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10758200000054

第54章 给孩子一些空间

曾经有这样一个佛经故事:德山禅师在尚未得道之时曾跟着龙潭大师学习。

一天,他问师父:“师父,我怎么才能把握禅理呢?”

“傻孩子,禅理怎么能把握呢?”禅师诧异着。

“那为什么禅理不能把握呢?”德山非常疑惑。

禅师听了他的话,笑了笑,然后静静地蹲下身体,从地上捧起一堆沙子,递到德山的面前。

那些沙子在龙潭大师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儿流失,没有一点儿洒落。可是等禅师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即从禅师的指缝间泻落下来,等禅师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些沙子已经所剩无几,刚才圆圆满满的形状早已被压得变形了,毫无美感可言。

德山望着禅师手中的沙子,如醍醐灌顶,后来果然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了一代大师……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家长的规定,学校的规定,孩子们没有了活动的空间,你要求的越严格,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和活动的创新。

给掌心的沙子留下空间,也许就不会有沙子从指缝漏掉了。

爱,就请放手

每天的上学放学,总能看到很多家长骑车、开车来送孩子、带孩子,学校的大门口,总是堵得水泄不通,吵闹得很。学校无招,只好让家长退到广场后边,不允许到门口。

其实,不光是我们学校门口,每个学校门口几乎都是,到放学的时候,总是拥挤不堪,孩子到家长面前,家长很自觉地把书包拎过来,挎在自己的肩上,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龙和凤,当皇帝给供着,不能让他们受一点委屈,对家长有着过分的依赖现象。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全由家长包办。班里曾有一位学生轮到值日,家长居然替孩子打扫教室,让孩子在一旁坐着歇着,还对老师说,孩子在家从来没有干过,怎么能让他扫地呢?

试想,一个连自己的日常事务都不能自理的人怎么有资格有能力和强者竞争,怎么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曾听说有名刚考上大学的女大学生在妈妈的陪同下到学校报到,妈妈为她挂好蚊帐,铺好床,买好饭菜票,临走时还千叮咛万嘱咐,一百个不放心。这样的例子真的不少。现在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搞好学习就行了,别的用不着操心,这样就自然而然纵容了孩子,长期下去,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要请示家长,都要家长出面帮忙解决,没有自己的主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水,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

家长接送孩子不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而是忽视了对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忽视了一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

为了孩子的健康独立的成长,请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