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73

第73章 守洞待鱼——鱼洞

小问号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写的是捕鱼人的辛苦以及遭遇的风险。可是,世界也有一些奇特神秘的地域,那里的鱼儿会在一定的季节喷涌而出,不需要付出驾船的辛劳,也不需要进行张网围捕,只需要“守洞待鱼”就成。那么,世界上真有这样的洞穴?这样的人间奇景到底在哪里?

“守株待兔”是个寓言故事,“守洞待鱼”也不是天方夜谭。在神州大地上,这样的神秘地域还不止一处呢。

在广西的岩溶地区,有多处神奇有趣的鱼洞,如:桂林的鸡冠山鱼洞、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油鱼洞、平果县的“没六鱼”洞等,每年春夏季节,常有各种各样的怪鱼从洞中源源不断地钻出来,人们便常常守洞“待”鱼。其中,“没六鱼”洞最为出名。从洞口到洞底长70多米,整个狭长的熔岩岩洞,像一条蜿蜒地下的“长龙”,与右江附近的几条溪河相通,从泉眼中常有鱼儿流出,最多年份达5000千克以上,最少年份只有100千克~150千克。它体重一般不超过6斤(3千克重),所以叫“没六鱼”洞。这种鱼是鲤鱼科的岩鲮,嘴长得很怪,不在头前面,而在头下面,而且嘴唇发达肥大。离洞后,就没法养活。这里已开辟为旅游点,洞里河道拓宽,安装上电灯,洞口还有一副美妙的对联:“潺潺清泉扬波去,尾尾没六洞中来”。这些鱼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鱼?面对曲曲折折、神秘幽深的溶洞,人们找不到它的踪影……

四川省城口县山区,在任河和前河流贯两岸的峡谷岩壁上,有不少岩洞,其中有57个鱼泉,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鱼群从这些泉中接踵而出,十分奇特壮观。任河流域的人在泉口垒砌石砍,用竹篓接鱼,有时鱼太多,竟把石坎挤垮。有些鱼因太肥或争相拥挤,往往被卡死在石缝里。任河的东安鱼泉,每年涌出0.5千克以上大小的鱼儿不计其数。据调查,在任河上中游地带有许多地下暗河。一到秋末,鱼儿就穿过裂缝进入暗河过冬。第二年春暖花开时,鱼儿又会随外冒的地下水游出泉眼。

湖南石门县内有十多处鱼泉,永顺县也有鱼泉。石门县南镇龙门泉,泉口在悬崖峭壁腰部。每逢早春时节,春雷响,电光闪,大雨滂沱,大鱼、小鱼从泉口飞跃而出,银鳞耀眼,水泻鱼翻。一年出鱼一次,每次300千克~400千克。

这样的怪事北方也有。风景胜地五台山南禅寺所在地的李家庄附近,有座鱼洞山,山脚下有一个一米多见方的洞穴。据古代县志记载,每逢清明前三日,这个洞穴中就有鱼随着水流跃起出洞来。有时满窟都是鱼,它们争先恐后往外拥,甚至挤破肚皮,就连洞中也被鱼儿堵塞得不流畅了。跃出洞穴的鱼儿长不足一尺,重不到一斤,肉质细嫩鲜美。至今在石窟捞鱼,仍是当地每年一度十分热闹的大事。奇怪的是,三天之后,就见不到鱼影了,洞口不见片鳞只甲,仅留清水潺潺。有时鱼洞干脆就变成干涸的了。

更令人叫绝的是,从北京门头沟往西走,在河北省涞水县境内有一处神奇的旅游胜地——野三坡风景区。这里五峰一水,山奇水怪,清清的拒马河水千回百转,珍禽异兽里面穿行林间,静寂古朴的环境使人恍若置身于遥远的古代。野山坡既靠的是它的奇美、险怪,迷人的传说去吸引着人们去探幽揽胜,更有让人难解的巨泉喷鱼的谜团。鱼谷洞位于野三坡风景区的北部,在大东山的坡根上,西邻拒马河支流小西河。鱼谷洞泉是永久性的独眼巨泉,是我国怪泉之一,已列入世界奇闻。泉眼涌出的是天然矿泉水,流量大而稳定,即使连遭十多年大旱,喷泉仍然奔涌如常。这里每年春季“谷雨”前后,会从山泉中喷出大量活蹦乱跳的鲜鱼来,在清明和谷雨交节的一两天里,每天竟能喷出2000多斤鱼来,每尾重约6~7两,黑脊白肚,肉味鲜美,鱼骨坚硬,当地人称之为“石口鱼”。由于某种原因泉眼外边已形成小水潭,鱼喷出来以后可以在水中游来游去,当地居民纷纷拿着渔网、柳筐等前来捕捞。这种鱼为什么要在谷雨时节喷吐而出,人们不得而知。

守洞待鱼,神秘、刺激,美妙、浪漫。

“小档案”

在辽阔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草原上,有一个不寻常的泉池叫“六味泉”。“六味泉”位于赛汗罕乌拉西麓山下,方圆15米左右。据说,池里有6个泉眼,泉眼冒出的水各有滋味,有苦、辣、酸、甜、涩、咸6种味道。关于六味泉的传说很多,有一种传说,在清代同治年间,有一位名叫达利的喇嘛云游至此,见这里山青水秀,便住了下来。达利喇嘛曾在寺市庙学医,深谙医道,所以他在赛汗罕乌拉避暑期间,常有人向他进香求医。于是,达利喇嘛在住地挖了六眼小井,每口小井撒下一味神药,让人们喝水治病。从此,便有了六味神泉。后来,人们掘井为池,到池中洗澡,可治疗风湿病和皮肤病。每年四面八方到六味泉洗浴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