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10769200000012

第12章 泰伯

犯而不校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释义”

曾子说:“自己有能力却向没有能力的人请教,自己知识丰富却向缺少知识的人请教;有才学就好像没有一样,满腹经纶却像空无一物一样;纵使被欺侮,也不去计较——以前我的一位朋友就这样做过。”

“故事”

荀淑拜少年为师

荀淑是战国思想家荀况的孙子,他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非常爱读书,也很有才华。连当时知名的学者李固、李膺都是他的学生。

有一次,荀淑来到慎阳县,在旅店遇到一个14岁的少年,这个少年谈起学问来,滔滔不绝,很有见地,荀淑把多年积存在心里的疑难问题,向少年请教。少年有问必答,讲得头头是道,使荀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佩服得五体投地。

荀淑请教少年尊姓大名。少年从容作答:姓黄,名宪,字叔度。于是荀淑站起来,恭恭敬敬地给黄宪施礼。黄宪忙说不敢当。荀淑道:“你是我40多年来遇到的一位最好的老师,解决了我多年的疑虑,理应受拜。”

士不可以不弘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释义”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他担负着沉重的责任而且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自己的任务,难道还不重大?奋斗终身,至死方休,难道路途不遥远吗?”

“故事”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清朝末年,有一位化学家叫徐寿,他放弃了科举考试,靠自己刻苦学习和广泛涉猎,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

徐寿从小就喜欢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后来经过多方搜求,他买回一些仪器和实验器皿,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871年,徐寿和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一书,对西方近代化学知识进行了系统介绍,为中国近代化学学科奠定了基础。

作为普通的读书人,徐寿心胸开阔,有为国出力的远大抱负,有不达目的不放弃的坚强意志,因而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释义”

孔子说:“坚守信誉,努力学习,誓死主持正义;不入险地,不住乱世;国家太平则一展才华,社会黑暗则隐姓埋名。治世中,贫贱就是耻辱;乱世中,富贵也是耻辱。”

“故事”

赵奢执法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叫赵奢的人,做过田部吏。因为他善于用兵,后来当了赵国的大将。在秦赵交战时,他曾率军大破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

在赵奢当田部吏的时候,有一次征收租税,平原君赵胜家不愿意交租税,赵奢依法杀了在平原君手下为虎作伥的九个打手。平原君大怒,要杀掉赵奢。

赵奢毫不畏惧,他对平原君说:“你身为赵国的贵公子,纵容家人抗租不交,这是无视国家法律的行为。国家的法律削弱了,国家就要衰败,国家衰败了,各国诸侯就会出兵攻赵,我们赵国就要灭亡了。到那时,你还能有现在的荣华富贵吗?”

平原君听了赵奢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就禀报赵王说赵奢是一个很贤明的大臣,赵奢也因此得到了赵王的进一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