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40

第40章 烟雨里的“江南云冈”——千佛岩

小问号

摩岩石窟造像在国内外并不鲜见,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等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其中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可是,在整个山崖的岩石上雕刻各种形态的佛像还是比较珍贵罕见的,我国目前有两处非常出名的,一处在四川的夹江,另一处就是江苏的栖霞山。在轻烟淡雨笼罩的江南,在缺少危峰险岭的栖霞山上,竟然诞生了自南朝而来的千佛岩石刻,难怪被人们美誉为“江南云冈”。它名闻中外,并与一些不解之谜一直相伴……

栖霞山风景迷人,古迹名胜很多,其中千佛岩最为出名。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便立志在这里凿造佛像。病故后,他的儿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即“西方三圣”。梁大同元年(504年),朝野又刮起了神秘的传闻,称佛龛顶上出现了佛光。于是,齐梁两朝封建贵族及臣民们都认为佛祖显灵了,竭力捐资凿石造像,从而形成了“千佛岩”奇观。后来,唐、宋、元、明等朝代也没有忘记这块风水宝地,相继在这里开凿造像,使这片原本寂寞的山崖始终笼罩在一片神秘的佛光里。据史书记载,此处共有佛龛294个,佛像515尊。这些佛像有坐有立,大有数丈,小仅盈寸,造型精美,与大同的云冈石窟南北齐名,因此有了“江南云冈”的美名。

不过,千佛岩的魅力不仅在于佛像众多,还在于它谜团不断。

一是佛像数量之谜。千佛岩的佛像并不是一览无余,一眼就可以发现的。那里山深林茂,隐藏很深。近年,考古学家又在龙山、中峰、栖霞行宫等处岩壁发现了大小不等的佛龛近30余处。在凤翔峰东坡“裤子裆”还奇迹般地找到了一尊古佛龛,俗称“惩罚佛”。据《摄山志》记载,有“画石山在摄山东岩下,有石穴,日花洞”,那么这里的“石穴、花洞”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惩罚佛龛”呢?学者们还没有给出定论。另外,人们还在想,栖霞山除了千佛岩,其他地方还会不会有佛龛?如果有,到底能有多少?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学者和怀有好奇的人在那片幽静的山林里慢慢寻觅,神秘面纱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揭开的。

二是飞天之谜。2000年,栖霞山发现了两处飞天形象。一处是在千佛岩中的102窟,龛顶的两个彩绘飞天,无论身姿、捧花散花动作、衣带飘动形状及花朵的布局比例都与莫高窟等一些隋代飞天形象相似。另一处飞天形象出现在栖霞寺舍利塔横楣的石雕上,其形象近似于莫高窟第161窟窟顶的天宫伎乐飞天。

于是,围绕飞天形象又产生了一连串神秘疑点。

第一,它的产生究竟属于哪一个时代。一种观点认认为,“栖霞飞天”姿态、线条的飞动感,是莫高窟隋唐最成熟时期风格的作品。但是,也有专家反对,认为栖霞飞天是唐代或唐代以后的壁画。两者究竟谁对谁错,并不是一场笔墨官司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拿出真凭实据呢。

第二,关于飞天的技法。也就是那些飞天形象是怎么样绘到岩石的呢?有的认为,是一咱模印壁画,也就是先把模型贴在岩壁上,然后涂上色彩,再拿掉模型,最后是精雕细琢的修饰它。也有的人认为,是巨匠们先在石壁上画出飞天的图像,然后在图像之外补涂“底色”,使彩色的图像能够直接附着在岩石上。到底是哪一种绘画技法呢?目前还在争论中。

第三,关于飞天的源头。飞天最早是来自印度的,后来经新疆传入中国内地。可是,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有类似莫高窟、云冈、龙门、栖霞的飞天壁画。那么,日本的飞天形象究竟是出自哪里?是莫高窟,还是云冈?是龙门,还是栖霞?有专家指出,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曾在栖霞寺逗留了三天,很有可能是他把栖霞飞天带往日本。如果是这样,日本奈良法隆寺的飞天形象源头就在栖霞了。当然这还是一种推测。

“没有百丈冰,哪有花枝俏。”如果见解不同的神秘纷争也算是一种“坎坷”逆境的话,栖霞山的千佛岩会因此更出名、更引人。那就让我们常常想一想,千佛岩到底还有多少佛像等待着人类的光顾,那些飞天壁画是否东渡而去,“飞”到了日本的法隆寺……

“小档案”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也有一个千佛岩,在山崖边上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它始于隋唐,延及明清,历经数百年之久,共有历代摩崖造像162龛,佛像2470余尊。这些壁画雕刻精致,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衣纹贴体,表现出古代雕刻家们极高的艺术造诣。其中的弥勒坐佛、净土变龛、天王龛及多窟观音像龛,俱为盛唐造像的精品。这些佛像小的高不足十公分,大的有三米之高,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高处的佛像保存完好,还能依稀看见佛像身上的颜料;矮处的佛像命运就迥然不同了,在文革中惨遭破坏,有的没有头,有的没有身子,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脚。虽然惨不忍睹,但是它的艺术价值还是不容低估等。夹江千佛岩壁画的风格非常明显,线条豪放的是唐代遗物,线条细腻的则是宋代雕塑,无不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