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
10752100000043

第43章 这样做家访最有效

家访前,教师不能只了解学生,还要了解家长的相关情况。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家访更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

那么教师需要了解家长的哪些方面呢?主要是了解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个人修养、有没有时间跟孩子相处、教育理念及方法等。

教师应该多跟家长进行正面的沟通,因为这不仅可以让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还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反之,一般说来,不跟家长进行正面沟通的教师,在想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效果往往都是负面的。

另外,教师积极主动地跟家长进行正面沟通还能增强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的信心。

曾经有人做过分析研究,将家庭教育进行了分类,具体主要有下面几种:积极的有民主型、言传身教型、激励型等;消极的有粗暴型、溺爱型、偏袒型、放任型等。

1.教师与家长合作的意义

(1)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是双向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过程。

(2)合作应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学校的需求和家庭的需求都要顾及,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3)在教师和家长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都要注意“态度”,要注意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还要注意教师对学生跟家长的态度,因为教师和家长合作能否成功必然受到这种“态度”的直接影响。

(4)在教师和家长合作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教师跟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情感交流对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5)教师与家长合作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组成的教育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2.准备工作

根据当次家访的目的确定家访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家访任务或家访目的,来确定谈话的策略。而谈话的方式和方法,则可根据谈话主题和谈话气氛而定,另外还要注意家长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

总之,家访时一定要见机行事、灵活处理。

3.提高教师个人能力

为了让家访的效率不断提高,教师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主要包括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教师要常怀一颗爱学生的心,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在为祖国培养未来的接班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步树立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学生家长是形形色色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家访时必须具备跟各式各样家长打交道的能力。而家长的性格、学识、道德修养、教育态度和理念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任何家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教师都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诚恳的态度,用富于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话语跟家长进行平等的交流。

其实,家长和教师对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并没有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有的只是态度和方法上的分歧,而这很正常。这并非什么难以调和的分歧,是完全可以平等协商解决的。当然,解决这些问题要受到老师自身的修养和能力,尤其是老师威信的影响。

实践证明,家长和学生比较愿意听取威信高的教师的意见。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各种能力,不断增加自己的威信。

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健全成才,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因此,通过沟通,教师和家长彼此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可以渐渐趋向一致的。

教师在家长的面前,不能再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子,应该把家长看作是跟自己平等的朋友,共同商量研究一个最佳的方法教育孩子。

可是,教师又是一个带有一定特殊性的职业。教育学生成才和维持校规校纪,教师都要兼顾,因此难免就要跟学生或个别家长产生分歧。例如:学校对部分严重违纪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学生家长往往对此很不满意。

对此,为了取得家长对学校的理解与支持,教师应提前将学校的做法告知家长,及时讲明其中利害,以便共同引导学生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