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10752600000090

第90章 前门火车站

出前门,在丁字路口的东侧,有一幢风格古旧的建筑,系北京铁路分局职工俱乐部,门洞上方有金属的字牌。据史料里记载,这原来就是清末和民间期间的北京火车站。前门在清朝时又叫正阳门,前门火车站被称为正阳门站,它于1901年建成,真是位世纪老人了。画前门的老火车站。

20世纪,构成中国大动脉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有霸主的风范。可是中国的铁路史荣辱兼备。1880年清朝政府批准了洋务派的李鸿章修筑唐山一胥各庄铁路的申请,第二年唐胥线便竣工通车,火车一这工业时代的巨人,终于奔跑在中华大地上。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修筑了20年的铁路全部被列强瓜分。1901年2月21日,北京至山海关间的铁路正式被英国接管,原设在马家堡的车站延伸到北京正阳门。这也是城下之盟的一项结果。不管怎么说,火车站离北京城更近了,仅仅几步之遥。紧闭的国门,还是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

发展到民国,前门火车站是平汉、北宁两大干线的起点。据统计,民国二一一年到二十三年的三年中,每年最高客流量为六十九万七千多人,最低也有六十二万二千多人。前门外本是商业繁华区,加上火车站又坐落于此,南来北往的旅客络绎不绝,因而更显得热闹非凡、人潮涌动。多少外地的有志青年投奔北京,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是巍巍的前门火车站,而一走出月台,又能目睹到经常被印在香烟商标、年画上的大前门。据说从湘西来的沈从文,——在前门下了火车一跺脚道:“我是来征服你的,北平!”沈从文是否算得上征服者,尚不好说,因为他晚年基本是在“接受劳动人民的教育”中度过的,甚至放弃了文学的阵地,改行研究起古代服饰了。但是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仍然会令许多同样是坐火车来北京的后辈热血沸腾。业已退役的前门老火车站,是否还记得那位湘西口音的沈姓青年?新火车站(即北京站)在前门往东两公里处,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前门站卸下了重负,被改建为北京铁路分局职工俱乐部(幸好仍然与铁路有缘)。这饱经风雨的老式建筑,堪称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或者说,是一座无字的纪念碑,以实物的形式纪念着沧桑的岁月。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不识前门火车站的真面目了,大家印象中的北京火车站,就是那座有钟楼、有广场的新火车站,它仿佛是惟一的,而不知前门火车站是其前身。

几十年过去,新火车站也已不新了。90年代,北京又兴建了现代化设施的西客站。西客站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可谓中西合璧,尤其是它那琉璃瓦的屋顶,作为民族传统的象征之物,令人仰目。当然,也有人提出非议,说这是建筑美学上的一项败笔,其意是指:既然要追求现代化,干吗非要戴一顶旧帽子?这终究是革新不彻底的表现。当然,帽子虽旧,帽子下的世界却是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