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42

第42章 别板起面孔,教育孩子要幽默一点

一个有幽默感的父亲,更容易与孩子相处融洽。幽默的语言,用来教育孩子时,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父亲板起面孔教训孩子,孩子不一定会接受。

幽默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灵欢乐和精神享受,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是一种宽容精神的体现,是家庭关系融洽的重要调剂。

在生活中,批评孩子,要多来一点幽默。幽默的语言,能让孩子在笑声中反省自己,愉快地接受批评和教育。

晚餐时间,乐乐一家围坐吃火锅,乐乐一边吃着碗里的,一边看着锅里的。爸爸捞起两个牛肉丸,故作惊讶地说:“哎呀不好了!”妈妈问怎么回事,爸爸说:“乐乐的眼睛掉进锅里了。”妈妈一听哈哈大笑,乐乐撅着嘴,继续大吃。看着儿子的馋样,爸爸又说:“乐乐,我教你一个好办法,让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到最多好东西。”乐乐好奇地问:“什么好办法?”爸爸说:“跳进锅里去捞啊!”妈妈笑得前仰后合,乐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乐乐的爸爸本意是想让儿子注意吃相,如果爸爸只是训斥:看你,馋成那样,几辈子没吃过火锅吗?乐乐会说不定心里不高兴,说不定还会顶嘴。而爸爸用了幽默、委婉的劝说,一方面不会让乐乐反感,不至于立刻反击,另一方面,也给乐乐反省的余地,让他有个台阶下。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家长不妨用幽默的方式忠告孩子。

梦琦正在读初中一年级,这正是孩子易产生叛逆心理的时候,但是梦琦对爸爸妈妈的教育却乐于接受,并且很少会出现叛逆行为。其实,这都要归功于妈妈的“幽默忠告”教育法。

以前,妈妈特别喜欢向梦琦唠叨,每天都会提醒她一些生活上的细节,如天冷要加衣,放学后早点回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对此,梦琦逐渐有些不耐烦了。妈妈觉察到了梦琦的心理变化,决定换一种方式教育她。

后来,妈妈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话:家长的唠叨是阻碍孩子进步的一个主要原因,家长与其整天唠叨孩子,倒不如给孩子一些实用的忠告,这样教育孩子效果更好,妈妈认为这个方法不错,决定参照书上的方法教育梦琦。

有一次,梦琦晚上不想刷牙了,妈妈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唠叨她:“每天都要刷牙,要不然会得龋齿的。”而是以细菌的口吻对她说:“我是细菌,我要吃掉留在你嘴巴里的糖果和饭菜。”说着,妈妈还做了一些有趣的动作,逗得梦琦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梦琦没再让妈妈催促便主动地去刷牙了。

还有一次,梦琦在写作业的时候,眼睛距离书桌非常近。妈妈看到后,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唠叨梦琦的做法对眼睛不好,而是眯着眼睛说道:“我是一个近视眼,不戴眼镜我什么也看不清楚,你打掉我的牙齿,我就满地找牙。”这时,梦琦会自觉地端正坐姿。

妈妈根据梦琦的心理特点,利用玩幽默的方式来忠告梦琦,结果不仅活跃了气氛,还让梦琦改正了不良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何乐而不为?

家长幽默一点,孩子耳濡目染,也会乐观、大方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积极地生活、学习和处世。因此,幽默的家长对孩子阳光性格的形成,以及养成积极进取的心态的养成,都是极有好处的。

在现实中,过于严肃的教育方法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反抗,而以幽默方式来教育孩子,能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让孩子接受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