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67

第67章 要分数,更要综合素质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只要是学习好,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其实,忽视了综合素质,片面追求分数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的成长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除了分数,孩子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未来的社会越来越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家长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有个孩子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已经将近两年了,可还是什么工作也没有找到,家长整日里没少叹气,真是可怜天下家长心。不过,这又怨得了谁呢?

孩子上学的时候,家长对孩子要求特别高,要求孩子每次考试成绩不能下前三名。为了孩子能够有个好成绩,他们两人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不许孩子出去和朋友玩,不许孩子私自外出,整日在家里就是学习。在他们眼里,孩子的成绩就是一切,什么都要为孩子的成绩让路。

结果,孩子是如他们所愿考上了名牌大学。可是,考试非常出色的孩子在生活中却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孩子在大学期间就很孤单,没有多少朋友。好不容易盼到了大学毕业,应聘了很多的单位,都因为缺乏必要的自立技能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而遭到拒绝。

家长天天看着孩子叹气,抱怨早知道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只知道考高分了。

事实上,很多家长把分数和学习成绩看做孩子优秀的唯一标准,别的什么都不考虑了。但等孩子有了高学历,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却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家长的愿望落空。

分数是衡量学习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成绩绝对不能用来衡量一个人的好坏,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分数所起的作用,只是为一个人的学习状况提供参考,也仅仅是参考而已。真正值得提高的是孩子们的能力,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同样也是内在的一种能力。所以,家长不应该把成绩看得过重,而忽略对孩子实际能力的培养。为了追求好成绩,不顾一切地去禁止孩子做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准他们交朋友、不准他们做游戏……这样做可能能获得高分数,更有可能断送一个孩子的前程。

哈佛大学录取学生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

上海复旦附中高三学生汤玫捷正式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送来的提前录取通知书,她与来自印度的一名学生一起成为今年整个亚洲仅有的两名被提前录取的学生。

据老师说,受到哈佛特别青睐的汤玫捷并非处在学习成绩金字塔顶端的学生。汤玫捷并没有在奥数等竞赛上摘金夺银的纪录,在强手如云的复旦附中,全校400多名高三学生参加考试,就成绩而言汤玫捷也只能算中等偏上。打动哈佛的是她超出普通学生一大截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汤玫捷的家庭条件非常普通,但在当语文教师的父亲熏陶下,她从小博览群书,培养了深厚的文学修养,演讲、作文、艺术是她擅长的领域。高二结束后,时任学生会主席的汤玫捷作为全国两名学生代表之一,参与了和美国著名私立中学酉德威尔学校的交换生计划。在美修读一年期间,她甚至让美国人也称赞:“她是学生领袖型的人才。”

哈佛是名校中的名校,是金字塔的塔尖,然而上哈佛并不需要顶尖的成绩分数,需要的是过人的综合素质。从汤玫捷上哈佛的例子来看,我们应该转变“分数至上”的观点,以分数论学生的优劣是不科学的。

家长有自己的渴望,希望孩子是优秀的,但是优秀不可以用一次或者几次考试分数来衡量。要知道,人走上社会,不是靠分数来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