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53

第53章 让孩子感受到爸妈心中的希望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很不满意,感觉很失望,于是总是批评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样做的最终的结果是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孩子都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而是一味地责怪甚至谩骂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逐渐失去了上进的希望。所以,我们家长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眼光,多关注自己孩子的优点、进步,让孩子多寻找到被肯定的感觉。

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

在一个王国里,有一个叫伊赛亚的孩子,因对自己的家长深感失望,在11岁那年自杀身亡。原来伊赛亚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尽管他非常想靠自己的勤奋有好的表现,来赢得家长的欢心,可是,无论他怎样的努力,却从来没听到过家长一句赞扬的话语,相反,却总是听到家长在说他的不是,总是听到家长在人前人后说他是一个废物,是一个没有什么指望的孩子。最后,他感到自己再也不能改变自己在家长心中的地位,感到家长对自己非常不公平,因此便对自己的家长失望至极,最后跳崖自杀了。死前他曾告诉小伙伴们说:“我真对自己的家长感到失望极了,他们让我看不到希望,没有希望地生活在这样的家长面前,我还不如死了的好!”

国王听说了伊赛亚的死讯和死亡的原因后,便用了国家最高级别的葬礼来埋葬他,并狠狠地惩罚了他的家长。国王告喻全国的人民说:“摧残孩子的希望,是一种比鞭笞他的肉体更残酷的折磨,永远都不要做一个让孩子感到失望的家长,你既然生了他,就要欣赏他,给他希望,给他爱。要赞扬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一个最微小的优点,要用像阳光一样的话语激励孩子的成长。要记住:你家庭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希望!”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但在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有的家长就常常这样对孩子说:“你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看看你的房间乱成什么样子,你的衣柜也从来没整理过,你的床铺凌乱不堪。我都为你感到难为情,我看你永远都是一个懒汉!”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对孩子是一种摧残。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换成另一种说法,如“你知道吗?孩子,这不像你,在我们心目中你是一个比这更为整洁的人。我知道你能够保持整洁,你也肯定会为自己做得非常好而自豪,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你也是这样想的,不是吗?”像这样对孩子充满欣赏和信任的语言,一定会给孩子的行为带来悄然的改变,并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良好的种子。

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男孩在拿波里的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不能唱歌,五音不全,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母亲用手搂住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代名人,也许根本没有指望过靠她那三言两语去改变她的儿子。然而,正是她那句善意的肯定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

孩子不可能由家长来“改造”,必须让他们自己来“改善”自己,关键是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改善自己,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长大。因为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大人认定和肯定,只要能针对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去肯定他们、赏识他们,他们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一个男孩子在一个幼儿园时,一天,她母亲去开家长会,老师说她的孩子有“多动症”。回家后,面对诚惶诚恐的孩子,她告诉孩子,老师表扬他比以前有进步。当天,孩子的表现竟出乎意料的好。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去开家长会,老师说他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学好知识。不久,孩子的学习成绩居然有了起色。上初中的时候,母亲去开家长会,老师说她的孩子上重点高中难度较大。回家后,她告诉孩子,老师说他只要稍加努力,上重点高中就很有希望。上重点高中的时候,母亲去开家长会,老师说她的孩子上重点大学的希望不大,回家后,她告诉孩子,老师说他只要注意学习方法,就可能考上重点大学。孩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哭着对母亲说;“我知道我并不聪明,是你的鼓励才使我取得这样的成绩。”

不难想象,如果母亲每次开完家长会以后,都把老师的话如实告诉孩子,那么孩子在学习上会有这些成绩吗?母亲假借老师的话肯定孩子,在肯定中既暗含着对孩子不足的批评,也暗含着对孩子的期望,把批评和期望隐藏在肯定中,委婉地表达出来,含蓄而不伤自尊,孩子很容易接受,并成为他努力的契机。

一个教育心理学家说:“在家长的责备与数落中成长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无能、很无望,认为自己反正怎样做都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做事的激情和愿望,这是很危险的。因此,激励孩子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宽容,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和造就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对家长来讲,重要的是让孩子心中充满希望,让孩子去动用“自己的潜在力量”,只要能充分发挥这一力量,孩子就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家长只要懂得赏识孩子,“朽木”也可能变“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