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48

第48章 贫人作鸳鸯鸣喻——悔不当初,追悔莫及

“佛语”

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花以为鬘饰。

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花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

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即入王池,作鸳鸯鸣,偷优钵罗花。

时守池者而作是问:“池中者谁?”

而此贫人失口,答言:“我是鸳鸯。”

守者捉得,将诣王所,而于中道复更和声作鸳鸯鸣。

守池者言:“尔先不作,今作何益?”

“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家,在他们欢庆节日的时候,所有的妇女,都拿一种名叫优钵罗花的名贵美丽的花戴在头上做发饰。

有一个穷人,他的女人对他说:“你如果能拿优钵罗花来给我戴,我就给你做媳妇;如果你拿不出来,我就丢下你出走。”

她丈夫从前就会模仿鸳鸯叫,学得像极了。他潜入国王的花池,学鸳鸯叫,偷摘优钵罗花。看守花池的人听到动静,就问道:“花池里是谁?”

这个穷人心里一慌,失口答道:“我是鸳鸯。”

守池人把他捉住,准备把他送到国王那里。这个穷人一边走一边学鸳鸯叫,和池中鸳鸯相应和。

守池人说:“刚才我问你话的时候你不学鸳鸯叫,现在你叫得再像,还有什么用呢?”

“禅心”

马后炮的悲哀在于,它永远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却错失了迈步向前的最好时机。

穷人为了妻子的美丽而舍身偷花,可谓对爱情忠贞不贰。妻子应该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穷人学鸳鸯叫的本领并没有用在恰当的地方,等到被抓之后才去学鸟叫以欺骗守池人,如此怎么能够遮掩得了自己偷盗的行为呢?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长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凸显其价值,否则即便自己拥有过人的才能,也只会像故事中的穷人一样乖乖被俘。

人们总是将事情做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才会追悔自己当初的过错,只是事已至此再多的忏悔也无济于事,接受惩罚并从此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才是最好的选择。穷人回答了守池人的问话只是他犯错的一种表现形式,深究下去,便会发现原来他犯错误的真正原因在于不懂得怎么样去随机应变。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交流形式,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辨别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再去处理问题,才可以用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难题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一日,一位高僧化缘回来,正赶上狂风骤雨、山洪暴发。山下的河道上,通往寺院的唯一的一架独木桥,在飓风和急流中,已是岌岌可危。高僧赶紧走上独木桥,急着赶回寺院。

没想到,就在高僧走到独木桥的三分之一时,独木桥的对面突然走上来一个手持牛耳弯刀、气势汹汹的恶人,他野蛮霸道地舞动着双手,责令高僧退回去,让他先过。

高僧武功盖世、身怀绝技,别说对方拿着牛耳弯刀,就算拿着象牙弯刀他也不怕。可是,高僧毕竟是高僧,他真的咽下了这口气,转身往回走去。

不知是天意如此还是造化弄人,就在高僧刚刚回到岸边,那个恶人刚刚走到独木桥的三分之二时,一个巨浪打来,独木桥轰然倒入急流之中,桥和人都不见了踪影。

高僧站在岸边,双手合十,为那个恶人超度。

善有善报,高僧的一念之仁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倘若高僧执著于同恶人争斗,落入洪流的恐怕就已经是两个人的性命了。能够知错就改固然是一种优良的品德,但提前预见到可能会犯的错误,进而极力避免自己走向错误的深渊才是更为高深的智慧。不要等到错误已经犯下再追悔莫及,即便后来已经改正,但是经历过错误伤害后的人生肯定会大有不同。

行善亦如是。在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及时伸出你的双手。也许正因为你的一次帮助,就可以使一个人从此脱离苦海找到人生的新目标。你永远不会料到自己的帮助能起多大作用,但它却会在茫茫人海中接力传播,从而拯救更多被困难缠绕的人。

及时行善,及时改错,把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当做重要的事情来看待,才不会让自己陷入悔不当初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