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目击天安门(四)
10776400000167

第167章 厉兵秣马惩“台独”!世纪阅兵振国威(19)

阅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举世瞩目,上级对装甲方队提出了“苛刻”的标准:车辆必须匀速前行,每100米的时间是36秒,误差不能超过正负0.15秒;一个排面的车辆排面不能前后超出10厘米。这些标准对于重达几十吨、动力达上千马力的坦克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李玉国科学施训,他只认一个理儿:国庆50周年大阅兵,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伟大成就的一个窗口,必须百分之百成功!

8月的一天凌晨,北京某车站的列车员吃惊地发现,一个长条凳上躺着一位身穿上校军衔服装的军人,不顾蚊虫的叮咬正呼呼大睡。原来,作为装甲车辆装卸载总指挥的李玉国,已是两天两夜没合眼了,此时他在第一列和第二列车到达的间歇,不由地进入了梦乡。肃然起敬的人们感慨道:军人可敬啊!

然而,历经一年多艰辛劳动的李玉国,按分工却没能去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受阅。人们问他:“遗憾吗?”李玉国坦然道:“圆满完成任务,是我最大的心愿!”

5.用心走过天安门――海军徒步方队总领队刘德全

35周年国庆,时任海军某基地训练团团长的刘德全作为解放军英模代表团成员之一,有幸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看着气势浩荡的阅兵方队,刘德全的内心泛起波澜:要是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受阅方队中的一员,那该多好啊!这个“梦”,刘德全一做就是15年。

今年初,已担任海军某学院副院长的刘德全少将接到命令:由他负责组建参加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海军院校方队,同时兼任海军徒步受阅方队的总领队。刘德全欣然领命。

“只要阅兵不完,我决不出阅兵村。”刘德全从进驻阅兵村第一天起,就吃住在阅兵村,队员训练多少天,他上操场多少天。刚进阅兵村的第二天,他就患了感冒,医生劝他休息,他仍带病同队员一起上操场。领导见“软”的不行,就以学院的名义要求他回去“开会”。刘德全理解领导的一片苦心,他在电话中动情地说:“阅兵是大事,我要负起责任来。”同志们劝他说,您现在职位这么高,年龄这么大,身体又不好,没有必要天天上训练场。他说:“方队长就是‘大连长’,我必须完成任务!”

刘德全有一个习惯,每晚就寝前都要到方队卫生所查看病历记录,找医生了解学员身体情况。个别队员为了不影响训练,经常生病后不看医生也不报告。在训练场上,他细心观察队员的表情举止,发现带病坚持训练的队员,及时带他们诊治。一天,他发现一名队员情况不对,当得知该队员近期常便血体质很虚弱时,立即派随队医生将其送到了医院。

在这个方队,有一个人人皆知的理发室和一名理发39个年头的理发师,他就是方队长刘德全。为队员理发,已成为他与队员连结情感的桥梁,成为他做队员思想工作的最佳时机。进村以来,刘德全已经给300多名队员理过发,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午休和晚上空闲时间。

刘德全说,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举行隆重的国庆阅兵,就是要向全世界昭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有着强烈的民族尊严的主权国家。虽然刘德全未能成为阅兵方阵中的一员,但是他心系方阵,他用一颗赤诚的心正步通过了天安门!

战略导弹亮相之前

举世瞩目的新中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战略导弹方队的亮相,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但就在亿万双目光向这支方队聚焦时,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天安门前那辉煌的瞬间,无数幕后英雄在默默奉献,留下了一串鲜为人知的故事。

1.神秘“巨龙”秘密进京

为这次阅兵式“压轴”的那几个形如绿色巨龙的庞然大物,是我国最新型的远程战略导弹。官兵们戏称它们是“三超牌”:超长,像两节连起来的火车厢;超高,像座小楼房;超宽,一上路就得占两个车道。因此,凡见到它们的人都有些好奇:这“钢铁巨龙”是如何走进北京、走过天安门的?

“它们可是乘专列来的!”导弹方阵方队长蒋跃进的语气中透着自豪和幽默。可不,导弹车队一出动,前有警车开道,后有武装押运,享受一级警卫待遇,可威风呢。

可是,要把这几位神秘的“旅客”请上专列,还真不容易。它们那硕大的身躯,一个就得占用3节火车皮,两轮之间的距离几乎与车皮宽度相等,而且中心偏差不能超过一厘米,如此高难度的装运,没有一手驾驶绝活谁敢往上开。别忙,只见押运人员如履薄冰地一点一点向前移动,用了整整5个小时,终于让“巨龙”安全入了“座”。

专列穿山越岭,一路飞奔,押运的官兵们却无心欣赏窗外的美景,为确保专列和导弹装备万无一失,他们始终紧绷着警惕的神经。尽管导弹已被篷布遮得严严实实,但每当专列进站停车时,它们那硕大的身躯还是引起了旅客们的注意,有的上前围观询问,有的还想亲手去摸一摸。遇到这种情况,随车押运的保卫科长喻加铭和警卫人员总是机警地用各种方式予以制止。

一天中午,专列恰好停在某大站一座铁路过街天桥下面,桥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行人,有的还带着照相机。见此情景,官兵们赶紧在四周部署了警戒哨,并与铁路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提前发车,从而避免了发生意外的可能。

如何选择一条既安全又保密的进京路线,是提前到京“打前站”的阅兵指挥人员的当务之急。他们与军交部门一道,对沿途的每一座桥梁、每一根电杆、每一棵大树,均进行了认真登记,并请北京公路桥梁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进行精密计算,最后确定了一条安全系数最大的路线。

由于大型导弹武器负荷重,对运输的环境条件要求特殊,北京市有关部门为专列进京作了周密部署。其中包括对一座30多米长的铁路桥进行改建加固,为导弹卸载修建了临时顶装站台。

这样,经过连续几昼夜长途跋涉,中国“巨龙”终于走出了神秘的大山,在夜幕中走进了北京。

2.总参谋长竖起大拇指

进北京,“神秘巨龙”只完成了它的第一使命,更重要的是它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去接受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检阅。

这是一个近乎苛刻的阅兵训练标准:

排面:3路车队齐头并进前后误差10厘米

速度:每100米36秒误差0.15秒

骑线:正直骑线行驶左右偏差10厘米

卡距:车辆方队前后间距10米误差30厘米

10月1日天安门阅兵式上,“压轴巨阵”――我战略导弹方队就是在这样微小的误差范围内,从长安街上一路浩浩荡荡驶过。人们在赞叹之余或许会问:官兵们是如何让导弹方阵“齐步走”的呢?

导弹方队阵势庞大,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要同时观察3个不同方向的标志(镜子、标杆、线条),单靠肉眼和感觉很难做到准确无误。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阅兵村里的专家们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研制成功了“轮式车辆驾驶训练光电辅助系统”。

这一系统把传统的点线式训练方法与现代高科技训练手段结合起来,驾驶员们用不着“眼观六路”来把握方向,只须平视眼前的一个小小监视器,就可知晓自己所驾驶的装备车辆是超前还是落后,偏左还是偏右,及时调整便可保证方队整齐划一。

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视察第二炮兵阅兵村时,发现了这一“秘密武器”,他兴致勃勃地登上导弹发射车,观看了一名驾驶员的操作演示,情不自禁地连连竖起大拇指。

3.“立体防线”确保导弹安全

在阅兵村内,官兵们不但要参加严格的训练,更要为战略导弹“保驾”。

一天傍晚,值勤哨兵发现阅兵村所在机场对面的煤山后面趴着一个人,正用望远镜窥视我导弹库区。接到报告后,为了不惊动此人,中队指导员向卫带着几名战士踢着足球来到机场跑道,临近煤山时,他故意将足球从机场跑道上踢出场外,几名战士趁机迅速冲出机场,向煤山围了过去。趴在煤山后面的人见势不妙,迅速跑下煤山,但已经来不及了,被当场抓获。

经查,此人是驻地一名青年学生,得知机场来了战略导弹部队,想看看新鲜。从正门进不去,就骑着自行车绕到机场外面的煤山,拿着望远镜观看。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出的“妙计”,还是被警惕的“国宝”卫士识破了。

为了导弹的绝对安全,官兵们在武器库区重要部位安装了先进的“夜视器材”,还专程从导弹作战阵地调来了军犬守护,在这里建起了一道“立体防线”。

据统计,二炮受阅部队进入阅兵村后,先后发现并扣留私自拍照11起计26人,私闯库区车辆两台,私钻铁丝网5人,全部移交当地派出所审查处理,保证了武器装备的绝对安全。

10月1日,导弹方阵走过天安门,人们在为这顶天立地的“巨龙”欢呼的同时,不会忘记“巨龙”身后的这群兵。

第四节 群众游行献贺礼,普天同庆共欢腾

50年来规模最大的国庆游行队伍,拉开了气势恢宏的立体画卷。

7380名大学生迈着欢快的步伐来到广场。

欢呼声冲上云天,千万个孩子潮水般涌向金水桥。

申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是飘扬的五星红旗。

新中国50华诞,鹏城尽欢颜,年轻的城市,年轻的市民,以各种方式为祖国喝彩贺寿。

群众游行

10月1日的早晨雨后初晴,空气清新;今天的北京容光焕发,绚丽夺目;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啊,鲜花如海,人如潮涌。

14万盛装激情的群众,90辆争奇斗妍的彩车,10万学生织成的巨大字幕,千名军乐手奏响的激昂旋律,一条条空中飞舞的彩带,一面面迎风招展的红旗……

50年来规模最大的国庆游行队伍,拉开了气势恢宏的立体画卷:像流动的岁月,像凝固的历史,展辉煌的业绩,响时代的脚步,她是充满骄傲的回顾,她是信心百倍的展望,她是中华儿女为祖国母亲献上的最隆重贺礼!

50响礼炮像震天动地的春雷,鲜红的国旗漫卷金秋的白云,数十万人一起高唱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百年的历史让人回味。

今天是你的生日呵,我的祖国!一个古老民族获得新生的日子,一个亿万人民翻身解放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让人无法不感慨万千。我们拥有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我们也有过全世界景仰的昌盛。但,当历史翻到近代的一页,噩梦开始笼罩这个东方巨人。

多少仁人志士在漫漫长夜里上下求索,千百万热血青年在铁蹄下奋起抗争,一批批英勇的战士在炮火中前仆后继,无数不屈的民众在斗争中慷慨捐躯。为了求得国家强大、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拼搏呼号了百余年,中国共产党与它领导的军队和人民,浴血奋战了数十个春秋。

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宝塔山下的抗日烽烟、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浪涛――3辆分别装饰着红星勋章、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的彩车,环绕着红绸开进广场。这一组走在今天游行队伍最前列的历史雕塑,让人们回到那血与火的年代。它讲述了共和国创立时走过的艰难历程,也昭示着无数先烈立下的不朽功勋。

身佩勋章的老战士和老英雄肃立在彩车两侧,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年轮。他们曾吃草根啃树皮,走过两万五千里;他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他们以英勇无畏的气概,推翻了蒋家王朝的黑暗统治,迎来了中国人民的胜利!一个民族,几代英烈,用生命和热血凝成的呐喊,终于得到了历史的回响。

10万个孩子用双手托起的国旗,顷刻间铺满整个广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在耳边缭绕回荡。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大型画像,在朵朵金色葵花的簇拥下向我们走来。

这是50年前庄严的一幕,这是震古铄今的难忘时刻。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高高升起。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