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81

第81章 倒灌喻——查清原委,对症下药

“佛语”

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耳。”便集灌具,欲以灌之。

医未至顷,便取服之,腹胀欲死,不能自胜。

医既来至,怪其所以,即便问之:“何故如是?”

即答医言:“向时灌药,我取服之,是故欲死。”

医闻是语,深责之言:“汝大愚人,不解方便。”即便以余药服之,方得吐下,尔乃得瘥。

如此愚人,为世所笑。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肚子得了病。医生说必须灌洗肠子病才能好。医生配好了灌肠用的药水后,就去整理灌肠的器具,好给他灌洗肠道。

医生还没回来,病人端起灌肠的药水就喝了。不一会儿,他的肚子又胀又疼,实在难以忍受。

医生回来一看,对他这副样子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你怎么成了这样?”

他回答医生说:“刚才配的灌肠药,我拿来喝了,肚子疼得要命。”

医生听了这话,生气地责备他说:“你这个傻瓜,怎么不了解情况就把我配的灌肠的药喝了呢?”于是,马上给他服了剩下的药,把刚才喝的药吐了出来,肚子才疼得轻一点。

像这样的傻瓜,被世人所讥笑。

“禅心”

得了病就要看医生,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那么,既然在医生的操控之下,就要事事都听医生的嘱咐和安排,因为你是相信医生的能力才会把自己交付到他的门下。如若再妄自乱作主张,不仅是对医生的不信任,更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是一个来不及失去就已经后悔的选择,一旦走错了路,便永无回头之日。是药三分毒,并不存在能治百病的药品。一旦错误地服用了药物,生命就有可能从此断送。愚人不听医生的劝告而自作主张,最后总算是捡回来一条性命,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治病先要了解治病的程序,生活中处理事情也同样要先弄清楚相关的程序,否则只是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必定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不但没有处理好事情,还有可能麻烦更多。每一件事情的发展都有前因后果,把握住彼此之间的联系,运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查清导致如此结果的原委,从源头着手才能起到治本的效果。对症下药,追根溯源,才能够把错误扼杀在摇篮里面。

老方丈禅房的窗前摆放着一盆四季常青、叶茂果灿的佛手,绿叶间伸出的色泽金黄的果子,恰似观音菩萨的玉手。佛手的枝叶间沁人心脾的馥郁香气常常弥漫着老方丈的整个禅房,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寺院里的僧侣们闲暇时常来观赏老方丈的这盆茂盛而神奇的佛手,羡慕而崇敬。

后来,老方丈采用嫁接的方法培植了许多盆小佛手,一一分发给寺院里的众僧,让他们各自去养殖和观赏。

可是,一年之后,老方丈再巡查各位僧侣们对佛手的养殖情况时,发现不少僧侣的佛手已经枯萎,有的甚至光剩下半盆腐土,别说佛果了,就连绿叶也不见了。

为此,老方丈专门召开了一次法会,对那些珍惜馈赠、勤于管理,经常为佛手施肥浇水,把佛手养殖得枝繁叶茂、佛果累累的僧侣们予以表扬;对那些性情懒惰、疏于管理,得到佛手之后,就再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的僧侣提出严厉的批评和训斥。

其实,不论是针对老方丈赠送的佛手还是其他的事情,事物本身不存在任何差别,彼此之间具有不同的是人心。自己的佛手,只有自己用心去管理才能枝繁叶茂。生活中也是如此。在面对困难时,不能一味地哀叹命运的不公,更不能单纯地想要依靠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能够时刻站在自己身边的永远是你本人。充分利用自身潜在的资源,从自我开始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才是根本的出路。因为问题是因为自己而产生,解铃还须系铃人,从自我的本身发现问题,才能从源头上肃清恶毒的产生,才便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应对和改变现状。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师父,同时,自己也是自己唯一的坟墓。能够认清自己并不简单,而一旦做到了,就可以趋利避害,成就一片辉煌。

不能忘记的是,既然相信别人,就要相信到底。否则便如愚人一样,给自己灌下了药水之后还得靠医生来相救,何苦当初对医生产生怀疑,不愿意彻底地相信别人呢?术业有专攻,总有人在很多方面比我们专业许多。放心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交付给别人,即是对自己的解脱,又可以给对方以尊重和鼓励,给出一个让对方腾飞的机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寻找到那位师父,旅途中的磨难便会化险为夷。只是要看清楚,这个师父有可能是朋友或者敌人,更有可能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