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55

第55章 家长要让自己成为“可有可无”的人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让自己渐渐成为孩子可有可无的人物,这是家长的必修课。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独立的,如果理智一点考虑问题,就该认识到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但眼下不少家长“心太慈”、“手太软”,对孩子十二个不放心,对孩子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的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如果离开父母,他们该如何生存。

“可怜天下家长心”,可是谁来“可怜天下孩子心”呢?在家长的大包大揽之下,孩子的能力被压制,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以被弱化。家长的过分关爱使他们在精神上长久地依赖家长,变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令人感慨的是,近年来,一些人才招聘会上,家长伴着子女前来的情况越来越多,让人咂舌。

有一位朋友是某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听他讲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他们在某大学开招聘会,有一位素质很不错的女孩前来应聘。招聘人员问她期望的薪金是多少,她扭捏了半天才回答说:我要回家和我妈妈商量一下。招聘人员问她:那你对工作有什么期望?她仍旧回答说:我要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

这位朋友说着直摇头:我还不如直接把她妈妈招聘过来算了!

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对于孩子指导太多,或者干涉太多,孩子自己的接受能力就被抑制,生长秩序被打乱。家长的大包大揽往往会给他们的成长造成很多的困难,成为对孩子的一种伤害,甚至会造成悲剧。

四川省有个学生,高考时以名列全省理科第三名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可是因为他生活不能自理,不会洗衣服,不知道怎么与同学相处,不能适应没有爸妈照顾的大学生活,只好休学一年。

在这一年中,家长依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对孩子的一切仍然包办代替,不去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休学一年即将结束,面对复学的苦恼和对独立生活的恐惧,这名学生竟然精神崩溃,跳楼自杀了。

现在的家长对子女都非常疼爱,什么都替孩子想好了,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想着为孩子铺平长大成才的道路。结果,孩子的独立性没有了。

一群美国中小学生利用假期到中国生活了几天,他们吃住在中国人家里。戴瑞是最小的一个,刚刚11岁,她给中国学生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与她年龄不大相称的大背包。

一天,游天坛公园时,同行的一名中国学生想助人为乐,便走过去对戴瑞说:“我帮你背包吧!”不料戴瑞睁大双眼,疑惑不解但又彬彬有礼地说:“谢谢你!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呀!”其实戴瑞的家长和兄长就在她身边,而且他们各自背的包要轻巧得多。

一位中国记者问戴瑞:“外出都是自己拿东西吗?”她微微一笑点点头。这天,她背着足足有三五公斤重的包,但仍玩得很开心。

听到这个美国小姑娘的故事,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位中国女孩,她大约也是11岁。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雪下得很大。只见马路边有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女生,她坐在路边草坪的护栏上,伸着腿,叉着腰,指着正在马路上为她打出租车的父亲喊着:“快一点!你要是叫不着车,我迟到了怎么办!”只见她那可怜的爸爸,一手抱着女儿的书包,一手不停地挥动,满头大汗,不停地跑前跑后……

中美两个同龄女孩子强烈的对比,不能不使我们感慨万千,不是孩子能不能自己背起自己的“背包”,而是父母让不让孩子“背包”。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一个自己的背包,分量不一,大小不同,背包里面装满了每个人的梦想与憧憬,责任与负担。家长们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要清楚地明白,孩子人生的背包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背!

家长总把孩子当成“笼中鸟”,以致孩子长大了想飞也飞不高。只有从小锻炼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孩子长大后才能自立自强,搏击长空,翱翔于天地间。孩子是会长大的,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面对生活。因此,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独立生存,鼓励他们适应环境,让他们独立成长。

家长不要做孩子的保姆,也不做孩子的保镖,给孩子一点空间,让孩子独立生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