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774000000024

第24章 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

每个做父母的心中都有一个期望,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将来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妈妈恨不能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当然,妈妈为孩子倾心付出无可厚非,但不要没有节制地付出,要善于引导、启发、帮助孩子。而有一部分妈妈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孩子就必须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必须唯自己命是从。

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听话,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你一点也不懂事、怎么说了这么多遍你也不学好?不要动这个,危险!……所有这些,都是带强烈感叹号的一些词语。

听得多了,常常会让我们觉得有些不顺耳,但也说不上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大家带孩子不都是这样吗?反省我们自己,有些话不也是时常会对孩子说?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多思考,就会有所顿悟。其实,这种爱,是我们当妈妈自以为是的爱,这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爱,或者说不是正确的爱,而是一种对孩子变相地“控制”,并且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那么,什么是控制教育?即有些妈妈过度控制孩子的身体功能或心里想法。这里所说的“控制式教育”并不指严厉的压迫性管教,也包括温柔的强势关怀或甜言蜜语的强势控制。是我们带着善意出发,但结果不太好的一种控制。我们希望孩子能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识大体,举止得当。可当他们的表现和我们理想中的完全不一致时,很多类似的语言就会出现,我们不认为这是控制,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心里给孩子画了一个圈,他们必须按照这个圈去行事。

总之,这些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想法或身体的功能,忽略孩子本身的情绪或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孩子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长期处于妈妈的强势控制下,就会让孩子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我的想法并不正确,只有妈妈的想法才是正确的。”长大之后,就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可否认,妈妈的愿望都是良好的,但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则是自己的感受,只有在尊重自己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健康的自我。

一位在中学当班主任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班每次开家长会时,几乎所有的大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开始声讨:孩子多么的不听话、不好好读书,难以管教、不知好歹。而孩子们则总是低着头,不发一言。有些面带羞愤坐立不安,有些则仿佛说的不是自己般的无所谓。其实,朋友说的这类现象在很多家长身上都曾上演过。

不错,教育孩子需要一些手段和方式,但更要用心。教育应该以尊重为基础,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很多上班妈妈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她们潜意识中,总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做了牺牲,就要求回报。妈妈是以爱的名义在孩子身上寄托自己的期待,处理自己的问题。而对于孩子来说,当他过多地承担了妈妈自己的东西时,感受是复杂的,对妈妈既愧疚也愤怒,更多的时候,这些强大的情绪体验将使孩子攻击自己。可以说,因此而造成的家庭悲剧屡屡上演,这足以值得我们每一个做妈妈的深思和重视。

近几年来,亲子关系一直是被高度关注。妈妈和孩子,最亲近的关系也容易带来最大的纠结痛苦。“我们都是为他好,都是爱他!”这句话几乎是所有妈妈的代言词。究竟是爱还是控制,很多妈妈区分不了,或者说潜意识里不愿意区分。因为大多数人都难逃我们的传统观念,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得按自己的意愿去办事。其实孩子也是需要一定自由的,作为妈妈,我们能给予的就是教导、引导孩子走向正途,毕竟将来的成就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去努力,孩子的路还需要孩子自己走。

当孩子有了选择的能力,就能够表达自己的好恶及意见,能够开口拒绝表示“不”。此时孩子最大的需要就是要感觉“独立自主”。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孩子从此时一直到两三岁之间,如果寻求独立自主的需要不能被满足,或者受到过分的压抑,孩子在日后就很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孩子在寻求独立自主,但实际却未成熟到能真正自主的程度,他们时时需要妈妈在旁协助或保护,才不会在向外界探险时受到伤害。

一个真正的好妈妈就是要做到放弃控制,与孩子合作。当孩子要去探索世界时,先用目光关注孩子,让孩子充分体会到自由探索的乐趣,而当妈妈感觉孩子进行的活动有一定危险时,用真诚态度来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妈妈的保护下安全地活动。慢慢地,孩子感觉到自己提出的意见得到了妈妈的认可,从而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