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10752600000008

第8章 白石桥

国家图书馆附近,有桥名曰“白石”。现在已经见不到当年的桥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立体交叉桥。

据说国图所占之地,为元大护国仁王寺遗址。“至元七年(1270年)十二月,建大护国仁王寺于髙良(粱)河。”(引自《元史世祖纪》)香火好像还很旺盛。可有一条高梁河(通惠河之上游)相隔,南岸的朝拜者,需向左或右绕一段路,借广源桥或高粱桥过河,往返极是曲折。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便在大护国仁王寺门外以白色石块砌筑一跨河小桥,俗称白石桥。桥北有路,可达魏公村一时称畏吾村,为元朝色目人中维吾尔族营寨。白石桥与魏公村之间,有一位姓万的驸马所造之庄园,也以“白石”为名:“驸马都尉万公白石庄,在白石桥稍北,台榭数重,古木多合抱,竹色葱茜,盛夏不知有暑,附郭园庭,当为第一。”(引自《燕都游览志》)看来这位驸马爷很沾了皇帝(及公主)的光,可惜他靠裙带关系获得的别墅,今已夷为平地。魏公村一带,不仅有维吾尔族集市,湖南人也很喜欢这块风水宝地,建造了乡亲们的义园(公墓)。

1957年,大画家齐璜(白石)就安葬在这里。齐璜是1913年由湖南闯北京的。跨车胡同13号,有这一代宗师的故居,今天仍住着其第三代嫡孙齐秉颐等八户齐氏后人。院中的三间北屋,即其自题的“白石画屋”。

从白石桥北望,常让人想起九泉之下的白石老人。看来老人和白石桥还是挺有缘的,他一定能遥遥地听见桥下的流水声,不会感到寂寞的。

前几年,古石桥尚存,依旧是很结实的样子。它实在太经得起时光的消磨了。可惜,前几年扩建白颐路(白石桥至颐和园),把白石桥拆了。有好事者问海淀文物所为何不就地保留。人家很为难地回答:谁给出钱呀?这就是冷酷的现实,后人只能对消失的白石桥报以一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