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兰彬与晚清外交
10768700000049

第49章 曾国藩复函陈兰彬

同治十年三月初一日(1871年4月20日)

荔秋尊兄大人阁下:

展诵两次惠书,附寄林令条陈一扣。兼以鄙人添孙致庆,曷任纫戢!就谂运筹悉协,动履增绥,至以为颂。

承示沪局续钉轮船,一仿外洋兵船之式,并造铁壳舢板以为铁壳大船先导,继造铁甲兵船,一二年后遂可就绪。铁甲船中安设灵活炮台二座,座各二门,敌炮不能伤我,我炮可以击敌,诚属防守利器。惟是外国未将此船驶入内地各口,或系体质笨重,不利行驶,姑试为之。如尚易于运棹,即可仿照续造。倘多不便,再议酌更。

天平旧存器具,昨据贵局来牍详叙改造之方,比已批答。水雷之制,前此潘君仕诚进呈图说,法殊拙滞。近日夷人水雷省去葫芦等件,改用电线点放,较为灵捷。鄙意终以送入船下为难,虽巧而未必有用。

添办铁壳铁甲船只,需铁自多。大件熟铁采之彼国,本难长恃。拟在上海设厂试炼,以待扩充,固为省费之计,然上海为各国会萃之区,似宜在产铁之境另选僻静之地。闻湖南、江西、广东皆产佳铁,或在江西鄱湖、星子、都昌等处,或在湖北上游、嘉鱼、沔阳等处,或在广东惠、潮等处开设铁厂,总须山铁易于运厂,出厂易于登舟,又须易于取煤之处,乃为妥善。沪局诸友中有能历游各省选择厂善地者否?似宜另开生面,不宜概在沪渎也。

至制造火药设局之地,尊处诸君业于龙华江北勘得一所,距制造局不过十里,尽可照料,请俟购到机器即行试办。炼造洋炮,治高克法即用汽锤在炉内沾锤,比之诸法尤速。但询之沪上洋人,悉未见过,其法或不尽善。局内制熟铁炮,但期精利坚洁,不贵强求新法。珂里东莞、新安两属线枪拟改后开门易于入药,更为敏捷。惟枪身过长,终不如洋枪之灵便,似亦不必试办。

幼童赴洋学习须通汉文,阁下定课经史为主,旁及会典律例,求为有用之学,每日习夷技后酉戌之间及礼拜日另为督课汉文,自是善策。第以西法精奥,必须专心致志,始克有成。汉文之通否,重在挑选之际先行面试一二,以决去留,此后只宜专学洋学。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未可因兼课汉文而转荒洋业也。各童涉洋船价,每人往还须增二百余两,又教习华人须增员额,讲授年限须增岁月,统计应增经费不少。俟与总署函商妥筹,并请用鄙人及李相名拟一公函稿致总理衙门,专商此事。附开章程单,便中将稿寄阅为荷。

沪关二成税内现正制器造船,规模日拓,费用日多,岂能再作幼童出洋之费?将来必当另行设法筹济。

阁下比来物色船主虾、梁、招、张、温、李、陈、黄八人,虾生最优,梁生次之。一已驾船出洋,一为闽省截阻。余亦各具一技之长,尚希会商彤云,分别招致,量材器使。李君凤苞已许到沪协助翻译、绘图诸事,兹已备札附去,乞即转交。黄丞颇有才略,亦当徐图位置。林令所陈防务十五则,洞悉夷情,迥非流辈所及。其第十三条慎重择交而以地球作一大战国观,远绍纵横之术,于美则推诚联络,于英则严加防闲及俄、普、日本控驭之道,可谓高掌远跖,切中机要。

另函示及英夷新制铁路随放随收,可行火车,将欲运至天津一带,似系无稽之言。火车电掣雷奔,一息千里,铁路须平坦坚致,辙内必无片瓦寸石方可畅行,随收随放,岂能安置妥帖,丝丝入扣?此矜夸之辞,理所不可信也。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十),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7361-7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