烂,再入薏苡仁50g煮粥服用。

3.血虚风燥

(1)主症病程日久,皮疹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阴囊、肛门等处。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呈苔藓样变,剧痒。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外治可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苔藓样变的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一般可外搽青黛膏、5%硫黄软膏,5%~10%复方松溜油软膏,2%冰片、10%~20%黑豆馏油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针灸调护:取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等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用艾条烟熏患处止痒。

饮食调护:忌食同湿热浸淫型。可选用桑葚百合汤,将桑葚15g,百合15g,红枣5枚,青果10g加水适量同煎汤饮用。

情志调护:由于病程较长,患者每易丧失信心,应鼓励患者,避免精神紧张或忧郁,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治疗信心。

白疕

白疕是一种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因抓去鳞屑,有点状出血,如匕首刺伤皮肤之状,故而称之,亦称疕风、松皮癣,俗称牛皮癣。其特点是病程长,易于反复,不易根治。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大多呈冬重夏轻趋势,约有30%的家族史。本病多系情志不遂,气机壅滞,肝郁脾困,湿热内蕴,营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

西医学中的银屑病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

清热凉血,解毒散瘀,祛风润燥。

“辨证施护”

1.风热血燥

(1)主症:皮疹不断扩大,新皮疹不断出现,皮损鲜红,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红斑增多,瘙痒较剧。可伴心烦,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抗银片;外治选用浓度低、性质温和的药膏,如黄连膏、润肌膏,亦可选用侧柏叶10g,薄荷15g煎水外洗。

针灸调护:取穴皮损局部阿是穴。行艾炷隔蒜泥灸法施术。取大蒜适量去皮,捣如泥膏状,敷于患处,厚约0.3cm,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艾炷如蚕豆大或枣核大,以灸至局部热痒灼痈不可忍受为度。

饮食调护:忌食醇酒辛辣、鱼腥鲜发类食品。可选用茯苓槐花粥。以水煮生槐花15g,土茯苓30g,去渣再与粳米50g,红糖适量煮成粥服用。若便秘者用番泻叶代茶饮。

情志调护:保持生活有规律,心情舒畅,避免忧虑急躁,防止搔抓、外伤或其他不良刺激。

2.血虚风燥

(1)主症:皮疹停止发展或部分消退,皮损色淡,鳞屑较少,表面干燥,瘙痒减轻。可伴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寐少梦多,口干便干,妇女月经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内服同湿疹血虚风燥证,亦可服用青黛丸;外治可用止痒合剂。

饮食调护:忌食同风热血燥型。可选用乌梅膏。将乌梅加水适量煎煮,去核,浓缩成膏,装瓶贮存,加白糖调味服。

3.瘀滞肌肤

(1)主症:皮疹日久不退,色泽暗红,皮损肥厚浸润,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内服选用抗银片、雷公藤甙片、昆明山海棠片;外治选用5%~10%硫磺软膏、雄黄膏、疯油膏外搽,亦可用牛皮癣膏或肤疾宁外贴。

饮食调护:忌食同风热血燥型。可选用桂花薏米粥。将桂花3g,牛膝、杜仲各15g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药汁,用药汁煮薏苡仁30g成粥。食用前加白糖调服。

知识链接:

《医宗金鉴》说:“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