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10769300000019

第19章 不请自来的中国人

有意思的是,最早在中国提出合资经营理念的通用公司,却没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汽车公司。墨菲在中国提出合资经营,得到了中方的响应,但他的美国同行却并不认可他的想法。墨菲回国后,向通用公司董事会报告中国之行的结果并提出在中国办合资公司的想法,通用公司的绝大多数董事都不认可墨菲的想法。在他们的眼里,中国汽车工业尚处于原始状态,生产水平低,技术极度落后,没有汽车市场的基本概念,在这样的地方投资无异于白白扔钱,墨菲的动议被董事会投票否决。政治上的偏执与经济上的短视使得通用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们错过了首先进入世界上最大汽车市场的机会,而将这一历史上最大商机让给了欧洲的德国人,多少年后墨菲谈起此事还懊悔不已。

关于中国与大众牵手合作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时任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键。故事的讲述者是时任德国大众公司董事、人事经理马丁·波斯特。故事就从这次周子健部长率领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欧洲之行说起。

邓小平关于轿车可以合资的指示传到上海时,正值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键率领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赴欧洲考察访问,考察团的主要任务是开阔眼界,了解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情况。考察团成员清一色的国家各部委及直属企业工作人员,唯一的地方成员是上海机电局局长蒋涛。在欧洲途中,蒋涛接到了上海打来的电话,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蒋涛心中一阵高兴,自己正在欧洲汽车强国访问,可能会有谈合作的机会。考察团访问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瑞士共六个国家50多个企业和研究单位。

中国代表团抵达德国后,首先去的地方是奔驰公司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其目的是要考察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在斯图加特街头,中国代表团惊讶地发现,除了极少数的奔驰外,满街跑的汽车基本上都是顶着大众VW车标的甲壳虫和高尔夫。代表团的人员向奔驰公司询问这些汽车的制造商是谁,奔驰公司向中国客人介绍,这些车都是来自狼堡的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周子健立刻决定:到狼堡去。

抵达狼堡后,代表团徒步从火车站赶往大众厂南部的一个大门。借助于翻译,周子健向当班的警卫做了如下的自我介绍:“我是中国的机械工业部部长,想与大众公司的负责人对话。”

那名警卫面对着身穿中山装,徒步来到的中国部长惊讶不已,于是便设法找个能接待他的人。谢天谢地,那一天,正巧负责销售的大众董事施密特博士正在公司上班。警卫于是致电给他:“施密特博士先生,我面前站着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他想与您对话。”

施密特博士的惊讶程度不亚于那名警卫,他充满敬意和新奇地回应道:“那就请他到大楼里我的办公室来吧,那将是我的荣幸。”

中国政府和大众的对话便如此开始。

(马丁·波斯特《上海1000天—德国大众结缘中国传奇》中信出版社)

这段传奇般的故事说明,国门初开的中国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是何等的缺乏,但一旦发现有用的信息又是何等的果断与坚决。如果周子健部长当时不是那样的果断,而是层层请示、汇报再等待批示,上海大众公司的历史或许会改写。

11月20日,在参观德国大众公司的预备会上,蒋涛向周子健部长建议:在参观后的座谈会上,能否向大众提出与上海合资合作经营轿车厂的意向?周子健同意了这个建议。

狼堡,德国大众轿车生产厂。车间里设备密集,工人劳动有条不紊,流水线上闪亮的轿车排着队,一辆一辆驶下装配线。眼前的景象使代表团的成员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轿车生产。站在一辆辆驶过的轿车面前,蒋涛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上海汽车厂,两相对比,令人汗颜。

参观完毕后,主客双方进入会议室。蒋涛抓住机会对大众公司董事施密特提出:希望大众公司能够与上海汽车公司合作经营轿车厂。中方翻译的话音一落,施密特先生就热烈响应,他将双手高高举向空中,大声地说:“我双手赞成”。施密特说:“大众汽车正和另一国家(韩国)商谈在亚洲合作建厂问题,如果中国愿和大众汽车合作,那么大众汽车将放弃与那个国家商谈的项目。并且,大众汽车愿意出资金,也愿意转让技术,将大众汽车研制的最新车型提供给上海选择。”

多少年以后,德国大众亚太地区副总裁雅格比说:“当时我们正在与韩国谈合作,认为南韩的汽车工业基础比较好,是理想的合作伙伴。但从韩国的市场来看,毕竟不如中国,再说劳动力成本高,加上政治局势不稳定,最后还是放弃了。”参加谈判的一位德国大众代表比喻说“中国像一个雄鸡,韩国像一个麻雀。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诱人。”

施密特的表态令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中方来宾振奋,蒋涛更是分外高兴。中国代表团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时任机械工业部外事司司长的江泽民,此行考察,江泽民担任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的秘书长。会见一结束,江泽民立刻亲自对蒋涛交代:“此事极为重要,你们千万不要放过这一机遇,回国后要抓紧向中央各部委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

蒋涛回来后席不暇暖,立即向上海市市领导汇报了德方的表态,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是蒋涛的老上级,在原华东局工业部,汪道涵任部长,蒋涛是办公室主任。听完蒋涛的话,在场的上海市领导一致同意,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汪道涵立即指示:“这一项目由蒋涛负责,组织班子着手准备对外谈判。”

得知上海的安排后,一机部立即向德国大众公司发出邀请,请他们派人到中国上海洽谈,德国大众公司也立即派出代表来华,从此,中德双方拉开了谈判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