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10769200000317

第317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释义”

光阴快得像射出的箭,日月也像织布的梭子。时机好不如地域好,地域好不如人团结;只要人能团结,没有办不成的事。黄金并不可贵,安静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

刘恕惜时

北宋的刘恕志向高远,一生勤奋好学,修养深厚,他每天都合理的安排时间做事,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刘恕由于把时间全部用于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培养自己的修养上,最后终于成为著名的史学家。

刘恕开始学习儒家经书时,非常用功,他为了记忆背诵一些篇目,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刘恕8岁那年,家里来的客人在谈到孔子的家庭时,说孔子没兄弟,刘恕立刻列举《论语》中“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相对,客人听了都非常惊讶。

刘恕18岁时考上进士,宰相晏殊见他对《春秋》和《礼记》的问题对答如流,请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晏殊亲自率官员前往听讲。刘恕讲完课,人们都被刘恕深厚的道德涵养和精辟的论理所折服,一时大家纷纷学起经书。

一次,刘恕得知在亳州做官的学者宋次道家中藏书丰富,于是不远数百里跑去借阅。

宋次道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友人住在家里,办了丰盛的酒席款待他,刘恕却说:“您应该知道,我并不是为了享受佳肴美酒才跑到您这儿来的,请您把酒肴都撤走吧!我是慕名来借书求知的。”

宋次道引刘恕进了藏书楼,刘恕每天在这里昼夜口诵手抄,坚持了10多天,直到把自己所需要的书本全部读完、抄完为止。

宋次道赞叹的说:“您这种能吃苦的精神真令人钦佩。”

刘恕笑着说:“哪有什么苦啊?越读书理越明,我觉得有无尽的快乐在其中啊!”

当时史书因非科举所及,学者多不读,只有刘恕如饥似渴地学习。通览史书后的刘恕学识渊博,深明史法,对上下几千年间的史实,不论巨细,了如指掌。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首先推选的就是刘恕。一次,刘恕和司马光等人游览万安山,见山道旁边的古碑上写有五代时一些将官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刘恕却能一一讲出他们的事迹始末。回来后大家查看史书,果然像刘恕所说的那样,一点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