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兰彬与晚清外交
10768700000063

第63章 在檀香山设领事馆

(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在檀香山设领事官折

光绪六年(1880)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窃臣衙门接准陈兰彬函称,太平洋中有国曰山域治埃兰,译称檀香山。共辖八岛。内有大岛,曰阿亚湖正埠,曰汉拿老路,为各国商人聚集之所,距广东香港一万六千余里。咸丰初年,华人前往贸易,继以耕种畜牧,合计止有千余人,自美国与该国立约通商,互相免税,生计日蕃,又值金山土人逼逐华工,因之前赴该岛者添至七八千人,游手既多,华商经理无权,土人寖滋疑忌。现据同知衔陈国芬等联名禀请该大臣就近迅派领事官驻扎檀香山,一切经费各商情愿筹备等语。查陈国芬请设领事,原系该处急务,惟未经换约之国,既不便设立领事,又不属美邦,非使美之员所能派设,但念此地本为出洋要冲,又为金山后路,且系秘鲁来华中站,若得有人照料,为中国数万穷民栖身谋食之地,亦属相宜。并查陈国芬系广东香山县人,已在该岛贸易有年,华洋夙著声望,可否变通酌办,或由南洋大臣,或由两广总督,或由该大臣发给商董谕帖,饬令陈国芬随时稽查约束,即将该处华民人数若干,作何生业,有何章程料理,限于一年之内禀报,如所办实合机宜,随后即可接办,否则即将谕帖撤销各等语。臣等查泰西有约各国,业经请派出使大臣前往驻扎,且于英国新嘉坡、美国旧金山各处设立领事官,原为保护华民在外贸易佣工起见,檀香山与中国并未立约,原未便按照各国在于该处设立领事,惟现据该大臣查明该岛该华民聚至七八千人之多,若不妥筹保护,时加约束,诚恐华民愈聚愈多,该岛之人渐生忌嫉,他日更难办理。该大臣现拟发给商董谕帖,交由陈国芬稽查约束,并拟嗣后或办或撤,再行随时酌度,原于保护之中仍作权宜之计。今若由南洋大臣或两江总督发给谕帖,地在万里以外,未免遥制为难,自以由出使大臣就近办理较为合宜。得旨:如所议行。

[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1册,张静庐等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总703-704页。

(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在檀香山设领事官折

光绪七年二月(1881年3月)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臣衙门前于光绪五年二月间据出使美日秘国大臣陈兰彬函请,拟发现驻山域治埃兰即檀香山国商董陈国芬谕帖,约束在彼华民等情,当经据情具奏,请旨办理,并声明檀香山与中国并未立约,即由出使大臣陈兰彬饬令商董陈国芬,随时稽查该处华民若干,有何章程,限一年内禀由陈兰彬酌核办理等因,奉旨,依议,钦此。咨行该大臣钦遵办理在案,兹据出使大臣陈兰彬、容闳咨称,转据驻檀香山国商董同知衔陈国芬禀报,试办一年期满,请派委员接替。又据陈兰彬致臣衙门另函内称,檀香山国虽未与中国立约,但未与该国立约之俄罗斯等国皆有领事在彼驻扎,今陈国芬试办一年,尚无贻误,人地亦觉相宜,似应奏改领事,即以该商董承充,至该商董试办期内原有翻译文案各一人所需用费,委系自行捐给,嗣后可否由出使美国经费项下定明,每年酌拨银二三千两以资办公各等语。臣等查泰西有约各国,如英国之新嘉坡美国之旧金山各处,现经设有领事官,原为保护华民在外贸易佣工起见,檀香山虽与中国未立和约,而该处本为华民出洋要冲,又为美国金山后路,且系秘鲁来华中站,华民往彼谋生者日多一日,近又有中国招商局和众轮船在彼常川往来,华商亦可陆续赁船赴彼贸易,若不设领事官妥为保护,诚恐华民聚集该处,土人寖滋疑忌,既据陈兰彬函称俄罗斯等国皆有领事在彼驻扎,可否将现驻檀香山国商董同知衔陈国芬改为领事官,以资约束,如蒙俞允,即由臣衙门咨行该大臣转饬遵照,至该领事官应需薪俸等项,应由出使大臣陈兰彬在出使美国经费项下每年酌拨银二三千两,归出使美国经费案内造报臣衙门核销,以凭查核,得旨,如所议行。

[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1册,张静庐等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总1054-10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