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养生:睡好就好
10763800000017

第17章 健康环境健康睡眠

一夜好的睡眠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环境因素可以说是影响睡眠的最大因素,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睡觉,是会直接影响到其睡眠的品质的。对于"息梦安眠"来说,拥有一个宁静优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卧室当然是要整洁舒爽,才有利于人入眠的。

品质睡眠对环境,也就是卧室的要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就是要求安静。安静的环境是睡眠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会感到心情烦躁,是无法很快安心入眠。所以,卧室的窗口应避免朝向街道、闹市,如果客观环境就是这样,我建议读者朋友们要自己加装隔音设施。

第二,就是光线宜暗。在明亮的光线下入睡,会导致人睡眠不安稳,浅睡期增多。因此,床铺最好设在室中幽暗的角落,保证在无光或柔和暗光下入眠,窗帘也已经以冷色调为佳。

第三,就是室内空气要求新鲜。卧室白天应保证空气流通,以便及时排出前一夜的潮湿污浊之气。卧室必须有窗户,在睡前、醒后都应该打开窗户来换气,睡觉时也不应该全部关闭门窗,而是应保留门上透气窗,或将窗开个小缝隙。这样,就可以令室内氧气充足,不仅能避免人在睡觉时缺氧,还有利于睡眠时大脑细胞恢复疲劳。

第四,就是寝具要舒适。好的寝具能帮助人更快地入睡并睡得好,同时还能防止人在睡觉时损伤颈、背等部位。寝具不外乎这四样:床、床垫、枕头和被子。良好的床掂必须透气并且软硬适中。寝具的透气性、保温性、弹性、高度、长短乃至方位等多项要素,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我们能否获得一个舒适的睡眠。但是,睡眠是很个性的,能让自己觉得舒适的寝具就是好的寝具。寝具的选择有科学的因素在内,即寝具应顺应我们的生理结构和特点。如果不是因为身体不适,早晨起床时肌肉和关节的某处有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意味着你所用的寝具不合适。但是,这也不仅是寝具的问题,我们的睡眠更多地受控于个人因素。所谓"舒适的睡眠",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只要本人感觉舒适,就算是"舒适的睡眠"。从这个意义上讲,按个人喜好挑选中意的寝具,是获得"舒适"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过,我在这里要建议读者朋友们,要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就要做到"盖好被,用好枕,睡好床"。这里的"好"不是指价格高,而是说适合自己的需求。具体说起来就是--

盖好被是指,被子不能太重太厚,否则会使身体处于一定的压力之下,肌肉难以放松,无法获得高品质的睡眠。

用好枕是指,枕头高度要适合。古代就有"枕不可高,高令肝缩,过下又令肺缩"的说法。枕头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颈部肌肉的自然放松,成人枕头以宽15-20厘米,高5-8厘米为宜。

睡好床是指,理想的床铺最好是硬床板上铺以软硬适中的床垫,这样可以保持人体的脊柱在睡觉时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保证睡眠舒适。

第五,就是卧室的温、湿度要适宜:卧室要保证温、湿度相对稳定。通常来说,室温一般以20℃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气象条件应该是什么的呢?人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会感觉生活舒适且睡得舒服呢?

人对冷热的舒适感,不能通过单一的气温来表示。不同的人,因体质、皮肤和脂肪的情况以及所穿衣服的不同,感觉就会有所不同。为了研究人对气温的舒适感,必须考虑与气温有关的湿度、风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

"实感气温"是以主观方法获得数据,即通过实验得出,在空气不流动和相对湿度100%时最好感觉的气温作为舒适的标准,然后,求出同样感觉时不同的气象条件。

其方法是,使人进入人工气候室(人工气候室内无风、湿度处于饱和状态),然后,改变气温,询问试验者,直至感到舒适为止。然后,再到另一个实验室,不断地改变气温、湿度、风速,直至试验者在两个实验室内的温热感觉一样。根据试验,在冬季,实感温度在17.2℃-21.7℃的范围时,有一半的试验者感觉舒适;在夏季,这个温度范围则为18.9℃-23.9℃。

试验显示,下列三种情况,试验者的感觉是一样的:气温在17.7 ℃,相对湿度100%,风速0;气温22.4℃,相对湿度为75%,风速0.5米/秒;气温25℃,相对湿度20%,风速2.5米/秒。由于人们在上述三种气象条件下最感舒适,因而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最有利于睡眠。

健康提示:

自然界里有绝对安静的睡眠环境吗?

睡眠环境的安静与否,可以影响人们的正常睡眠,在家里居住或是在集体宿舍中休息,安静与不安静都是相对的。人们对安静应该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在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里是不可能有绝对安静的。不论是什么时候,即使是所谓"万籁俱寂"的深更半夜,也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的。而人类的生活也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那种"绝对安静"的环境只有在人工设计的实验室里才有,绝对安静对人并没有好处而且也难以适应。

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立大学有一间吸音的隔音室,有一位名叫保罗·班尼斯基的记者曾特地去这个实验室体验,感受那里的"绝对安静"。他在那里呆了一个下午,最后发现在那种环境里十分难受,一些细微的声音,比如他自己搔痒或者摸头皮的动作的声音都使他受不了。

他这样描述:"在那个环境里,我可以听到自己心脏在跳动,血液在身上奔流,我只稍微动一下,就听到骨节好像生锈似的,发出'格格'使人难受的声音,衣服的沙沙声也使我无法忍受。在那里呆了半小时以后,耳朵变得特别灵,轻轻地吸一下鼻子,也像大叫一声,把一枚针丢到地上,就像是在外面把锤子丢到地上一样的响"。他又说:"最初,我把这种安静当作一种享受,但是过了1小时,由于环境里没有任何声音,就使我感到不安,我咳嗽、写字,故意弄出响声来打破这种安静,以便消除这种不安,但是不行,我这类动作的声音都太响、太刺耳,翻书页都像开枪一样的响,几小时之后,我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安静了。到了外面,虽然感到嘈杂得很,但是很舒服,觉得那是吵闹得可爱"。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刺激的,包括声音刺激。所以,对"环境安静"的要求,应该有正确的理解,不要过于苛求。这么一想,对那些现实中不可避免的嘈杂,我相信读者朋友们就能容忍而心安理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