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43

第43章 估客驼死喻——审时度势,巧做选择

“佛语”

譬如估客,游行商贾,会于路中,而驼卒死。驼上所载,多有珍宝、细软、上种种杂物。

驼既死已,即剥其皮。

商主舍行,坐二弟子而语之言:“好看驼皮,莫使湿烂。”

其后天雨,二人顽痴,尽以好覆此皮上,尽烂坏。

皮之价,理自悬殊。以愚痴故,以覆皮。

“译文”

有一个商人,他外出做生意,正走在半路上,骆驼突然死了。骆驼驮的东西,都是珍珠宝贝、金银细软、高级棉布等值钱的物品。

骆驼死了以后,他剥下了骆驼皮。

商人的主人打算放下货物先走,留下两个徒弟并告诉他们说:“你们要看好骆驼皮,不要让皮潮湿霉烂了。”

主人走后天下起大雨,两个徒弟顽固愚笨。他们把高级棉布都盖在这张骆驼皮上,棉布全烂掉了。

驼皮和棉布的价格,本来就相差悬殊。因为愚蠢,两个徒弟反而用昂贵的棉布去盖低廉的骆驼皮。

“禅心”

生活中的抉择之难往往在于,熊掌和鱼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点令人无所适从。

两个愚笨的徒弟只知道一味地遵从商人的嘱咐,却不会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事物。大雨来临,用高级棉布去遮盖骆驼皮,恐怕由此损失的价值会更大。执行命令是一回事,但学会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如何去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两位徒弟应该学习的从商之道。

当我们面临熊掌和鱼的选择时,应该为自己庆幸,因为我们不论选择哪一样都是值得的,彼此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差距。而现实的情况却更为残酷,供我们选择的事物往往会是两个不同的极端,更有甚者是根本就不等价的两种事物,而我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盲目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呢?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生活中,人们往往还来不及辨别清楚孰轻孰重就匆忙地做出了选择,结果却总是本末倒置,丢弃了更有价值的事物。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礼完佛后,便到客堂休息,才坐下来,就听到一位年轻的知客师(寺院里专门接待宾客的僧人)对身旁年事已高的无德禅师喊道:“师父!有施主来了,请上茶!”

过了一会儿,又听到那位年轻的知客师叫道:“师父!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请把它擦拭干净!”“中午别忘了留施主用饭。”

这位信徒见年老的无德禅师在知客师的指挥下东奔西跑,有些于心不忍,就问无德禅师:“老禅师,知客师和您是什么关系呀?”

老禅师非常自豪地答道:“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大惑不解地问道:“这位年轻的知客师既然是您的徒弟,为什么对您如此不礼貌?一会儿叫您做这,一会儿要您做那!”

老禅师却非常欣慰地说道:“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施主来时,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要擦一擦灰尘;他只叫我留施主吃饭,并不叫我去煮饭烧茶。寺内上下一切都是他在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安慰。否则,我就要很辛苦了!”

信徒听后,仍满脸疑惑地问道:“不知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

无德禅师道:“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更有用呀!”

能者尽其才,不仅是对有贤能的人才的最好利用,更能为自己省却无数烦心事。发现谁是真正的能者是对伯乐最大的考验,无德禅师正是能够辨别清楚轻重缓急的利害关系,才能够听凭徒弟的指挥而乐此不疲。

学会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明智的选择远远胜于盲目的执著。选择是最关键的一步棋,一招走对,步步为营,一子走错,满盘皆输。生活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多花一点时间去仔细辨别彼此之间的不同,用自己心中的天平去衡量彼此之间的轻重,终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