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还原真实的自然
10770200000064

第64章 神农架杂交野人之谜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次对神农架的考察活动规模较大,参加考察的人员多达110人,其中解放军侦察人员50多人,各类专业人员20多人,实际考察面积达1500平方千米,考察路线全长近6000千米,其规模即使在世界野人考察史上也不多见。遗憾的是,除去疑为野人的一些间接证据外,并未能找到实证野人在这一地区存在的过硬证据。

此后十几年,神农架野人考察活动除去少数人小规模地进行外,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下属的中国珍稀动植物科学考察队组建,并再次进入神农架进行多学科考察。引发这次科考的动因是1993年传出10位科技人员在神农架见到3个野人的事件。但这次考察依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神农架野人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成为热点,除这次考察激起的热情外,还和被报刊爆炒的一件新闻有一定关系。1997年突然传出在湖北长阳某地发现一个畸形人,据说是其母被野人掳去后生下的杂交后代。此人已于1989年去世,其尸首被送到科学院进行鉴定时,证明这畸型人实为小脑症患者,根本不是什么野人的杂交后代。

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被疑为野人的直接材料只有毛发、手脚标本和头骨等。科学的判断理应来自对客观实体的研究,但这决不意味着,在缺乏实证的情况下不能作某些科学上的推断。通过40年来的追踪与探索,能得到什么结论呢?野人究竟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吗?在众多目击与遭遇野人的事例中,除去那些因明显夸大、渲染而失真,甚至有意或无意的捏造外,多数情况是目击者处于精神紧张和恐慌状态,或距离甚远和能见度较低,误将某些已知的动物看成野人;或是根本就不认识某些动物而将其错当做野人。其中涉及到的动物有猴类(金丝猴、猕猴、短尾猴)、熊类(黑熊、棕熊)、苏门羚(神农架地区群众称为林中羊)等。

将猴类特别是短尾猴误做野人的例子屡见不鲜。1985年,前野人考察研究会在湖南新宁高价购到一头毛公后如获至宝,大肆宣扬捉到活野人,结果是一场闹剧,毛公原为短尾猴。《遂昌县志》中曾记载古代有一种叫援的动物,称援似猴,大而黑,实际上也是一种短尾猴。《黄山志》上亦有猩猩一说,认为猩猩是出现的野人,其实就是黄山短尾猴。所以国内不少地方出现的所谓小型野人,可能都是短尾猴造成的错觉。

将熊当作野人也不乏其例。科学家在神农架考察时,曾对打死野人的事例查访落实,发现打死的是黑熊。1961年1月在云南励腊密林中见到野人母子的一位小学教员事后也否认自己见到野人,认为是黑熊。所以在中国部分大型野人中,熊是占相当比例的。

尽管对野人的存在基本上持怀疑态度,但科学家依然相信,在人迹罕至之处不能完全排除野人存在的可能性,至少还有5%的证据有待我们去澄清,有待我们去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