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生活习惯与人体健康
10767100000032

第32章 古今长寿名人长寿习惯。

1、孟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儒家名人,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又称亚圣。他活到84岁(比孔子多活11岁),可谓古代养生的典范。归纳起来,其养生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恬淡,喜好运动:孟子平时吃饭一般只是一小竹篮饭和一小壶汤。他认为只要吃饱就行,所以什么都吃,并不挑食。孟子还喜欢狩猎运动,并成为其教学的必修课。狩猎是一项最好的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有收获之喜。

(2)品德高尚,修养身心:“修其身而天下平”,即以修养身心的道理和方法来治理国家。孟子提倡:要保持良心,减少私欲;先正己而后正人。要与人为善;要交品德端正之友;要守分安常,不优穷困;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少说话,不自满;要与民同乐,与人共享音乐的快乐;要有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恭敬之心(礼),是非之心(智)。

(3)终生善养“浩然之气”;孟子把自己比喻为“大丈夫”。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养浩然之气的最好办法。孟子平时做事处处以“义”做规范,久而久之,渐入佳境。

(4)勤于用脑:孟子到了70岁以后,不再外出游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与著述。他由于著述,勤于用脑,使之“思则必有所存,神有所归”。按现代保健学的说法,人的大脑受到信息刺激越多,脑细胞就越发达,其老化的进程也就越慢,所谓“思可延年”。《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平生的思想学说,思想丰富,言辞犀利,善于比喻,富于文采。其中很多段句,人们当做名句、警句,至今仍在运用着。诸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当然用脑也不能过度,古人所谓节思之说便是。孟子之所以长寿也说明他用脑也有节制,因此才得以长寿。

2、陆游

陆游是我国宋代长寿的爱国诗人,享年86岁。他一生写了近万首诗。除“金戈铁马”外,其中还有很多养生保健诗。他虽然人生坎坷,婚姻不幸,仍享有高寿。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植根于中青年时期的锻炼。陆游38岁有诗云:“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载功。”他曾参军游宦“十年走万里”,骑射行猎为常课。

二是得益于长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古人在山林,躬自事樵汲。我虽迫耄期,谨慎亦在习。”(《幽居即事》)诗中表明了“勤慎”的养生观点。所谓“勤”,就是适当的活动,“慎”,当是良好的言行修养。

当然,陆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还是体现在读书上,读书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与慰藉。他的住屋有“书巢”之称。他67岁时写的《冬夜读书》有言:“老勤犹欲与书鏖”,70岁以后仍“蝇头细字夜抄书”。他还“一笑语儿子,此是却老方”。

陆游80岁后,每年还能作诗400余首。每日读书之余,陆游常去郊外散步,有时还登山,乘船出游,或与渔农闲话。在家看书看累了,就拿起桌旁备好的扫把,从房内扫到房外,以调节身心。陆游年事虽高,仍然坚持干力所能及的活,做乐意做的事,事毕则悠然小睡。“不自逸”的精神给他增添了生之活力。

陆游熟研《本草》,识药性,又精医理,能辩证。“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话我,生儿都以陆为名。”他做这诗时年81岁,也真是老有所为了。

此外,陆游还总不忘寓精神修养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旷然自逸。或步行散步,或静坐“调息”,活动方式多样。

前面引诗中提到一个“慎”字,起居上如是,饮食亦如是。陆游认为“一毫不如谨,百疾所由滋”。他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以适应冷热变化,防病于未然。他于82岁所作《东斋杂书》十二首之一说:“吾庐虽甚陋,窗扉亦疏明,开卷冬日暖,曲肱署风清。昨日一鸟鸣,今日一木荣,欣然与之接,悲慨何由生?”一个外形干瘪的老叟,却神清气爽,襟怀坦荡,闻鸟声觉可喜,睹“木荣”亦欢欣,开卷多心得,安眠解百忧。如此怡然自得,心境开朗,境界多么旷达。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3、齐白石

书、琴、画也是一种最好的运动,国画大师齐白石享年94岁,他的长寿奥秘,除了终身作画外,还坚持步行和日常生活小劳,扫地,洗衣服。齐白石一生作画4万多幅,写诗1000多首,制印3000多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1953年他90岁生日时,文化部特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奖状,1955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金。归纳他高寿的养生经验,大致如下“七戒”可供我们学习:①戒酒。齐老高龄时几乎每天都收到酒宴请柬,席间同座举杯饮,他每每都以“谢谢,不会饮酒”的答话谢绝了。②戒烟。齐老从不吸烟,不备烟,朋友来了,奉茶相待,友人知情谅解,也抑制着烟瘾不吸烟。③戒狂喜。齐老的书画珍品即使选入国际画展,他也不喜形于色,仍镇静若常,不动声色。④戒悲愤。他从不因个人得失而悲叹气恼。⑤戒空想。必须动脑筋构思画景时,齐老就聚精会神边思边画,他绝不空想,夜晚不动脑不贪坐。⑥戒懒惰。齐老注重生活自理,衣食住行乃至补缝衣、洗刷碗、打扫地、徒步行,自己能办的决不求助他人。⑦戒空度。齐老常说:“一日不学,苦混一天!”因此,他每天学习能收获一点儿,便觉得心慰意得,乐在其中。

4、周有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已经102岁了,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他肯定已是老态龙钟,朽气十足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除了稍微有些耳聋之外,其他方面都“平安无事”,而且思维清晰,充满活力。他的长寿与他喜爱运动是分不开的。

周有光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打网球,现在已经做不了这样的运动了,老人就自己琢磨了一种运动方式,还给它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象鼻子运动。周有光说:“大象的身体很庞大,但它却健康得很,不生大病,虽然它没有蹦啊跳啊的,但它的鼻子却经常的运动着,这正是持久的小运动带来的健康。而且这种锻炼不需要器械、场地,何时都可以进行。”老人每当写文章累的时候,就会做一下他独创的“象鼻子运动”——扶着桌脚、晃晃头、耸耸肩、甩甩手、扭扭屁股、伸伸腿、弯弯腰……小小的运动锻炼了全身。

周有光认为,要健康愉快就要善于自己创造条件。老人的书很多,又设有专门放书的屋子,四间小屋子都放满了书。有的时候要查资料,常常要四个屋子都去跑,周有光没有把这当成一种负担,反而乐此不疲。他说,古代有“陶侃运转”锻炼身体,我自己把书搬来搬去,这是“周有光运书”。他把没有地方放书的不利条件转化成搬书锻炼身体的有利条件,这样就愉快多了。

周有光1955年出任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第一研究室主任,6年后出版了《汉字改革概论》。他还参与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促成《汉语拼音方案》成为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据悉,周有光83岁时“换笔”用电脑工作,98岁开始倡导“基础华文”运动,百岁高龄后,年年均有著作出版。102岁高龄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以其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获得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

周老经历了很多事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度量要放宽一点儿。老人说:“有些人常常为小事吵架、生气,我认为没有必要生气。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得好,‘生气都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家做错了事情,我生气,不是我倒霉吗?”就是这种宽容的心态,才使得这个慈祥、快乐的老人得以高寿。

5、吕正操

吕正操将军是开国上将中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将军,17岁参加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在中共北方局介绍下正式成为中共共产党员。吕正操将军享年104岁。

新中国成立后,吕老一直担任铁道部领导工作。吕老的业余爱好非常广泛,读书、打桥牌、打网球、游泳、唱京剧等。吕老说:“人体各部位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因而平时既要注意锻炼身体,又要注意活动脑子,才能有效的延缓衰老。”吕老桥牌打到97岁;游泳坚持到98岁;吕老每天都坚持力所能及的锻炼。

吕老的饮食很科学,以清淡为主,喜吃五谷杂粮。他认为粗茶淡饭最养人,且定时定量进餐,长年以来,他作息很有规律,注意,忙里偷闲,愉悦身心。

吕老的祖上多是长寿之人,吕老的故乡辽宁省海城地区山清水秀,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吕老和张学良是同乡,而二人都是高寿之人。吕老曾说过:“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