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78

第78章 搆驴乳喻——用心倾听,仔细琢磨

“佛语”

昔边国人不识于驴,闻他说言驴乳甚美,都无识者。

尔时诸人得一父驴,欲搆其乳,争共捉之。其中有捉头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复有捉器者。各欲先得,于前饮之。

中捉驴根,谓呼是乳,即便搆之,望得其乳。

众人疲厌,都无所得,徒自劳苦,空无所获。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译文”

从前有一个偏远地区的人,不知道驴是什么样子。听别人说驴奶好喝,却没人品尝过。

当时他们得到一头公驴,都想挤它的奶,争着向前捉住这头驴。他们之中,有的捉住驴头,有的揪着驴耳朵,有的拽住驴尾巴,有的抓住驴蹄子,还有握住驴生殖器的。每个人都想最先得到,争着到前面挤奶喝。

其中有个人抓住驴的生殖器,大喊:“这是驴奶头!”他便去挤生殖器,希望喝到驴奶。

忙活了一阵子,众人疲惫厌倦了,却都没有喝上驴奶。白白地劳苦,毫无收获。这件事成了当时人们的笑谈。

“禅心”

无知造就的愚蠢永远也无法改正,不是自己无法改正无知的局面,而是自己缺乏对知识本应有的欲念。心无所求,便不会产生行动的渴望。

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几个人凭借自己并不真实的所闻所见就要挤出驴乳。然而他们的对象找错了,在一头母驴身上才可以挤出传说中甘美的乳汁,但他们费尽心机地在一头公驴身上找奶,怎么可能会有结果!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还喜欢用本来就不多的经验去对事物妄下定论。要不怎么会抓住公驴的生殖器去挤奶呢?

盲人摸象,只是凭借局部就去判断一个整体。然而这则寓言中的几个人却连最基本的判断都没有,直接凭借一腔热血便赤膊上阵。生活中没有无所不知的人,在面对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的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请教才是正理。对于未知的了解,必然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积累,才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单单贪图一时的利益,而从不去对眼前事情的具体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等到真正涉及其中的时候,才会发现本来顺理成章的事情却被自己给弄成了一团乱麻。

静下心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抵挡住诱惑和恐吓的侵扰,才能用心灵去辨别是非,把自己的人生提升到另一个境界。

马祖为了悟道,很是勤奋,整天呆呆地在那里坐禅。

怀让知道这位年轻的僧人将来可成大器,但看见马祖如此修行是不明根本,担心他误入歧途,马上现身说法,见机施教,问马祖:“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马祖说:“我想成佛。”

怀让马上拿起一块砖,在马祖身边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不解地问:“师父,您磨砖做什么呀?”

怀让:“我磨砖做镜子啊!”

马祖:“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

怀让:“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听了这番话,马祖觉得自己有点荒唐,于是又问:“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开导马祖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如果你执著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不明方向和对象,所有的努力在最后的关头都会付诸东流。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却不自知。等到被重重迷雾遮住眼睛的时候,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只是此时已经进退无路。怀让大师深明此理,唯害怕马祖局限于盲目的执著之中而无法自拔,才会借此机会给予开示。这不正是给生活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中的我们敲响警钟嘛!

善与恶、好与坏之间往往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更不能够用简单的黑白来划分。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才会在分岔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去走。用心倾听生活的节奏,才可以把握住人生跳动的脉搏,共舞一场华丽的生命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