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10758200000053

第53章 给他一匹马

我见过这样一位数学老师,据说大家都很赞赏他。不管什么样的班级到了他手中,班级的数学成绩总是要比别的老师执教效果显著,特别是教学成绩。屡试不爽。

大家深感纳闷。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多次研究这位老师的课堂与课外,没有发现什么过人的绝招。无非是辅导、鼓励或者是空闲的时间,研究起各种数学题型来。

实在找不出其中的诀窍。我们索性直逼他来,问他到底有什么绝招。

这位老师无可奈何地告诉我们,我真的没有什么绝招,一样的上课,一样的作业,一样的集体备课,一样的教学,怎么会有什么绝招呢。我们再三追问,他说,若要是有什么方法,那就是我的激励学生的方法了。

他说,每带一个班级,他总要给班级的学生排排队,对学生摸摸底,按照不同层次,给全班同学每个人找了个实力均衡的对手,激励他们俩不和谁比,就他俩竞争,看谁进步大。结果,全班形成了宏大的竞争场面,恰似万马奔腾。

每次在班级实行这样的竞争机制,班级的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多加教育,却是达到“不需扬鞭自奋蹄”的境界呢。

我们都为他好的教育方法叫好!

读过一则趣闻,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海岸就都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然而,有一条渔船却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死鱼贵出好几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后来,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这就是“鲇鱼效应”的由来,“鲇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在教育中同样如此,应该培养每一个人积极的竞争意识,给一个竞争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拿破仑曾说:“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他不是送给每个孩子一匹奔跑的马吗?在学习上,他营造了一个有竞争的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集体目标一致,一起奔向前方。这不是一匹马,而是一群马,一群被激活的队伍。

给孩子一匹马,教会孩子如何奔跑,教会孩子如何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