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10751500000023

第23章 必不可少的四心

这是我教过的一个初中学生。

这个学生的父亲是一个井队职工,常年在外。母亲文化程度不高,脾气又很急躁。母亲常年一人在家,因为不会教育孩子,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是一顿打骂,甚至在这个学生七岁生日的那天,他的母亲还为一件小事把他拖出学校痛打一顿,让他一直记恨在心。

在家里他感觉不到温暖,感觉不到亲情,慢慢地就和社会上的几个小痞子玩在了一起。抽烟、喝酒、打架、谈恋爱,样样都做,学习更是一塌糊涂,让人很头痛。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找到了这个学生的母亲。先和她讲述教育孩子的问题:多关心孩子,要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关爱;打骂教育不了孩子,要多讲道理;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切断他和原来那些“兄弟”的联系。好在家长改变了教育的方法,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这个学生才慢慢地有了好转。

为了做通他的工作,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坚持家访。我第一次到他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说:“自从这孩子上学以来,从没有老师来过家里,从没有人说他有什么优点,开家长会也总是受批。”可见在家长眼里,老师的家访对于他们而言,是多么的稀少,又是多么的重要。另外,我发现这个学生比较讲义气,就主动和他交朋友。我又给他买了一个笔记本,一本影集(我看到他房间里有一些散落的照片),在送给他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说:“我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希望我们之间能够以诚相处,希望你能够努力向上。”后来,他主动给我讲他个人的很多感受和想法,还把他“女朋友”的照片拿给我看,我们之间的心距缩短了,教育效果也好多了。

因为学习基础太差,就给他开了“小灶”,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对于他谈“女朋友”的事,答应为他保密,绝不对外声张。而家访的时间,我大都安排在晚上。对于他的一些问题,一般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他觉得自尊心得到了尊重,也就很乐意听我的话。

但是,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能寄希望于一两次的工作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对这个学生的关注长达两年之久,因为有了“反复抓”的思想准备,所以对于他的反复,我基本上能够及时指出,细心引导,不急躁。有一次,他甚至对我说:“老师,你总是这么有耐心,在你面前我都不好意思再不听话了。”

直到我后来离开这所学校,这个学生表现一直不错,和原来比较起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评析

学生的学习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波折、有起伏。作为班主任,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渡过生活中的难关、走出生活的阴影,学会关爱学生。

(1)要有爱心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心是教育者心中永远飘扬的旗帜。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真正地关爱学生,才有可能发现学生思想和动态的一些细微变化,才能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很多事情,并不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摆在桌面上的,如果没有真心地关爱,就不可能从一些隐性因素中发现这些问题,问题的解决也就无从谈起了。同时,处于困境中的学生,从心理上讲,是非常希望有人能够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帮助自己解开难题的,但是,出于个人的自尊,或是一些不愿让他人知道的因素等,一般而言,学生不会告诉别人,尤其是不愿让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的事情。有时即使是老师知道了,学生本人也会避而不谈或是矢口否认,这些情形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老师只有用自己的爱心,才会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才有可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爱心是发现问题的前提。

(2)要有诚心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颗诚心,一定要本着为学生着想、真心帮助学生的目的,真心实意地与学生交流。班主任只有诚心地与学生交流,才有可能走近学生,才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所以,要想帮助学生摆脱心头的阴影,一定要有一颗诚心,让学生从心底觉得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着自己,是在真正地帮助自己,不是一时的同情和怜悯,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对老师讲出实情,道出原委,也才有可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诚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要有耐心

学生问题的产生,往往不是一时一地的偶然因素,大多有着一定的背景,所以对问题的解决,我们也不要寄希望于一两次的谈话交流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急躁或是不耐烦心理,班主任老师要有一定的准备,要善于疏导,善于引导,不能一看学生的急躁自己也就没有了心情。如果班主任自己都没有足够耐心,往往就会出现半途而废的局面,更为不利的是,如果事情处理得不好,草草收场,就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只是在走一个过程,是在敷衍自己,那么以后再有什么情况和问题,就不会再和老师交流,班主任也就失去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失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所以说,面对学生的问题,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是解决问题的良好保障。

(4)要会细心

在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本着细心的原则。因为,有些学生本身是脆弱的,学生对于有些问题,往往是比较敏感的,对于老师或是家长往往有一种本能的逆反心理。对于一些问题或是话题,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学生的猜疑或是反感,这就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有的时候就会导致前功尽弃。例如,对于学生的问题,能够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不是空洞的说教;话语之间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注意采取不同方式;对于涉及学生个人情感或隐私,要注意为学生保密等。细心是学生心灵创伤的愈合剂。