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经济
10769100000007

第7章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18 年,成绩很大,特别是自邓小平南巡讲话和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改革更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尚有一段艰巨的路程要走,需要克服一些巨大的困难。这里,我只想扼要地谈两个认识上的困难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没有一致的理解。许多人在左解释右论述以后,又退回到邓小平早已批评过的论点上去了,这就是给“市场经济”加上了“姓社还是姓资”的社会属性,把我国要建立的市场经济说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由此又把许多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以致一些赞成、支持和实施改革者顾虑重重。虽然大家都不想再陷入“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但看来,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是有待明确并统一认识的问题。我自己的理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平 市场效率。我们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它有更高的效率,能促使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但是,市场经济会有种种失效,其中之一是会产生社会分配不公,这不符合社会主义追求实现社会公平的宗旨。因此,在实行市场经济时必须注意解决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结合。我们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正是为了使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结合,在保持高的市场效率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平。

与此相联系的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的理解。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为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结合,要做到这种结合,要求形成多种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是不可缺少的,但发展公有制经济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手段,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促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但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惟一的所有制组成部分。因为,仅有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除此以外,还必须有非公有制经济,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没有非公有制经济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的宗旨是追求社会公平,注重于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非公有制经济追求的目标则是利润,注重于效率。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推动着效率的提高,从而通过市场促使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多种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结构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些人之所以把非公有制经济看做是外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异己的力量,只允许其在经济不发达阶段、在某个限度内存在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在于他们把我们要建立和发展的市场经济加上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属性,而把公有制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经济,从而并把非公有制经济排斥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

丁丑年正月初一晨于汕头市迎宾馆

原载《改革纵横》,1997 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