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10758200000002

第2章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阳光

又到月末时分。班级一如既往地进行本月的评奖。

这是惯例。每个月,班级总要对本月孩子在学校各个方面的表现做个综合的总结,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奖励。评奖的规则一贯是看孩子的综合表现,例如作业完成的质量、课堂听讲的效率、好人好事、文明礼仪、举手提问以及成绩等,经过大家在教室里无记名投票,并简要写上理由,总结出本月的优秀学生。

黑板前,我一边读着孩子们写的颁奖词,一边给孩子们发奖状,五十双小眼睛瞪得好大,听到自己得奖时候,无不表现出狂喜。特别是从来没有得过奖状、成绩又不突出的孩子,那一张奖状,犹如鼓起自信的风帆,飘扬在教室的海洋里,唯恐大家看不到,胜过得了世界的诺贝尔奖呢。

其实,这是学校的一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到了最后是大家几乎每人有一张奖状,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一面,各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激励是必要的。而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知道,在班里,那个叫吴磊的孩子是得不到的,因为他表现得实在不尽如人意。说真的,有时真的很难知道他表现突出的方面,但是都已经三个月了,他一次奖状也没有得到。

评奖会上,他总是把头埋得很低,一个人在座位上默默地坐着,作为老师,我于心不忍。课后,我悄悄地把他喊到办公室,对他说,你最近表现有进步呢。以前从不做作业,不举手,本月我看到了,你已经举了两次手,还做了三次作业,比上个月进步多了,理应得到进步奖。吴磊深感意外,双手无措,激动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满脸通红。

谁知道,杂音出现了。训导课上,一个孩子在角落里,窃窃道,吴磊凭什么得到奖状?每人都有奖状有什么意思呢?声音不大,却如一根针,掉在大家静寂的心田,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特别是吴磊,我一看,他顿时把头低了下去。我明白了,肯定是出于自尊的需要,吴磊在同学面前炫耀了下自己的奖状。

我一看,这样训导课也上不下去了,干脆改成辩论课,我们就围绕“吴磊该不该得到奖状?”展开讨论。我把孩子分成两组,正方和反方。先给大家几分钟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一组找他的缺点,一组找他的优点。为了突出教育效果,我走到找优点的那方,给了具体的指导。辩论时,我请两组到黑板上写一写优缺点。

反方写:他不爱听讲。正方写:他从不打扰别人。

反方写:他经常不写作业。正方写:他只要写就写得很认真。

……

结果,反方写了半边黑板,但是实在写不出什么缺点了,而优点却还在绵绵不断地写下去……

后来,我又举了一个例子,我说我们伟大的圣人、教育家孔子,据说都有缺点,查阅古书,记载着孔子有这样的错误思想:看不起劳动人民,这是知识分子的清高。同学们,你们说,我们都是被劳动人民养大的,该不该看不起他们呢?不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对,孔子都有错误,何况吴磊呢?

吴磊,你到讲台上来,把奖状举高点。我搂着他,对同学们说,吴磊他跟以前比,进步很大了,该不该发一张奖状呢?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转而,我又对同学们说,奖状也不是乱发的,虽然大家几乎都有,但是,我们说谁没有自己突出的一面?

我转身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黑点。对,我们为什么只看到黑点而不去看这洁白的一大片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我的举动引起了他们的思考。

聪明的同学听我一说,忙把手举起来了,老师,我明白了,看人或者看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要多找找他的优点啊!

我对发言的孩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奖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奖励,它隐含着一种教育的理念。教育孩子,我们要多看看的他们的优点,用一双美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因为,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需要呵护,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阳光。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找到阳光,打开他们温暖而明亮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