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07

第7章 寻找“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藏文资料里就已经出现,意为“心中的日月”,可是让它名闻中外,还应该归功于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这部小说诞生以后,好莱坞制片公司把它搬上了银幕,使“香格里拉”立刻风靡全球,并伴随着动人的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的唱响,名气越来越大,其神秘的地域也越来越诱人。现在,“香格里拉”这一名词已经成了“世外桃源”的象征,代表着“永恒、和平和宁静”。今天,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人们想象中的乐土,是“伊甸园”、“乌托邦”的代名词。可是,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这么神秘难觅?

关于“香格里拉”,西藏经典传记中的记载是个雪山环绕,天地之间纯净如水,黄金佛塔林立,处处宁静祥和的神圣王国。对于虔诚的喇嘛僧侣来说,这不仅是个神话般的传说,而且是他们终生向往和追求的圣地。但是,以前这个传说只是在藏民和喇嘛僧侣中流传,认为那只是理想的天国,可想、可知、可求,却不可遇。

然而,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问世以后,“香格里拉”立即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让人们重新回到了现实。他在书中描绘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几个英国人意外地来到了位于喜马拉雅群山之中,一个风光秀美、空气清新、神秘陌生的藏区。这里除了四面雪山环绕,还有藏有金矿的大峡谷。在峡谷中人们活得逍遥自在,静静地享受阳光和雪山的赏赐,却对峡谷的黄金不屑一顾。这里以藏民为主,以喇嘛教为中心,儒教、道教、佛教等教派包容并存,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幸福安康。他们品格高尚,健康快乐,长生不老,与世隔绝,以独特的方式始终不渝地守护着自己的文明。香格里拉,也成了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种气候、多种地理和谐并存的神秘地域。

那么,神奇而美丽的“香格里拉”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于是寻找“香格里拉”成了世界探险界的一大热点。

有的人说,香格里拉在拉萨布达拉宫附近。传说,在中国西藏有个前往“香格里拉”圣地的入口,它就在布达拉宫的神殿之下。有的人认为这种传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布达拉宫本身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其选址和设计必然有其独特的匠心。在布达拉宫附近有香格里拉这样神秘迷人的地方当然不足为奇。

有的人说,香格里拉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克什米尔地区。这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西南,四周是银装素裹、冰河悬柱的冰峰雪山,中间却气候宜人、青葱碧绿,是五彩缤纷的梦幻般的雪中绿洲。这里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而又与世隔绝。因此也有人相信,“香格里拉”就是克什米尔的某个地方。

有人说,香格里拉在中国的云南,也就是云南的中甸。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著名的梅里雪山脚下,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有趣的是,当地藏民有好多信奉天主教,他们自古以来就把梅里雪山看作是不容凡人足迹踏入的圣山。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调研组,对“香格里拉”展开为期一年的研究,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的结论,并于1997年9月14日在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这一结论,引起了国内外对迪庆——香格里拉的极大关注。2001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被正式批准更名为“香格里拉”。有此一说的重要理由是这里的风情、风景等与小说中描绘的极为相似。

还有人说,香格里拉是一种令人类向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真实地存在,一如中国的桃花源一样。不过,它的原型在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中,因此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区为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而且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当年的洛克就在这一地区活动了数十年。

神秘而又美丽的“香格里拉”究竟在哪儿呢?以上几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定论。也许,“香格里拉”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象征,它并不是哪一块特定的地域,只能活在人们记忆的里。

“小档案”

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与中国有许多不解之缘。一是虽然詹姆斯·希尔顿本人没到过这地方,但是他的小说素材来自美国人奥地利血统的洛克的探险照片、日记、记录。洛克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曾应《国家地理》杂志的稿约来到中国的西南边陲地方进行植物学考察研究,在中国生活、工作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夕才离开。二是小说结尾与中国的桃花源记相似,四个西方人士离开后想要再次返回却无法找到归路,与桃花源记结尾异曲同工。三是小说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除了道家和儒教是中国所特有的人文景观外,在我国西南的雪域高原,藏传佛教已广为流传,19世纪西方的传教士已开始在我国西南地区传播基督教。现在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基督教堂。四是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语中的“香巴拉”的音译,都含有“宁静美好”与“心中的日月”的意思,与藏语“香巴拉”的意思也十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