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61

第61章 在江水大拐弯的地方——“长江第一弯”

小问号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毛泽东在《长征》一诗中的著名诗句,表达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与惊险。金沙江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当年,如果红军过不了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靠7只小船终于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应该说,许多人对金沙江还是通过毛泽东的这句名诗和红军“抢渡金沙江”的战斗故事得以了解的。可是,在探险家、旅行家和地质学家的眼中,金沙江“V”字形的大拐弯才是最诱人的,那片江水大拐弯的水域也因此神秘异常……

打开地图,我们就会发现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和怒江、澜沧江等一样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然后几乎平行地一齐向南流淌。在青藏高原东侧并列着几条深邃的河谷,在河谷之间,就是一条条大致平行的高山,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横断山脉。在峡谷中奔流的这三条大河中,我们看见的金沙江是靠最东边奔腾而去的那条大江。

起初,金沙江的流向也是由北向南,可是当它流到云南省的石鼓村北那段路程时,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折转向东,而后又转向北,几乎是来了一个180°的大拐弯,最终形成了一个奇特的“V”字!这在地形图上看得一清二楚,这样大的拐弯简直让人惊讶得目瞪口呆。金沙江流过石鼓村以后,坡度骤然加大,江水在只有几十米宽的深谷中呼啸奔腾。这里,大江两岸一边是玉龙雪山,另一边是哈巴雪山,江底到峰顶落差竟然达到3000多米,于是诞生了“虎跳峡”。这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峡谷,也是世界最深峡谷之一。大自然在这块神奇的地域上造就了千古奇观!一条好端端流淌的江水,自有自己的奔流轨迹,为什么在这里会另择河床,而且形成一个奇怪的“V”字形呢?

千百年来,金沙江上这处“万里长江第一弯”曾使许多来这里的旅行者、探险家和地质学家以及世世代代居住在江边的居民们困惑不解。关于大拐弯之谜,一些科学工作者通过认真的考察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的人认为这是“河流袭夺”造成的。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指出,几十万年前,金沙江并没有今天的大拐弯,而是和怒江、澜沧江等一起并肩南流。后来,在它东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条由西向东不停流淌的“古长江”。由于急湍的古长江水不断地侵蚀脚下的岩石,江水自然而然地不断向西伸展。这样,两江终于相遇了,奇迹也就这样在漫长的地质变化中突然发生了。“古长江”的地势比古金沙江要低得多,“水往低处流”,于是滔滔金沙江水受到古长江谷地的吸引,终于有一天,它不得不掉头向东。这样,金沙江就成了长江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就是地质学上的“河流袭夺”现象。这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可是,“古长江”与金沙江在什么年代相遇?究竟从哪些地质地貌上可以找到这样的痕迹?人们一时又拿不出可靠的证据来。

有的人认为这是“地壳断裂”形成的。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首先否定了“河流袭夺说”,认为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古长江与金沙江相互连通的河流袭夺事件。因为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如果是远古文明的事,民间也应该有些传闻。他们认为,今天的金沙江之所以会有这样奇怪的大拐弯,与当地地壳断裂有关,是断裂带造成金沙江流到这里才被迫拐弯的。

虽然往事并不如烟,可是山河沧桑巨变,早已查无实据了。针对这两种观点,人们只能说如果大拐弯发生在几十万年以前甚至更早,谁能亲眼看见过古老的长江把金沙江袭夺改道?谁又能有办法查考江水是沿着断裂带流淌的?迷迷茫茫,曲曲折折,岁月的风雨把一切都侵蚀得面目全非,只留下一个神秘的“V”字让人不断地猜想……

“小档案”

金沙江从古到今有很多名字。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称它是“黑水”,随后的《山海经》中又叫它“绳水”等。三国时期,称“泸水”,诸葛亮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指的就是金沙江。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第一次对金沙江水系做了详细描述,遗憾的是没有写出金沙江与长江干流的关系。到了宋代,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这时才改称“金沙江”。可见,最让它得意又叫得最响的名字还是今天的“金沙江”。这里沿河盛产沙金,“黄金生于丽水(地名),白银出自朱提(先为山名,继为县名,后为郡名,后来成为银名,即朱提银。这里指的是地名。)”那么,什么是沙金呢?它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风化、崩裂,金粒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这种金的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90%以上都是赤黄色,还有一些是淡黄色,甚至是青黄色。在金沙江的底层或低洼地带,人们常常能够淘洗出来黄金就是这个缘故。金沙江也因此更加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