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本书的基本观点
1.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关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党的******报告的表述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表述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表述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在此采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表述。
(1)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学说的中心命题。在《共产党宣言》里就有这样一段名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如果说,马克思终生不渝的科学追求是要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马克思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要寻求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道。
(2)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观念。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首先,在管理客体诸要素(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财的要素、科学技术要素、信息要素、时间要素、空间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在管理中,只有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其他管理客体要素。其次,作为管理主体的人亦即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仅表现在其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和实现目标的组织者,而且还表现在管理者的思想、作风、能力、修养等自身素质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再次,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以及人、财、物的关系等等)中最主要的关系。最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就任何管理活动来说,它的直接目标或许是追求较高的效率和效益,但其最终目的,则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
(3)人力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他认为,在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美、英等国的出现,人力资本被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1988年,卢卡斯建立了“两资本模型”与“两商品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独立的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具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人力资本的地位日益显现,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了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传统资本,人类智慧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态,经济增长不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过程,而是以知识为中心整合各类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智能化地位获得空前提高,人力资本已超越了物质资本及货币资本而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都强调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这要求发展必须是立足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
(5)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6)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内在属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五个新要求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思路。
2.狠抓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和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
(1)以增加农民为中心,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
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应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基本要求,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尤其要把握以下重点:第一,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第二,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培养新型农民;第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要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西部各地要结合实际,通过发展非农产业和小城镇,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以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三要积极组织劳务输出。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积极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服务和管理。四要推进扶贫开发。西部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是我国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西部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继续推进扶贫开发。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是当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两个重要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基本生活,重点针对没有劳动力或者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家庭;扶贫开发促进发展,重点针对有劳动能力、能够接受生产扶持并通过自己劳动脱贫致富的家庭。二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要扩大扶贫政策覆盖范围,在继续把农村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作为开发式扶贫对象的同时,将刚刚越过温饱线、基础还不很稳固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农村开发式扶贫的扶持范围。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帮助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提高发展能力上来。
(2)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要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要在西部全体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中树立和强化以下四种意识: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且西部是我国的生态屏障的区情意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二要巩固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中央在西部地区要继续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要加快退牧还草建设步伐,重点推进严重退化草地治理;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保持、三峡库区生态治理等工程;要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三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西部地区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要继续加大重要库区、长江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和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解决好地质灾害、地下水平衡、“三废”污染治理等问题;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四要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西部地区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强化能源、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要加强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要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大力提高资源回采率,综合利用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要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不断扩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领域;要切实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强化土地整理。尤其要突出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这个重点。五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西部地区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要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序转移占地多、消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和项目;重点开发区域,要促进形成新的增长极,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限制开发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强制性保护。
(3)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加快交通运输建设。西部地区要加强以公路和铁路为重点包括航空、航运、油气管网等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公路建设,要以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8条干线公路为核心,加快推进“油路到乡”和“公路到村”建设工程。铁路建设,要拓展外连通道,加密路网,强化技术改造,提高运输能力,尤其是要组织实施一批通达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通道、西北与西南地区通道和沿边境对外国际运输通道以及大型铁路枢纽建设等重大工程。航空建设,要优化机场布局,提高机场密度,新建和扩建一批机场。航运建设,要加快航道治理和渠化,建设一批重要港口,改善航运条件。同时,配合“西气东输”战略,要加强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二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西部地区要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开工建设一批水资源开发、调配的重点项目。要加快农村中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要稳定提高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保障水平,优先解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重要河段、重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搞好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防治。三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要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医疗等信息综合应用;要推动农村中小学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要继续提高电话、电视普及率。除上述三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外,配合“西电东送”战略,西部地区要加强输变电网络的规划和建设。
(4)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第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在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加强生态建设的前提下,西部各省区市应加快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及后续农业产业如下:
云南:林业产业——林纸一体化、木材加工及人造板、林化工、特色经济林、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竹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生态旅游;农业产业——烟、糖、茶、胶、花卉、中药材、蔬菜、马铃薯、水果、干果、食用菌。后续产业——猪禽、肉牛、肉羊、奶。
贵州:农业产业——马铃薯、烤烟、油菜、辣椒、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花卉;林业产业——林草、林竹、林茶、林药、林果,坑木林、纸浆原料林。后续产业——猪、肉牛、肉羊、奶、家禽、水产。
四川:牧业产业——生猪、草食牲畜、家禽;农业产业——油菜籽、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花卉;林业产业——林竹。后续产业——水产。
重庆:牧业产业——瘦肉型生猪、草食牲畜;农业产业——柑橘、粮油、蔬菜、香料、中药材。后续产业——榨菜、茶叶、笋竹、蚕桑、烤烟,水产。
西藏:林业产业——东南部林果林下资源;牧业产业——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后续产业——青稞、油菜、蔬菜,中药材。
陕西:农业产业——关中平原、渭北小麦及专用玉米,陕南水稻、油菜和专用玉米,陕北地膜玉米、小杂粮及薯类,蔬菜,花卉,陕南茶园、中药材、桑园、食用菌,陕北油葵,黄河沿岸花生;林业产业——苹果、猕猴桃、梨、板栗、核桃、红枣、柑橘、仁用杏、柿子、石榴。后续产业——关中奶畜、秦川肉牛、陕北舍饲养羊、陕南瘦肉型猪、城郊禽蛋。
甘肃:农业产业——以定西为中心的马铃薯种植,以河西地区为主的酿造葡萄、啤酒大麦、玉米制种、蔬菜种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后续产业——以甘南、临夏、河西地区、陇东地区为重点的草食牲畜,以平凉、庆阳、天水为重点的林果,百合、油橄榄、花卉、花椒、黄花菜、玫瑰、黑白瓜籽。
宁夏:农业产业——北部川区的枸杞、甘草、大米、小麦和玉米,宁南山区的土豆、胡麻和小杂粮,酿酒葡萄。牧业产业——清真牛羊肉、禽蛋、羊绒、羊毛。后续产业——水产,林业。
青海:牧业产业——牛、羊尤其是牦牛、藏羊。后续产业——马铃薯、油菜、汉藏药材、饲草料、制种,经济林、速生用材林、林下产品。
新疆:农业产业——棉花、粮食、香梨、哈密瓜、葡萄、番茄、油葵、红花、啤酒大麦、杏、石榴。牧业产业——牛羊肉、奶、细羊毛。后续产业——林业。
内蒙古:牧业产业——牛奶、羊绒、牛羊肉。林业产业——沙棘、沙柳、山杏、麻黄、苁蓉、有毒灌草、天然胡萝卜素。后续产业——河套和土默川平原小麦、油料、瓜果,西辽河流域玉米,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阴山北麓马铃薯、小杂粮。
广西:林业产业——以桉树、相思、松类等为主要树种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原料林,以八角、玉桂为主的名特优经济林,竹林。牧业产业——桂中、桂西、桂北、桂东牛羊,桂东南兔鹅,城郊奶水牛,生猪,家禽。渔业产业——海水珍珠、南美白对虾、合浦绒螯蟹、大蚝、文蛤、海鱼等海产品,淡水鱼。农业产业——甘蔗。后续产业——稻谷、水果、秋冬菜、桑蚕茧、中药材、木薯、花卉、松香、食用菌、香精香料、山茶油、剑麻、烟叶。
第二,加快发展特色工业。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西部各省区市应加快发展的特色工业产业及后续工业产业如下:
云南:烟草及其配套,水电,磷化工,煤化工,锡、铜、铝、铅锌,钢铁,制药、造纸、制糖、制茶、酒类,饲料、软饮料、果蔬、乳制品、马铃薯、方便食品、食用菌和天然香精香料加工。后续产业——贵金属材料、锡基材料、铅锌锗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机械,盐化工。
贵州:水电,煤炭,煤化工,磷化工,铝,铁合金,烟酒,制药。后续产业——辣椒制品、肉制品、调味品、茶,造纸、林竹产品,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材料、改性聚合物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航空航天及基础零部件、现代通用机械成套装备。
四川:发电设备、重大装备、工程机械,水电、天然气,川粮、川油、川猪、川烟、川酒、川茶、川药、川果、川竹、川菜加工,数字电视、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软件、军事电子,冶金、化工、建材。后续产业——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民用核产品,丝绸、纺织、皮革、采掘。
重庆:微型车、节能环保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轻型车、重型车、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内燃机、环保成套装备、仪器仪表、军事装备,天然气化工、盐化工、化肥、精细化工,钢铁,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数字化仪器仪表、信息家电,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产品,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器件、天然气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风能、氢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下温泉热能、农村沼气。后续产业——输变电成套装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船舶及配套产品,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水力及风力发电成套设备、系列模具、医疗成套设备,铝、锰、锶、钡、镁、硅,食品、纺织。
西藏:藏医药制造,高原食用菌、红景天、人参果加工,矿泉水、啤酒、植物保健品,牦牛、青稞加工,地毯,铬、铜、黄金、铅、锌、硼、锂。后续产业——水电,建材。
陕西:飞机、动力设备、汽车、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专用设备,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有色金属。后续产业——建材,轻工。
甘肃:原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化肥、农药,钢铁、镍、铝、铜、铅、锌,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新型采矿设备、数控机床、电工电器、风力发电设备、真空设备、军工及电子信息产品,草畜产品、马铃薯加工、啤酒原料、葡萄酿造、果蔬制品、保健食品、民族食品,中药饮片、中藏药、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后续产业——碳素制品、铁合金,钨、钼、黄金,交通、水利、农机、生态、环保领域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材料、无机矿物材料,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态与环保、新型建材、民用核技术。
宁夏:以宁东为重点的能源化工产业(煤炭、电力和化学工业),钽、铌、铍,铝,镁,以太西煤为原料的碳基材料及其加工,枸杞、乳品、清真牛羊肉、马铃薯、羊绒、造纸加工,酿酒葡萄、脱水蔬菜加工,抗生素,中成药(苦豆子、枸杞)。后续产业——数控机床、轴承、刮板输送机、自动化仪表、精铸件、风电设备。
青海:水电,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铝,镁,铜、铅、锌,钢铁,硅系列新材料,中藏药,肉、奶、毛加工,油菜籽、薯类、豆类加工,沙棘加工,新型建材。后续产业——煤,藏毯、绒纺、皮革、民族服饰、民族特需用品、工艺美术品、包装。
新疆:石油石化工业(大乙烯、大芳烃、大化肥及甲醇),煤炭、煤化工、电力,铜、镍、铅锌,铁,金、银,钾盐、石材,乳、肉制品,啤酒花、瓜果、红花、枸杞、大芸加工,番茄加工、制糖、酿造、食用油、芳香植物加工。后续产业——纺织,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
内蒙古:煤炭、电力、天然气,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碱化工,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玻璃,乳、肉、绒、粮油加工,运输机械、特种工程机械,稀土加工,生物制药。后续产业——可再生能源,电子信息产品。
广西:铝、林浆纸、制糖、钢铁、化工、锰、有色金属、食品、建材、医药、茧丝绸、烟草、生物化工,汽车、车用内燃机、工程机械、电气机械、机床、成套设备、电子信息产品、集装箱、修造船。后续产业——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现代中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加快发展特色服务业。西部各省区市具有共性的特色服务业是旅游产业。各省区市应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和文化内涵。其基本思路如下:
云南: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开发民族风情旅游、生态旅游、健身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题旅游。
贵州:安顺、荔波、黎从榕等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率先突破。在提高观光旅游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和休闲旅游。
四川:完善5大国际精品旅游区,加快西环线、川西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和川南旅游区建设,启动川东北旅游精品项目。加强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民间遗产保护,深度挖掘巴蜀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促进旅游类型从观光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并举转变。
重庆:充分利用自然、红色、人文旅游资源,形成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体育健身、科考探险、文化感受等特色旅游系列线路,打造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都市风貌、红色精品等旅游品牌。
西藏:加快建设观光、探险、休闲、度假齐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以拉萨为中心、连接6个地区、5个周边省区和尼泊尔的旅游线路。
陕西:着力打造古遗址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三大系列精品品牌;深入挖掘周秦汉唐等古文化内涵,加快开发建设周文化城、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阳陵博物苑、五陵塬汉文化旅游区、法门寺旅游区、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大唐西市遗址、大唐不夜城等历史文化景区;加快建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和全国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建设华山风景名胜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大峡谷湿地、商南金丝大峡谷、汉江沿岸山水游、榆林沙漠森林公园、壶口瀑布等自然景区。
甘肃:着力培育天水——兰州——敦煌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大漠风情游,甘南——临夏——兰州——白银的黄河风情、草原风光、民族文化游,兰州——会宁——平凉——庆阳的红色胜地、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
宁夏:围绕“一河两山两沙两文化”(黄河、六盘山、贺兰山、沙湖、沙坡头、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着力建设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六盘山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打造饱览塞上江南、探秘西夏王国、体验沙漠探险、领略回乡风情、品味黄河文化、推动红色旅游6条旅游线路,构建“一带两区六线”区域旅游格局。
青海:依托高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打造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环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积极发展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三江源生态旅游。
新疆: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风貌,着力建设喀纳斯、喀什、那拉提、天池、吐鲁番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景区(点),形成南疆古丝绸之路旅游环线、北疆旅游环线、天山旅游环线和特种旅游线等旅游精品线路。
内蒙古:发挥草原、森林、沙漠、冰雪、口岸、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着力建设********——包头——鄂尔多斯、满洲里——海拉尔——阿尔山、锡林浩特——克什克腾——喀喇沁、贺兰山——巴丹吉林——东风航天城4条旅游精品线路。
广西:围绕自然生态、滨海休闲、边关揽胜、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等旅游资源,打造桂林山水、南宁环大明山、北海银滩、德天瀑布、百色天坑、靖西峡谷群、边境风貌、兴安灵渠、资江漂流、龙脊梯田、贺州姑婆山、昭平黄姚古镇、柳北风情、柳州大龙潭、三江程阳桥、桂平西山、金秀大瑶山、钦州三娘湾、上思十万大山、宜州刘三姐、巴马盘阳河长寿乡、容县都峤山、玉林云天宫、梧州鸳鸯江等旅游品牌,以及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纪念地、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等红色旅游品牌。
在着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各省区市还应积极发展文化、现代物流、信息、金融和房地产等服务业。
(5)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
一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西部地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要确立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要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国家财政性投入比重;要实行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二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西部地区要以发展民族教育为核心,以贯彻《义务教育法》、实现“普九”为基础,以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以发展高等教育为突破口。中央政府要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当今时代,文化力已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要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要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抢救性文物、重大文化自然遗产等的保护;要加大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扶持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培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增强文化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人民的幸福安康,必须尽快惠及西部地区全体人民。西部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要以农村为重点,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要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 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要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要加大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3.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然对各级政府职能及其管理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在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西部自身存在的差距除了自然、地理、物质条件等硬环境因素以外,主要是开发软环境的差距。当前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它们严重制约着西部发展步伐。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下,努力优化西部大开发的制度或体制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干事环境,是抓住机遇推动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另一种基础设施建设。
(1)政府管理创新有助于维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发展。西部地方政府通过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和处理民族事务的问题,找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发展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2)政府管理创新有助于巩固西部地区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西部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提高行政系统的整体效率,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法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民众对政府的向心力,增加民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从而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巩固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
(3)政府管理创新有助于实现西部地方政府的转型。一方面有助于西部地方政府转变职能,为加强西部地区之间的横向协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加快西部地方政府改革的需要。
(4)政府管理创新有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如何保证这一惠民政策的执行不产生反弹,就需要西部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创新,而且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真正保证这一政策的有效执行,从根本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1.3.2 本书的分析框架
从该分析框架出发,本书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总论。内容包括:导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基本概况;本书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框架;以政府管理创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第二章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及重点。内容包括: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三: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四: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五: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
第三章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内容包括:创新及政府管理创新概述;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模式、原则和条件;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目标;促进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对策。
第四章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内容包括:成都市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通过“四个推进”来规范政府服务工作;广西贵港提出“六靠”工作思路;大理开通“政府信息直通车”;2008年昆明新政——硬手段打造软环境;新疆“乌昌一体化”探索;兰州“治庸风暴”——“一把手”上电视;陕西省安康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做法。
第五章西部大开发与廉洁行政、高效行政。主要内容包括:廉洁行政、高效行政概述;廉洁行政、高效行政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廉洁行政、高效行政的制约因素;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廉洁行政、高效行政的实现途径。
第六章西部大开发与服务行政、协调行政。主要内容包括:服务行政、协调行政概述;服务行政、协调行政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服务行政、协调行政的基本情况;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服务行政、协调行政的实现途径。
第七章西部大开发与依法行政、诚信行政。主要内容包括:依法行政、诚信行政概述;依法行政和诚信行政对于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特殊意义;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政府依法行政和诚信行政取得的成就;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政府依法行政和诚信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推进西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和诚信行政的对策措施。
第八章西部大开发与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主要内容包括:科学行政、民主行政概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西部地方政府在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提高西部地方政府科学行政和民主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