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22

第22章 理性对待孩子追星,成长从追星开始

对现在的孩子而言,“追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只不过是程度大小的问题。

很多家长谈“追星”而色变,对于孩子“追星”,不管什么原因,总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制止。其实,“追星”和崇拜领袖、崇拜劳模、崇拜战斗英雄差不多,虽然时代不同,崇拜的对象不一样,但是其中的心理特征却是一样的。大多数人“追星”都是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自然终止。

家长大可不必对孩子“追星”过于担心,“追星”应该说是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种正常行为,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现象。青少年成长期间,社会角色意识开始觉醒,非常渴望得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而明星受公众追捧、风光无限,往往成为青少年模仿的榜样,通过模仿明星的服饰、爱好、习惯,想象自己也像那个被人喜欢的人,借此获得满足感。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仅限于收藏几张他喜欢的“明星”照贴在床头,听这位“明星”演唱的磁带、碟片,或偶尔花钱买票听这位“明星”的演唱会,搜集这位“明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仅限于这些,家长不应横加干涉,孩子紧张学习之余,听听流行歌曲,让生活丰富多彩些,有利于健康成长。

孩子追星,追求偶像对孩子也能起到的一些积极作用:孩子有崇拜的偶像,他能够从别人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优点,说明他不是一个自大、自负的人;因为喜欢明星而喜欢自己,因而获得自信与归属感,是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心理表现;偶像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前进的目标;崇拜偶像的种类可以间接反映孩子的价值观取向,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并加以引导。

如果孩子“追星”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要给予一定的引导。一些少男少女们为“明星”偶像或喜或悲,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这种狂热的行为使许多家长大惑不解。

天宇今年上初二,上课不好好听讲,回家不认真做功课,成绩直线下滑。一切原因都是因为他迷上了谢霆锋,而且像着了魔一样,这让家长担心不已。

天宇从发型、衣着再到举止言谈,无一不在模仿他的偶像。因为谢霆锋不苟言笑,一副“酷样”,原本开朗活泼的天宇也变得不爱说话,整天板着个脸,无论谁与他说话,能不回答的他尽量不回答。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不说话那才叫‘酷’!”

在模仿谢霆锋的同时,他对娱乐圈充满了兴趣,虽然没有什么表演方面的天赋,却整天嚷着要去拍电影录唱片当明星。每当家里人说他唱歌、跳舞不行时,他就会振振有词,说他缺的只是机会,只要有人愿意包装炒作他,他也能当明星。天宇这样的心态怎么能让家长不担心呢?

天宇因为头发长被老师规劝剪短头发,这本来很正常的事情,却招来儿子极大的反感,一天到晚嚷着不想去学校。最让人担忧的是,自从迷上谢霆锋之后,整个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因为有谢霆锋的外表对照,儿子觉得自己的脸太大,不好看,总是疑心自己的样子无论到哪里,都会惹人讨厌,自卑感与日俱增。

家长由于反对天宇追星,与孩子的关系也闹得越来越僵,甚至几次动手打了天宇。家长认为:僵就僵,反正为了孩子好。

由于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发育都还不成熟,追星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心理上的偏颇。一些青少年崇拜偶像到了盲目和疯狂的地步,以至于影响了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心理缺陷”。要避免这种现象,关键在于要及时正确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让孩子对“追星”有个理性认识,对“明星”有客观认识。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孩子们交流和沟通,既不能盲目地纵容,也不应该一味地反对。一些家长对孩子追星采取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制止方式,对孩子进行呵斥、漫骂甚至殴打,想达到使孩子放弃偶像的目的,但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导致一个很自然的结果:青春少年越来越叛逆,对来自家长、老师的教育,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

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明星的崇拜,如果只是简单采取扔掉明星的CD、撕掉明星的相片等办法,不仅孩子不愿听,也许还会将关系搞僵,甚至酿成悲剧。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追星,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追的什么“星”,了解孩子为何追这个“星”,然后,再对孩子的崇拜心理和行为加以科学的干预和适当的介入,若能恰当地因势利导,则能让“追星”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杠杆。

有位母亲就做得很好,这位母亲的女儿正在上初中,特别迷李宇春,还在学校里组织“玉米团”,支持心中的偶像。她的口号是“凡是玉米的歌一定要听,凡是玉米的电视一定要看”。看着孩子如此疯狂,这位母亲有些不解:这么狂热地喜欢明星,是不是有点儿过头了?虽然有很多疑惑,但她并没有简单地对女儿发脾气。

有一次,女儿在看李宇春唱歌时候,这位母亲坐到女儿身边,说:“我也来看看,我女儿喜欢的歌手一定唱得很好。”听了妈妈这句话,女儿非常高兴:“玉米的歌唱得最棒了!特别感动人!”听着女儿滔滔不绝的话,母亲知道了李宇春在女儿心中的位置。于是认真地听了李宇春的歌,觉得她的唱功的确不错,感情也很真挚,这位母亲也对这个女孩萌发了好感。

从那以后,每次有李宇春的演出,她都会和女儿一起看,和女儿一起讨论李宇春,还帮女儿搜集关于李宇春的信息和各种海报,俨然成了一个“大妈级”的“玉米”。对于母亲所做的一切,女儿自然非常高兴,有一次给同学打电话说:“我妈可跟你妈不一样,我妈妈也是一个玉米!”

因为和女儿一起“追星”,所以这位母亲和女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谈论的话题从李宇春开始,逐渐延伸到她成长中的很多方面,包括理想、未来,这些以前女儿从来不愿和妈妈谈论的话题。母亲对女儿有了更多的了解,而女儿对妈妈也更多了几分的理解。

这位母亲很了不起,她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在和孩子共同了解偶像的过程中,挖掘偶像的榜样作用,让偶像的力量激励孩子成长进步。

接受孩子对偶像的热爱,并进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讨论,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将家长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教会孩子正确评价明星,正确评价身边的人,家长还可以在和孩子的交流沟通中,给予孩子在生活和情感方面的引导。

“追星”实际上是一种榜样认同和学习,提供什么榜样或展示什么样的榜样对青少年成长十分重要。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让他理性地认识偶像,认识到偶像也是普通的人,偶像之所以值得崇拜,不是由于其外在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表面,不是外表靓丽、风度潇洒、收入丰厚、生活优越等等,而是由于他们内在的、高尚的个人品质,这才是真正值得孩子学习的东西。面对孩子崇拜的偶像,家长可以和孩子交流,到底偶像人物的哪一方面吸引了孩子,是崇拜他漂亮的面孔、还是崇拜他拥有的财富和地位,或者还是别的什么?实际上,这样做就是帮助孩子去冷静地面对偶像,去挖掘偶像真正值得孩子敬佩的东西,让明星成为孩子的榜样,把孩子的“追星”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成龙是很多人的偶像,香港把他的故事收录在教材里。成龙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就了今天的事业,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龙还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帮助了很多贫困的人们。

家长只有了解了孩子追的“星”,才可以和孩子谈“星”,孩子才能接受家长对“星”发表的客观评论,把孩子追“星”引上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