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生活习惯与人体健康
10767100000019

第19章 戒懒散少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强身益寿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人却不以为然,出于人的堕性或其他原因,就是不爱动,养成了一种不爱运动的坏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们缺乏运动的情况愈来愈严重。在发达国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几乎不运动。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大城市里,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空气质量差等因素,加上缺乏公园和体育设施等,人们运动更少。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工作紧、生活节奏快和缺少运动而死亡。这份报告预测,到2020的,因“长期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即非传染类疾病,将占到全球疾病总数的70%,这其中包括心血管病、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病症等。肠癌、乳腺癌、高血压、骨质疏松症、情绪低落和焦虑等疾病的发生率亦将大幅增加。不爱运动是其中重要原因。

1、“懒”生病

英国有一句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这句话是颇有道理的。很多人不爱运动,就是沾染了一个“懒”字。懒于起床,懒于体育锻炼,懒于与人交往,懒于学习,懒于做家务,满足于整天坐在家中看电视、听收音机,甚至一有空就躺到床上。事实上,一个人一旦沾上一个“懒”字,很多慢性疾病会向他袭来,当然也就难以实现健康长寿。万物都在运动中生长发展。“用进废退”是生命现象的一条普遍规律。人体各器官组织的衰退,一方面与年龄的老化有关,一方面是使用和运动少或不当,前者是自然规格,后者是人为的造成未老先衰或末老先夭。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把同年龄的幼鼠分成两组,把实验组的幼鼠关进狭窄的笼子里,使其被迫停止运动;而让对照组的幼鼠自由运动。两组幼鼠的饲料和其它条件都相同。经过120天后进行X光照相,观察骨骼系统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幼鼠的骨结构模糊,骨密度减低,皮质变薄,骨质疏松,这说明骨组织内的化学成分明显减少,因为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40%左右时,才能在X光照片上看到这些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四肢和躯干,而且波及到下颌骨和牙齿。

一些学者对人也进行这类似的实验,让10名自愿尝试者卧床120天,除允许分阶段的在床上翻身外,不做任何活动,吃饭、洗澡、排便等都必须保持平卧姿势。当受试者卧床三天之后就觉得头痛、头晕和全身不适。卧床28天后,如患重病,受试者出现烦燥不安、失眠多梦、头昏脑涨,虚弱多汗。卧床一个月之后,大脑的肌能遭受严重损害,受试者几乎整天昏昏欲睡、极度衰弱,很容易疲劳,记忆力明显减退,兴奋性和反应能力显著下降。同时受试者的水盐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大量钙从尿中丢失。

卧床120天后,对他们进行直立试验,由于卧姿势突然站起来,这时由于重力作用和血液重新分配的功能紊乱,致使大量血液聚集到下肢,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所以全体受试者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汗等反应,有四名受试者当场晕倒在地,短时间失去知觉。

由此可见,久坐工作的人可懒不得,应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心肺和肠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全身肌肉,关节、韧带的血液循环和活动度,让各脏器和组织“动静结合”,才能增进健康,才能延年益寿。

人如果终日闲坐,四肢不动,整个机体得不到应有的活动,会导致血脉不畅,肌肉逐渐萎缩,内脏器官也会加速退行性的改变,使衰老来得更快。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不仅思想空虚,而且时间一久,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这些感觉会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抑郁,甚至导致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这就是四肢不勤,不爱劳务不爱运动的结果。

吃的多动的少,久坐不动,四肢不勤,除了易患股胖症外,还会造成以下疾患:

①血液循环流通差 久会者,血液循环减慢,使身体内静脉回流受阴,直肠肛管静脉容易出现扩张,血液瘀积后,致使静脉曲张,并可能患痔疮,发生肛门疼痛、流血甚至便血等现象,长此则会导致贫血。

②颈椎问题麻烦大 久坐少动者的骨连接处无法产生粘液而变得干燥,继而引发关节炎和脊椎病。久坐不动不仅会引起颈椎僵硬,影响颈椎动脉对头部的供血量减少,还能使人体的正常生理弯曲被破坏,失去体态完美感,而出现弓背或骨质增生。

③心、脑血管藏隐患 久坐少动者,人体对心脏工作量的需求随之减少,由此可引起血液循环减慢,心脏功能减退、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④消化系统紊乱 久会不动者每日正常摄入的食物,聚积于胃肠,使胃肠负荷加重,蠕动减弱,长引以往可致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汤穿孔及出血等慢性难愈烦顽平。

医学专家建议,凡需要久坐的人,不要连续超过8小时,每隔2小时应进行一次约10分钟的活动,或自由走动,或做操等,提预防发生以上疾病。

2、“勤”益寿

大凡世上百岁寿星,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勤快。人勤益寿。勤于劳作,勤于家务,勤于运动,是防病治病,健身益寿的良药。

人体的衰老,主要是人的肌体发生了三个方面的退行性改变:一是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二是组织弹性减退,三是钙的分布异常。体育锻炼是预防和延缓人体衰老的有效途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早衰和病变;也可改善肺脏的功能,增大肺活量,防止肺功能未老先衰:还能防止肌肉的萎缩,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的弹性。心脏病是当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科学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的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明显高于运动的人,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保护心脏、防止心肌梗塞的功效。俗话说“劳动治百度”,适度劳动自然也是抗病健身的一大法宝。尤其是工作压力大,久坐办公室、事业心强的适应吩子、中青年人、企业家更需要参加运动,参加劳作。久坐“待毙”。

(1)知识分子不仅动脑,还要动腿动手。

体育锻炼对知识分子具有重要价值,与知识分子特殊的劳动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缺乏体育运动的知识分子,他们各个系统,尤其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比较低下,抵抗力很弱,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和哮喘等疾病。

我们知道,知识分子的劳动方式,其特殊性在于劳动器官主要依靠的是大脑,而不像体力劳动那样是四肢与筋肉。正因为如此,脑力劳动才在两大方面对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具有不良影响。

其一是大脑神经系统的高度紧张状态。神经紧张是诱发各类疾病的主要条件,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过精神创伤和精神紧张,精神紧张引起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从而诱发疾病。正如著名医学家塞里1979年所说:“如果激素(尤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频繁的持续的高度激活状态下,就会形成重要的生癌武器而对人体进行攻击。而激素的释放都与大脑的紧张有关”。我国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所以不佳,恶性肿瘤所以如此严重,与其严重的精神紧张确有某种联系。有人调查发明,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易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一倍以上。

其二是严重的体力活动不足,由于知识分子付出的劳动是脑力而不是体力,于是肢体活动不足便成了一个明显的职业特点。这个职业特点对人类长期进化中所形成的各种稳定的生理功能有着严重破坏。体力活动不足等于人为地改变着人类天然的动物属性,使人体产生许多不适应,各类疾病便会大量出现。体力活动不足必然身体素质不佳。这也是诱发多种疾病(包括感冒)的重要条件。

以上两上方面都对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有着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就是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生活方式所形成。因此,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中必须输入体育活动这样的内容,才能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体育的娱乐性能,使知识分子紧张的大脑得到良好的放松,减轻因“紧张状态”而可能诱发的各类疾病,体育的这种心理疗效是其它方式所难以替代的,紧张的头脑,一旦进入体育状态,便会出现“忘我”的境界。

体育的锻炼性,则能很好的弥补知识分子的体力活动不足,从而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增强体质。这对于修复知识分子的卫生保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种有着维护正常人体身心状态和修复生活方式的巨大作用。然而,不少知识分子还认识不到体育的这种作用,迷信的只有药和营养,这是不全面的。其实,不进行体育活动,不仅对健康不利,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和进一步强化紧张状态。

因此,对知识分子的卫生保健工作,应该从如何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角度出发,多数要在政策和措施方面安排一些体育内容,而不是一味体检和治病。这样做,既省钱又能提高身体素质。我的一位朋友,长期坐办公室编稿编书,小有著绩,但由于坚持“晨练”和“晚练”,坚持做家务,做饭炒菜,诜衣叠被,虽已年过花甲,但身体很好,20多年没有看过病,上过医院。正如他自己一首诗写道:

改稿编书二十年,没进医院没求仙,

不是炼丹自有求,只因心静善锻炼。

可见动静结合,确实是从事脑力等劳动的知识分子祛病强身的良药。

(2)中年人更需运动

中年是大有作为的年华,是建功立业的最佳年龄。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魂和充沛的精力。但是由于岁月的推移,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趋降低的态势。另外,人到中年以后,养育儿女,频添的家务劳动和肩负的工作重任,很容易打乱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更不要说坚持体育锻炼了,加上习性上也由好动转为喜静,于是由于缺乏运动而逐渐引起了体型的变化,发胖、大腹便便,有些人则消瘦、面部皱纹悄然而生……渐渐失去健美的光彩,体质逐步减弱,随着健康状态的每况愈下,许多疾病乘虚而入。毋庸置疑,中年人要保持健美的身体,不管工作忙碌或家务繁重,每天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因地制宜地从事一些体育活动,跑步、体操、打球是最简单可取的方式。

俗话说,“人的衰老自腿始”。通过跑步,把腿练好,会使中年人的全身机能都好起来。在美国曾经发生过中年人跑步问题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结果,大多数人认为,中年人跑步是最完美的运动之一。长期坚持跑步,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生理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延缓衰老时间。在国外,中年人参加跑步的日益增多。在美国某一小城市,1975年在正式参加跑步的18466人当中,大约有2250人在40岁或40岁以上。跑步对于中年人来说,好处太多了,除上述介绍的,当然还有其它许多作用,如减肥等。

但是,任何一件好事,如果运用不得法,也可能成为坏事。跑步也不例外,人到中年才想开始跑步。先慢后快,或跑跑走走,把心跳控制在每分钟不超过110—120次。饭后不要跑步,因为饭后跑步易引起腹痛。跑步最好在每天清晨,选择绿化比较好的林荫道或公园为宜,这样可以获得充足的新鲜氧气,加速新陈代谢。据科学家研究,一个人每天得到8倍氧所供给,可以延缓衰老和预防癌症。自然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可以散步,也可以打太极拳,跳交际舞,可以晨练,也可以晚练。有人主张晚练更好。我的一个朋友喜欢晚练,并写诗道:

星光月色透树梢,

树下晚练乐逍遥。

一天废气全排尽,

家事烦恼也都抛。

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家事烦恼多、往往造成心理疲动和身体疲劳,更需要通过运动去恢复去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