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28

第28章 孩子的进步要一点一点来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要奢望孩子一口吃个胖子。进步是一点一点积累而来的,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看看这个孩子的故事:

从读小学起,他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可成绩总是平平。有一段时间,他曾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后来,父亲带他去公园,指着园内的两排树问:“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他一看,一排是白杨,一排是银杏,与高大的白杨相比,银杏显得十分矮小。

父亲说:“我特意问过公园管理员,这两排树是同时栽下的。刚栽下时,树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同样的条件,到后来,白杨为什么长得高大,而银杏却长得矮小呢?”

父亲见他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每天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进步,通过一天一天的积累,到一定阶限就会收获不小的成绩。只要它在不断地坚持,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是好的。”

这诗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他的心头。他努力着,努力着,从不放弃。到了高中,他的学习成绩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在全年级中名列前茅。高考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来自父亲的一句鼓励让孩子记住了:成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实现的。珍贵的东西总是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成长过程才积累起来的。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而变得焦躁不安。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取得的那一点点小进步,因为没有这一点点小的进步,孩子的突飞猛进是不可能的。

王琦总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个非常理解自己的妈妈。

一次,英语测验之后,王琦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今天进行英语测验了。”妈妈说:“是吗,那你这次一定比上次考得好吧。”王琦骄傲地回答:“当然了,妈妈,我这次考了85分,比上次多考了6分呢。”听了他的话,妈妈高兴地说:“进步不小啊,你真是太了不起了,妈妈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提高的。”听了妈妈的话,王琦非常兴奋,同时也决心好好学习,争取下次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孩子苛求太多。

一次初三学生的家长会,老师让家长表决心,家长们就纷纷表态,有的说让孩子前进5名,有的说让孩子前进l0名……家长们个个斗志昂扬,一个不服一个,谁也不想让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潜力,做家长的教子无方。最后,有一位男士站起来喊道,我让孩子前进20名。

结果,两个月后中考结束,这位高喊让孩子前进20名的男子,面对校方口贴出的大榜低下了头,他的儿子不但没有前进20名,还倒退了10多名。

一个目标再伟大,如果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而难以实施,这个目标又有何用呢?

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上小学时学习很努力,但分数并不太理想,为此他很苦恼。一天,他爸爸对他说,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能行呢?”铃木不解地问。

“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

“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因此,60分就表示合格了。”

儿子陡然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高兴地跳了起来。以后的日子里,儿子的学习压力小了,成绩上升,更重要的是由于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儿子可以广泛涉猎知识,看过的课外书大大超过了别人。

在很多父母看来,铃木先生的父亲给孩子制定的目标真是太低了,我们的有些家长似乎更有志气,给孩子制定的目标都是清华、北大、哈佛、剑桥,其结果如何呢?铃木先生后来成为了小提琴家、教育家。而我们家长的“宏伟远大目标”大都成了一句“空话”,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家长给孩子制定目标要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不要以为加加压孩子就会进步,违背规律的事往往没有好的结果。家长给孩子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让孩子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这种目标实现起来才更有操作性。

我很欣赏一位体育老师的做法,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在训练孩子跳跃能力时,用一种“摸排球”的方法——老师用一根竹竿挑起一个排球,让学生们跳起来摸球,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不断地根据学生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跳跃能力来调整排球的高度,使每个孩子必须跳起来才能够摸到球,使每个孩子跳起来后都能够摸到球。

体育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家长借鉴:给孩子定目标的目的不是让他达到某一个高度,而是要锻炼他的跳跃能力,因此,为孩子制定的目标不应是高不可攀的,而应是经过努力跳一跳可能摸得到的,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不断地跳起来,不断地伸出手去摸。

聪明的家长要拿孩子和他自己比,拿他的今天与昨天比,只要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