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774000000016

第16章 请姥姥帮忙,“先培训,后上岗”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存竞争的激烈,双职工家庭也越来越多,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不得不去工作,而带孩子一事多由家中的老人负责。目前,由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带管孩子的家庭已占了相当大比例。

可以肯定的是,由老人带孩子有一定的优势。老人对孩子爱多表现为,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们能宽容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精神上得到极大宽松、极度自由,这便为他们提供了模仿、探索的机会。但从心理发展方面来看,孩子的心理需要并不能代替孩子的父母,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隔代教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而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方面。由于老人容易过分地溺爱和放纵孩子,使孩子过于自我,进而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多数老年人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奶奶姥姥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

同时,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发展,致使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这样很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

因此,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不要以为有姥姥或奶奶帮着带孩子就彻底放手教育孩子,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抽时间陪陪孩子,教育引导孩子,常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孩子的母亲,切记不要把工作当不管孩子的借口,只要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做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必须时,也可以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一些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老人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其实是很脆弱的,但他们对孩子的爱无可置疑。所以,在把孩子交给老人管教时可以“先培训,后上岗”但一定要注意和老人沟通时的方式和语气。

比如,告诉老人宝宝就要上或正在上幼儿园,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来自不同的家庭,大家性格不一样,你要让宝宝从现在起就开始适应和不同性格的小朋友相处,等到他上幼儿园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假日里让妈妈请些朋友或同事带着宝宝来串门,你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宝宝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如果出现他在玩的时候对别的小朋友不够友好的事时,你一定要要好言相劝,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帮助他和小朋友一块儿玩他的玩具,让他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再者,可以和老人谈谈独生子女环境单调,与人交往少的问题,理解宝宝将来还是得走上社会的,不能过于呵护,要逐渐锻炼宝宝的独立性,让他到集体生活中能尽快地适应。建议老人家给宝宝讲有关合作、分享、同情的故事,对宝宝的社交行为会有好处。这些故事老人可能是有的,如果没有,你可以为他编一些。提醒老人带孩子到朋友家去串门,在比较陌生的环境中,锻炼他的社交能力。有时他会受到小朋友的热情接待,会使他回过头来想自己的问题,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他就会改了。

老人为我们带孩子,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更好地为家庭创收,为孩子的生活成长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懂得感恩。但必须要清楚,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

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教育好孩子为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