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774000000017

第17章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天下没有哪个妈妈不爱孩子的,可以说为了子女她们任劳任怨,用心良苦,可到头来却常常不尽如人意。细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她们爱孩子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妈妈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就要明确。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人。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成才的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学做事就要先学做人的道理。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所谓“自然后果”就是由孩子的行为导致的自然后果,不需要成人的参与。比如,不吃饭,他就会肚子饿;忘记了穿衣,就会感冒;站在雨里,就会被淋湿……而“逻辑后果”则需要成人的参与。这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作为妈妈,我们自己决定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会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帮助孩子们建立他们的责任感、自律感。可孩子毕竟是小孩,有些道理并不是光靠言传就能领会,而由于孩子的天性使然,他们无法一时区分对错和险恶。尽管“自然后果”是孩子培养责任感的方式之一,但在一些情况下是不宜采用自然后果的。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比如,成人不能允许孩子体验向别人扔石头的自然后果,这正是监护四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好好监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防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危险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监护,只有这样你才能随时冲过去避免危险发生。

还有,当孩子行为所导致的自然后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不能奏效时。比如,孩子不洗澡、不刷牙、不写作业、吃大量的不健康食品等。这些事情会导致长期负面效应,可在孩子他们看来却都不是什么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妈妈用实际行动和结果来引导孩子了。

我的小侄女乐乐今年读小学一年级,她每天回家的作业必须由妈妈陪着才肯做,否则不是哭就是闹,要不然就以不做作业来要挟妈妈。她妈妈实在拗不过乐乐,只好拖着工作了一天疲惫的身体陪在乐乐身边。可是,没几天乐乐就助长了新的毛病,不但要妈妈陪着,而且把妈妈当成“仆人”,书包、课本都要妈妈一一给拿了来摆好,如果写字出错,也要妈妈帮着擦掉,好像全为妈妈学习。她妈妈为此深感无奈。

一次,我去她家做客,她妈妈就急忙向我诉苦,我告诉她:“你必须停止陪她身边做作业的习惯,不管她怎么闹,但她总会适应的,你需要好好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要独立完成不能依赖妈妈,这对乐乐对你都有好处,要知道,你自己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决定做什么。”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过了几个月,我又一次去她家,发现乐乐改变很大,不但一个人安静地做作业,而且我和她妈妈聊天的整个过程乐乐都没有吵闹,作业做完后,乐乐自己把课本和书包整理好,并且把做好的作业给妈妈拿过来让妈妈查阅,然后告诉我们她去洗漱然后自己去睡觉。看到乐乐这样的改变,我和她妈妈都深感欣慰。

其实,很多妈妈通过教育孩子发现,以良好的行为引导孩子们放弃不良行为,实际上更有助于孩子们从根本上停止、或者大量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因此,每一个妈妈都有必要让孩子们提前知道你要做什么。如果可能,在某种情况下要做什么事应得到孩子们的同意。并采取和善而坚定的行动,而不是光说。当孩子试探你的新计划时,你的话越少越好,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当你不得不说几句的时候,应该以和善而友好的态度说出来。当你坚持自己的新计划时,不要管孩子们的不良行为看上去好像是你在“放过”他们。确实,惩罚能够产生更多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新方法能帮助孩子们培养责任感以及将来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

作为妈妈,要自己决定要做什么,而不是光指望着孩子去做什么。要知道,如果让孩子做一件你想要他做的事情的潜在危险是,如果孩子拒绝,就可能引起权利之争;如果孩子把它当作惩罚,感觉受到了伤害,则可能引起循环报复,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尤其如此。如果你让孩子从你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的自然后果或逻辑后果中学习,那么,权利之争或循环报复出现的可能性就被消除了。

实施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困难点,是它需要成人的思考、耐心、自控。许多成人发现这么要求孩子,比这么要求自己更容易。德博士教导过我们,对孩子和善并坚定,对维系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多么重要。要知道,和善是我们尊重孩子的首要表现,坚定则是我们尊重自己和规则的首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