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是人类社会活动之一,从事这项社会活动的中学历史教师,自然应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功。那么,什么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功?强化中学历史教学基本功有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呢?该怎样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功呢?
一、什么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功
有人把中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概括为:一口普通话、一手好书法、一篇好文章、一套好表达。这种概括虽然不一定准确和全面,但就中学教师(包括中学历史教师)来讲,它基本上较为形象地表达了基本功的内涵。
如果从更为严密的角度来考察,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功应包括专业思想的巩固、研究和实施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技能、继续教育中的自学能力,以及开展教研和科研的能力等方面。
(一)巩固专业思想
这里所说的专业思想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热爱教育事业,二是热爱所从教的历史专业。所谓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思想的巩固,就是指既热爱教育事业,又热爱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两者都不偏废的历史教师,才是专业思想巩固的历史教师。
专业思想巩固与否,是中学历史教师能否苦练基本功的前提条件。一个专业思想不巩固,“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总想“跳槽”的历史教师,是很难做到苦练教学基本功的。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历史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人一样,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历史教学工作,才会千方百计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而且是教一辈子书,苦练一辈子基本功,使自己的历史教学基本功精益求精,不断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不过,对中学历史教师来讲,即使专业思想较为巩固,也还会有一些因素在起干扰作用,影响专业思想的进一步巩固。这也是需要正确对待的。在诸多困扰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就必须强调基础性。应该说,中学教育教学所开设的一切课程都是基础课,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基础上还有基础的基础,这也是客观事实。根据我国的情况,目前中学阶段的教学把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当做最主要的学科,中学界人士将它们称为“超级大国”,受到特别关注;物理、化学、政治等学科的地位,处于“第二世界”的位置;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学科,则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副科”、“豆芽学科”,处于“第三世界”的地位。这的确是一个客观事实。
面对这种现实,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地干扰中学历史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从而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现实,改变现状。所谓面对现实,就是承认中学历史教学目前的非主流地位,甚至是“副科”、“豆芽学科”的地位。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有主必有次,有大树也有小草,有大江大海,也有涓涓小溪,有高山,也有小丘。中学历史教师既然选择了中学历史教学这个行当,就应当在这个岗位上理直气壮地奋斗下去,低人一等、自暴自弃的想法是不对的。所谓改变现状,就是历史教师要用自己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教研、科研成果等业绩,来改变一些人对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的偏见,扩大历史学科的影响。
(二)研究和实施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技能
如果说专业思想的巩固,为每位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那么,具有研究、实施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功,则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扎扎实实的业务能力之所在了。这种基本功是否扎实,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成就的大小。也就是说,研究和实施历史教学目标基本功能力强的人,必然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优秀者;反之,业绩必然平平。因此,每位中学历史教师,都应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研究和实施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功。
研究和实施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功,其内涵是什么?指的就是围绕中学历史规定的传授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开发和培养学生智能三项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研究、实施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能力。具体地讲,这项基本功要求历史教师要能吃透、理解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每章每节中的重点、难点,采用适合高、初中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功地完成三项教学目标。
研究和实施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功的高低,是每位历史教师教学的关键,是历史教师非常重要的内功。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苦练这个内功,使历史教学的方法和质量常教常新,不断提高。
由于教师基本功层次的不一样,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处理也自然有差异。例如,有的教师在理解和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的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以及战后德国被分而治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远东的格局,后来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历史事件上,都孤立地把它们只当做一件件互不相干的历史事件来认识和处理。这样处理教材,虽说不存在什么差错,但显然缺乏深度。如果老师在研究和实施教学目标上基本功较强的话,便会在上述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处理,那就是把这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当做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企图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来加以理解和处理。这样处理,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课自然讲得既有新意,又有深度。由此可见,不断努力增强研究和实施教学目标的基本功,对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来讲,的确是时代的要求、敬业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中学教师大学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并不意味着学业的终止,而是更高层次学业的新起点,因而,还有一个继续教育的问题。但是,这种继续教育显然是有别于大学阶段在校的系统学习,它具有业余性、分散性、自学性等特点。在这些特点中,自学性是最主要的。这就是说,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毕业后的继续教育贵在自学。继续教育成效的高低,取决于自学成绩的好坏。这样一来,自学能力便成了中学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功了。
中学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自学基本功,决定着每个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业绩上层次的高低。大学时期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仅只是为就业打下最基本的基础,每个人以后的发展情况如何,就完全取决于大学毕业后的自学能力。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大学毕业刚从教时,同班同学之间在教学中的水平虽有差异,但并不太大。可是若干年之后,比如说十年、二十年后,教学业务水平差距便拉开了,有的灿烂辉煌,有的平平淡淡,有的甚至暗淡无光。形成反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否具有较强的继续教育的自学基本功,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自学基本功强,又能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钻研的人,自然成为佼佼者。
中学历史教师在自我继续教育中的自学能力基本功指的是什么呢?
一是具有独立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能力的基本功。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都应具有吃深、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做到不照本宣科,一定要讲出新意和深度,每学年的教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年年出新招。如果一个教案几十年“一贯制”,则应视为无能。
二是具有开创自我独特教学风格,乃至形成教学流派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自从教之日起,就要有意识地寻求和培养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还要不断地采诸家之长,为我所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日臻完善。
三是要具有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吸收能充实丰富自己的历史教学知识的基本功。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所决定的。知识的补充。理论观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等等,都需要历史教师博览群书、采撷资料来实现。
四是语言文字表达的基本功。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语言表达为基本特征的,写教案,写板书,写教学经验总结,写学术论文等,都离不开书面表达能力。这就需要练就“一口好表达”和“一篇好文章”的基本功。
五是应变的基本功。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意外,这些意外有的是来自教师自身,有的则是来自客观因素。为了很好地处理意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具有处理这些意外的应变能力,这也是一种教学基本功,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基本功。它能更集中地反映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
上述五种基本功,对每位在职顶岗的中学历史教师来讲,都不可能通过脱产的方式到专门学校中去学习,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岗位上自学。如果在继续教育中掌握了自学基本功,那是一本万利、终身受益的事。
(四)具有开展教研和科研的能力
提高开展教研和科研的能力旨在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知识,要不断吸收史学界的科研新成果和考古新成就,吸收新观点、新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学识丰富,始终有一桶满满的新鲜水,舀给学生的自然也是一碗新鲜的甜水。历史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参加教研和科研活动。
当然,历史教师参加教研、科研的目的不只是单纯的丰富学识,而且还在于出教研、科研成果,把自己由勤奋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21世纪的教师,据专家预测,将由勤奋型转化为科研型。这是时代的挑战,历史教师应该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为此,就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教研、科研基本功。
何谓教研、科研基本功?一是要学会搜集资料,将之分类整理、储藏备用,在教研上还包括题库的搜集整理。二是要学会找选题,确定教研、科研项目。历史教师应能从大量的资料中分析所选课题的研究情况,找出主攻方向,筛选资料,开展研究,得出新认识、新观点,取得新成就。三是要具备熟练的表达能力。在教研、科研中有了新认识、新观点、新成果,就应将之表达出来,或见诸报刊,或在学术交流会上进行交流,使之转化为社会价值。
二、如何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功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既然如此重要和必要,提高每位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事就应该落到实处。要解决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提高问题,就需要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是领导部门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从领导部门的角度来讲,主要是组织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观摩;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抓好自我进修的工作。
(一)组织培训
各级主管教学业务的领导部门,如省、市教科院、教研室,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等,在帮助解决中学历史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的问题上,是责无旁贷的。作为上级主管业务的领导机关,应创造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中学历史教学基本功的培训,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本地教学效果好,业绩突出的老、中、青历史教师,有计划地介绍他们的教学基本功,供大家学习或参考。实际上,有些省、市或地区,每年都在对初上岗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有的已持之以恒,形成制度。但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工作,不能只局限在刚上岗的青年教师,还应该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中学历史教师有计划地分批分期进行不同程度的基本功培训,使老、中、青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不同的起点上继续提高和完善。
(二)互相观摩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培训中由专家、学者或教学成绩显著的历史教师介绍的教学基本功,严格说来,都是一些经过加工和升华了的理论或经验,更具有抽象性。这些理论或经验无疑带有普遍的指导性,对历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不过,由于这些理论和经验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因而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使人感到易懂而不易学。
为了克服培训中的这一难以排除的局限性,就应寻觅适当的方法来弥补。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组织历史教师互相之间进行观摩。观摩可使教师通过一堂课、一次活动,具体看到被观摩的教师是怎样将其教学基本功“表演”出来的。这样,比较具体直观,领悟他人先进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更直接。
互相观摩,除了上级部门和学校有组织地进行之外,历史教师也应主动地自己创造条件,虚心向他人学习。在互相观摩中应强调一个“诚”字,自己诚诚恳恳地向他人学习,传授者也应诚心诚意地把自己好的教学基本功传授给大家。如果哪一方,特别是求教的一方出现邪道心思,就会影响互相观摩学习。话又说回来,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教师,也不要因出现一两个不尊重他人的教师而采取保守主义、好经不外传的“自我保护”态度。在互相观摩学习教学基本功的问题上,大家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互相尊重,相互切磋教艺,共同提高。如果大家都能这样识大体、顾大局,互相观摩,提高教学基本功的活动就能经久不衰,硕果累累。
(三)自我进修
由于中学历史教师课时多,任务重,学校又缺乏富余人员,长时间离岗进修是不可能的;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观摩又是有限的,因而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最现实、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自我进修。
自我进修首先要有恒心和毅力,要长期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次,要有目标。在理论上要不断学习,掌握好教学基本功的理论;在实施上要有计划地观摩本校、本地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坚实的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再次就是要创新。学习有关教学基本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水平。所谓提高不是亦步亦趋,而是采诸家之长为我所有,在此基础上锤炼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