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目击天安门(四)
10776400000092

第92章 平息暴乱定大局!“南巡”谈话满眼春(11)

接着,邓小平笑容满面地参观了该厂的生产车间。在一个车间门口,他透过玻璃门,向里面起立鼓掌的科技人员亲切招手,并对陪同的省、市领导和厂负责人说: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应有一席之地,你们这个厂的发展就是一席之地的一部分。中国应该每一年都有新东西,每一天都有新东西,这样才能占领阵地。尽管我岁数大了,但我感到有希望,很有希望。这10年进步很快,但今后会比这10年更快。全国各行各业都要通力合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每一行业,都要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我们过去打仗就是用这个方法。

走到一座楼梯的转弯处,邓小平看到墙上挂着一块写有“不求虚名,只求实干”的标语牌时,他停下脚步,轻声地念了一遍,然后,赞许地说:“对,就是要实干。”

邓小平走到工厂门口,四周出现了更多兴高采烈的职工。他站在台阶上,对迟斌元说:“我是个外行,但我要感谢你们,请转达我对全体职工的感谢和问候。”

一阵阵欢呼声在邓小平的周围响起。几名女工流着激动的泪水,向这位慈祥的老人挥手致意。邓小平向已经启动的中巴走去,突然,他又停下来,对大家殷切地嘱咐道:“希望你们珍惜荣誉。”

1月25日上午9时35分,邓小平来到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参观。

邓小平一下车,看到公司门口站立着那么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十分高兴地向大家招手,说:“祝贺你们,祝贺你们年轻人啊!”

他走进公司大厅,在一张长桌前坐了下来。公司总经理游景玉向邓小平详细介绍了公司的科研、生产和科技队伍等情况。当游景玉汇报到亚仿公司走的是一条科技、生产、效益相结合的道路时,邓小平问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吗?”游景玉回答:“我认为站得住脚,因为我们是用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过去的实践、现在的实践和未来的实践都会说明这个问题。”邓小平听后,对大家说:“就是要靠你们回答这个问题。我相信它是正确的。”大厅内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邓小平又亲切地问游景玉:“你是留美学生吗?”游景玉说,我曾经去美国接受培训,负责引进仿真技术。我们这里有一批人在美国学习过。他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决心把祖国的高科技事业发展起来。

邓小平沉思了片刻,深情地说:你们带头,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我们妥善安排。起码国内相信他们。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

接着,邓小平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公司的计算机房。只见不久将要交付使用的两组分别为330MW和200MW的模拟火力发电机组正在调试。这是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它凝聚着亚洲仿真公司全体科技人员一年来日夜奋战的辛勤劳动。

参观中,游景玉汇报说,“我们公司投产第一年,人均产值达20多万元。”邓小平马上接着道:更重要的是水平。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了一批产业的发展。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90年代,进步得更快。游景玉告诉邓小平,他们公司105人中80%以上是博士、硕士和高中级科技人员。邓小平听后看着机房内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对科技人员感慨地说:你们现在的条件要比50年代好多了。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项目搞起来。应该说,现在的科学家更幸福,因此对你们的要求也更多、更高了。

邓小平在机房内走着看着,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当他走到一台计算机旁时,停了下来,与一位正在操作的复旦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交谈起来。邓小平握着这位年轻人的手,高兴地说:要握一握年轻人的手,科技的希望在年轻人。当然老科学家是很重要的。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接着,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对国家要爱哟!中国要发达起来,中国穷了千年了,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全国各行业要共同努力,来证明我们可以干很多事情。走出计算机房时,邓小平高兴地连声说道:“好东西,好东西啊!”接着又说:我们社会主义的好处是可以调动人力,统一规划,集中人才,打歼灭战。

邓小平走回大厅,这里已站了好几排等待与他合影的科技人员。他亲切地走上去,与他们一一握手,时间长达几分钟。这时有的同志说,差不多了,只有几个站在后排的年轻人还没有握手,邓小平听到后,一定要绕到后排与这几位年轻人握手。

“咔嚓”“咔嚓”,摄影师拍下了这难忘的场面。合影后,邓小平还十分关切地问道:“都照了吗?”人们顿时从心底迸发出美好的祝愿:“小平同志,祝您身体健康。”激动的声音在大厅内回荡。邓小平不停地对大家招手,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亚仿的职工依依不舍地目送邓小平向汽车走去。邓小平边走边问游景玉:“今年多大年纪?”“51岁”。邓小平听后,笑道:“好啊,正当年嘛。”临别,游景玉握着邓小平的手说,希望您不久再来我们公司视察,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把我们国家的高新科技搞上去。邓小平深情地说:“这是共同的愿望。”

离开亚仿公司后,邓小平在车上依然谈锋甚健。他说:真高兴啊,我真高兴看到这样年轻的队伍。当年钱学森搞导弹的时候,给他100个中学生、高中生,就这样带出来了。现在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在这个公司差不多就有100人,学历比那时高得多了。珠海这个地方就容纳了这么多高科技人才,从全国来说,就更多了。

梁广大接过话题说:“您一贯重视科技人才。根据您的思想,我们准备在今年3月召开推动科技进步大会,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轿车、住房、现金等重奖。”邓小平点点头说:“今天我看到那么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有希望啊!从中国出去的科学工作者,都很怀念祖国,这很好啊!要把他们吸引回来。”梁广大汇报说,去年已有不少在国外的科技人员要求来珠海工作。谢非也汇报说,广东省已制定政策允许留学生来,也允许留学生走。邓小平说:这个好嘛!这要有点胆量。不是讲改革开放吗?开放嘛,进出就是要自由一点嘛。事实上,回来的,绝大多数都能学有所用。只要安排妥当,绝大多数留学生回来后是不会出去的。

1月27日上午,邓小平和杨尚昆、叶选平一起,来到内联企业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这天,激动得一夜未眠的公司副总经理丁钦元,一大早便来到工厂。一路上他还在想着该如何向邓小平汇报“江海”7年的发展历程。清晨出门时,他没忘记把家里最上等的优质龙井茶带上,准备给邓小平品尝。

上午10时15分,邓小平来到了江海公司。邓小平下车后,首先与先行到达的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以及广东省委副书记郭荣昌握手致意。

在公司的职工俱乐部里,邓小平、杨尚昆、叶选平等听取了丁钦元的汇报。1984年7月,江海公司从旧仓库、旧石房开始了自己的建设事业。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江海公司不仅全部收回当年的500万元投资,还向国家上缴了2900多万元的税利,并积累了2000多万元的家产。现在,他们的生产设备99%是国产的,而自己开发和生产的录音机机芯88%出口海外,仅去年就为国家创汇2600万美元。在艰苦的环境下,江海公司以自己的自觉、自立、自强的企业精神,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过得硬的职工队伍。

邓小平听了十分高兴,并带头鼓掌,对丁钦元说:你讲得很好,特别是不满足现在的状况。要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不断地创造新的东西出来,才有竞争力。你们做的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的贡献,感谢你们和全体职工。

丁钦元说,我们就是按照您指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干的。邓小平接着说道:不是有人议论姓“社”姓“资”的问题吗?你们就是姓“社”。并回过头来对梁广大说:你们这里就是姓“社”嘛,你们这里是很好的社会主义!

随后,邓小平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机芯总装车间。路上他问丁钦元:“你今年多大岁数了?”丁钦元回答:“60岁了。”邓小平风趣地说:“很年轻嘛。”一句话逗得在场的人都敞怀欢笑起来。

接着,邓小平告诉丁钦元:“1984年我来过珠海。”丁钦元说;“那时还没江海公司呢,但您那时写下的‘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是在您视察半年后来珠海创业的。”

在厂区等候已久的江海公司部分员工终于迎来那难忘的幸福时刻。邓小平向他们走来,并对身旁的丁钦元说道:“这么多年轻人。我很高兴和年轻人在一起。”他又操着浓重而亲切的川音对大家说:“我们拉拉手吧,拉拉手。”他边和在场的每一个职工握手,边说:“谢谢你们。”有些员工当场激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那些被人们称为“打工仔”的职工,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和这位伟人握手。

在回住地的路上,邓小平对梁广大说:这个厂总体方向是正确的,方法也对。看得出来,他们是从艰苦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要发掘人才,你们做得对。要不断造就人才,一年365天,都要做这件事,只要有人才,就可以创造出技术,事业就兴旺。

拱北,是珠海特区最早开发的地区。芳园大厦是这一带的最高建筑物之一,距澳门咫尺之遥,登上大厦最高处的旋转餐厅,即可俯瞰新兴的经济特区和有400多年发展历史的澳门。1月25日上午,邓小平视察了亚洲仿真公司后又驱车来到这里,并乘电梯上到29层的旋转餐厅。

邓小平一边观赏窗外的拱北新貌和澳门风光,一边兴致勃勃地听取谢非、梁广大的汇报,并亲切交谈。谢非说:“您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将变为现实。广东处在第一线,我们正在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但这有个过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十多年的建设使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

邓小平沉思一阵后,说道:“这10年真干了不少事。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谁反对改革开放谁就垮台。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不变。反对的人让他去睡觉好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次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很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政策变了。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在谈到改革开放给珠海这个昔日边陲渔镇带来历史性的变迁时,梁广大汇报说,改革开放前,珠海不少人外流到香港、澳门。特区创办后,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不少外流的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邓小平说:“这好嘛。”

30分钟过去了,旋转餐厅转到了与澳门相对的地方。邓小平毫无倦意,他眺望着远处的海面,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正是从邓小平深邃的目光和深刻的阐述中,人们再一次深深领会到社会发展的不可抗拒的规律,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真理。

时间已是11点35分了,邓小平走进下行的电梯。邓榕对他说:“楼下有好多群众想见见您!”邓小平高兴地说:“好,我要去看看他们。”当他步出芳园大厦,出现在群众面前时,人们欢呼雀跃。闻讯前来的群众多达几千人,他们大部分是珠海市民和到特区来的“打工仔”“打工妹”,也有来游览观光的游客,还有许多从澳门来拱北购物的港澳同胞。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一起自发地维持着秩序,又情不自禁地朝前拥着,挤着,想多看一眼这位伟人的风采。邓小平面带微笑,稳步向人群走去。顿时,掌声雷动,不少人用普通话高喊:“小平同志,您好!”“邓爷爷,您好!”一位站在后面的40多岁男子,忘情地跳起来,用广东话喊道:“邓伯伯,您好!”

邓小平向四面八方的群众依次挥手、点头。他看到了,看到了这些用双手在荒滩上盖起一砖一瓦的特区人的风貌、特区人的情感和特区人继续改革开放的信心。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珠海人民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所倡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系列决策是正确的,人民是衷心拥护的。今天,人民所得到的一切同改革开放紧密相连,人民与邓小平自然地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邓小平在珠海的日子里,足迹几乎踏遍了特区的土地。他老人家先后3次驱车专门考察珠海特区的城市建设,观看了拱北、吉大、香洲及唐家一带的市容。

他不停地考察,不停地倾听,不停地思考,考察特区的变化,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思考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

1月24日上午,邓小平参观工厂后,乘车游览了吉大、香洲和唐家一带。一路上,邓小平仔细欣赏着这座海滨新城的绮丽风光,同时回忆起1984年1月来珠海时看到的情形。当车经过宽阔的九洲大道中段时,邓小平指着一处地方说:“我记得以前这里有一座小桥,一条小路,现在没有了,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