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号
喜欢探秘的人,都知道秘鲁东南部的纳斯卡。那里是一个在地球上根本不起眼的小镇,可是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大批古墓的发掘,许多彩陶和纺织等殉葬品的相继出世,人们开始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它。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有一次飞行员在纳斯卡空飞行时,突然发现有几条印第安人挖掘的“运河”,后来专家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纳斯卡谷地巨画”。于是,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都被它的神秘面孔吸引住了,不知道这些罕见的巨画为什么会在谷地里出现,是什么人画出,又是用什么样工具来完成的。一个个无法解答的问号,使纳斯卡更加神秘起来……
先让我们来看看纳斯卡的神秘面纱是怎么样被慢慢揭开的。
20世纪30年代,自利马飞往秘鲁南方城市阿雷基帕的航线开辟不久,一位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飞越秘鲁南方安第斯山脉上空,从空中俯瞰纳斯卡谷地时,发现了印第安人挖掘的一条古老“运河”。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利马民族学博物馆,把这一发现向馆长作了汇报。可是,纳斯卡是秘鲁伊卡省的一座古城,东傍安第斯山脉,西临太平洋。那块平坦而荒凉的谷地自古就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水源缺乏,怎么会有运河?也从来没有关于印第安人挖掘运河的记载呀!飞行员还拿出一张地图,在图上用铅笔勾抹下了他看到的线条,十分奇特、别致。可惜,飞行员走后,馆长把这张草图放进了古文书保管所,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几年后,这张草图辗转到了美国历史学家鲍尔·科逊克手中,引起他极大兴趣。喜欢探秘的科逊克决心揭开这一谜团。
1940年,科逊克率领探险队员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纳斯卡谷地。他们在那片黑褐色的高原上根本没有找到飞行员所说的运河,倒是意外地发现几条干枯的河床,约有15~20厘米深,有的弯曲,有的笔直。他想,也许飞行员在高空看不清楚,把枯沟看成了运河。后来,科逊克等人又拿着指南针,一面沿着一条弯曲的沟行走,一面在地图上记下沟的方位形状,对这几条干涸的河谷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为了准确无误,每个人都分别画在自己的地图上。当他们各自拿着对沟的形状和方位的图进行核对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把他们惊呆了:这几条沟的形状竟然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它的尾巴长40米,喙长100米,与一条长达1700米的笔直的沟相接,翅长达90米。科逊克兴奋不已,原来纳斯卡谷地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对于一个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发现新目标更快乐的事呢?学者天生就爱探秘。
可惜,珍珠港事件突然爆发,科逊克的考察组只得解散。他独自留下来,在当地女教师玛丽亚·拉亚赫的协助下,继续探索谷地里的秘密。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知道,纳斯卡谷地上那些线条是图画了。1959年科逊克去世后,拉亚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揭开了纳斯卡谷地的神秘面纱。这是一幅幅千古不朽的图画,有的简单,仅是一些线条,有的形象些,有了具体的形状。综合起来看,这些图案大约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直线,一般是由南向北,纵贯谷地,误差不超过一度;第二种是几何状图案,有三角形、矢形、螺线、圆,还有一个三叉箭头,指向一定的方向;第三种是人形图案,形状庞大,姿态奇异,其中一个人物高达620米,躯干挺直,双手卡在肋下;第四种是动物、昆虫图案,这种图案数量最多,其中有长达80米的卷尾猴、46米的蜘蛛、长有人手的180米长的蜥蜴等。另外,仍有一些图案尚不能分辨。整个谷地布满了由宽窄不一的“沟”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螺旋形等几何图形。它们又分别组成蜥蜴、蜘蛛、鱆鱼、长爪狗、老鹰、海鸥、孔雀以及仙人掌等动植物的轮廓图。每个图案竟有几百平方米之大。而最大的一个占地5平方公里。根据对沟中存留的灰烬碳的测定,年代距今1500年左右。由此断定,纳斯卡谷地中的巨型图案至少在1500年前就已经展示在这里。
纳斯卡谷地上的巨画虽然被人们发现,并不意味着它不再神秘。相反,越深入研究越发现它有着太多的神秘之处。这些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怪异图案,每隔一段距离就重复一次。科学工作者通过测量发现,这些图案不仅层次分明,而且间隔适度,有些相同的图案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其精确度令人吃惊。重复的图形几乎完全相同,如,两个三角形的角度差不到1度。这些图形在阴影的陪衬下更显得栩栩如生:飞鸟像在展翅飞翔;猴子像在戏耍跳跃;鳄鱼像在张嘴吃食……研究它的学者们,从科逊克开始,一直在思考绘画者的意图。起初,科逊克提出了假想,认为它是一部巨大的天文历书。因为有一天,他与拉亚赫观察巨鹰图的时候,突然发现沉没在远方地平线的太阳光和与鹰喙相连的直线恰好重合,这一天正是冬至。6个月后的夏至,他又注意到西沉的太阳光线又与这条线重合。遗憾的是,不久科逊克就去世了。1968年,拉亚赫邀请邀请美国著名天文学家C·侯坎兹教授去纳斯卡探秘,经过反复验证后认为它不是一部天文历,冬至、夏至那天的光线重合完全是一种巧合。后来,又有人提出纳斯卡巨画绘制应归于宗教原因,有的甚至提出那是外星人的机场,秃鹰、蜘蛛、三叉箭头等是太空船着陆的路标,等等。
争来议去,几十年过去了,一张草图发现的神秘巨画,仍笼罩在迷雾般的神秘里。
“小档案”
关于纳斯卡巨画,专家们还发现,它们的面积异常庞大,只有在800米的高空才能窥视全貌。可是,当地周围既无高山也无丘陵,作画的人不可能根据事先画好的图纸,按详细的尺寸在地面上进行放大,因为那里的地形非常不规则,如果采用放大的方法,就需要遥测仪、经纬仪和其他测量仪器才能准确地勾出轮廓。当时,这一地区也只是处于青铜时代和冶铁时代交替的历史阶段,是处于原始的社会状态下,难道那时他们就已经掌握了垂直升空的技术手段了吗?有人说,这些巨大的图画根本就不是地球人的作品,而是天外来客所为。也有人说,作画的人是乘坐热气球升空,设计地面上图案的。因为有人在作画现场发现了一些黑色的石子和一些织物的时候,就声称他们找到了当时古代人作画的一些工具。这些黑色的石子是一种燃烧值很高燃料,这些织物,很可能就是当时被用来缝制气球的。他们认为,古代纳斯卡居民,就是乘坐用黑色石子燃烧加热升空的热气球来进行作画的。可是人们无法把在当时就掌握了欧洲18世纪才发现的气球升空技术的古代纳斯卡人和现代仍然落后的纳斯卡人联系在一起。那么,古代纳斯卡居民是不是现代纳斯卡居民的祖先呢?如果不是的话,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纳斯卡巨画越来越神秘了,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